必讀論文 | 機器交互必讀論文8篇

人機交互技術(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iques)是指通過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以有效的方式實現人與計算機對話的技術。人機交互技術包括機器通過輸出或顯示設備給人提供大量有關信息及提示請示等,人通過輸入設備給機器輸入有關信息,回答問題及提示請示等。人機交互技術是計算機用戶界面設計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今天我們習以爲常的觸摸屏或圖形用戶界面,在40年前尚是石破驚天的革命。

1960年,Liklider JCK首次提出“人機共生”的思想,被視爲人機界面學的啓蒙觀點。

1969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召開了第一次人機系統國際大會,同年第一份專業雜誌國際人機研究(IJMMS)創刊。可以說,1969年是人機界面學發展史的里程碑。

隨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從沒有用戶界面,到有了圖形用戶界面,開創了個人電腦以及互聯網絡等惠及整個社會的新產業。在現代和未來的社會裏,只要有人利用通信、計算機等信息處理技術進行社會活動,人機交互都是永恆的主題。正是因爲它對科技發展的重要性,人機交互將是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研究的熱門方向。在AMiner推出的“人機交互”必讀論文專題中,通過“一鍵綜述”、“智能論文精讀”等工具可以有效幫助科研人員高效閱讀這些論文。

以下推薦該領域的引用量較高的八篇論文,幫助你快速瞭解人機交互最新的研究概況。

1.iSkin: Flexible, Stretchable and Visually Customizable On-Body Touch Sensors for Mobile Computing

作者:Martin WeigelTong LuGilles BaillyAntti OulasvirtaCarmel MajidiJürgen Steimle

作者單位:Max Planck信息研究所,薩爾蘭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阿爾託大學等

該文榮獲了CHI 2015年最佳論文獎。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種可穿戴在皮膚上的傳感器iSkin,它使用與人體相兼容的硅膠製作而成,可設計成各種不同的樣式和大小。它能夠穿戴在人體的不同位置,包括手指、前臂,甚至是耳垂的後方。iSkin的最大特點是薄,柔軟並且能摺疊彎曲,即使發生了嚴重的形變也不會影響到它的功能。它內嵌電容式和電阻式傳感器,支持多點觸控功能,可以識別划動等動作。這項研究使得新型的體內裝置成爲可能,包括手指穿戴設備、對傳統可穿戴設備的擴展以及觸摸式智能貼紙。作者希望他們研究可以爲未來的人機交互場景提供新的方向。

2.Project Jacquard: Interactive Digital Textiles at Scale

作者:Ivan PoupyrevNan-Wei Gong,Shiho Fukuhara,Mustafa Emre KaragozlerCarsten Schwesig,Karen E. Robinson

作者單位:Google

這篇文章獲得了CHI 2016年最佳論文獎。這款由谷歌發明的神奇布料 Project Jacquard(提花織物),核心技術是由傳導線編織而成的布料能夠作爲觸控屏使用。文中提出的這種新穎的交互式紡織布料,利用大家熟知的紡織原料,包括棉、麻、蠶絲、羊毛纖維與導電纖維編成紗線,之後這些具有優越拉伸性能的紗線被織進布料中,整個過程只要稍微改一改普通織布機的程序,就能輕鬆做到,並不需要額外的工序。面料的結構、顏色、圖案也可以根據設計師的要求,隨意改變。爲了與智能手機等設備互聯,Project Jacquard包含了可傳導信號、導電並且可以和各種材質的紗線紡織在一起的特殊紗線。此外嵌入到衣服當中的還有像鈕釦一樣大小的電路線圈,以及帶芯片的獨立主板;Project Jacquard可以用來捕捉人體的觸摸輸入以及手勢操作。文中還描述了紗線、紡織品、服裝和用戶交互性的發展,並提出了可穿戴的交互式布料目前存在的機遇和挑戰。

3.Motivation as a Lens to Understand Online Learners: Toward Data-Driven Design with the OLEI Scale

作者:René F. KizilcecEmily Schneider

作者單位:斯坦福大學

爲了解決哪些動機可以預測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中學習者的行爲,以及它們的預測能力如何,該文預估了每個入學意向預測的10個行爲結果指標的變化。開放的在線學習環境吸引了不同動機的學習者,爲了系統地描述這些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作者開發了在線學習入學意向量表(OLEI),這是一個從開放式回答中獲得的13項問卷,以獲取學習者的真實觀點。儘管學習者參加不同課程的動機不同,但作者發現每個動機都預測了學習者的主要行爲結果。根據學習者的動機和行爲模式,作者推斷出他們通過參與課程來滿足的各種需求,比如認識新朋友、學習英語。爲了滿足這些需求,作者提出了多種設計方向,包括任何特定課程外部的虛擬社交空間、改進對本地學習羣體的支持以及模塊化以促進課程內容的可訪問性和組織。因此,動機爲理解在線學習者和設計在線課程更好地支持學習者的需求提供了新的視角。

4.Unequal Representation and Gender Stereotypes in Image Search Results for Occupations

作者:Matthew KayCynthia MatuszekSean A. Munson

作者單位:華盛頓大學,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

本文榮獲了CHI 2015年最佳論文獎。該文發現,對職業的圖像搜索結果一定程度上誇大了性別的刻板印象。信息環境可以影響人們的感知和行爲。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研究結果,描述了性別偏見存在於各種職業的圖像搜索結果中。作者實驗性地評估了圖像搜索結果中的偏見對人們選擇代表那些職業的圖像以及人們對每個職業中男性和女性的普遍性看法的影響。他們發現在搜索結果中既有刻板印象的誇張,也有系統的女性代表性不足的證據。他們還發現,當搜索結果符合職業定型觀念時,人們對搜索結果的評價更高,而改變圖像搜索結果中的性別代表性可以改變人們對現實世界的看法。

5.Voice Interfaces in Everyday Life

作者:Martin Porcheron,Joel E. Fischer,Stuart Reeves,Sarah Sharples

作者單位:諾丁漢大學

該文榮獲了CHI 2018年最佳論文獎。語音用戶界面(VUI)變得無處不在,它既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嵌入日常移動應用中,也可以通過“輔助”設備嵌入到家庭生活中。然而,用戶如何將這些設備運用在日常的社交互動中,仍然有待探索。通過收集和研究參與者在家中爲期一個月使用Amazon Echo的音頻數據,作者的研究記錄了VUI用戶的使用實踐,以及如何在用戶複雜的社交生活中實現這種使用。作者提供的數據顯示瞭如何將設備嵌入到諸如家庭晚餐之類的對話環境中,同時實現各種活動。他們還討論了VUI如何很好地協調與對話的順序組織。最後,作者給出了VUI交互、請求和響應設計的問責制的含義,並對設計“會話”界面提出了概念上的挑戰。

6.Sharing is Caring: Assistive Technology Designs on Thingiverse

作者:Erin BuehlerStacy M. BranhamAbdullah AliJeremy J. ChangMegan Kelly HofmannAmy HurstShaun K. Kane

作者單位:馬里蘭大學,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科羅拉多大學

該文榮獲了CHI 2015年最佳論文獎。越來越多的在線社區支持開放源代碼共享設計,可以使用快速原型技術構建物理對象。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考察了在Thingiverse.com上發現的輔助技術的設計和動機,Thingiverse.com是撰寫本文時這些社區中最大的一個。他們提供了2008年以來發布到Thingiverse的所有輔助技術的調查結果,並向設計師分發了一份調查問卷,探討他們與輔助技術的關係以及創作這些設計的動機。這些設計中的大多數是計劃在3D打印機上製造的,包括爲殘疾人、老年人和藥物管理人員提供的輔助設備和修改。這些設計中的許多都是由用戶自己或代表朋友和愛人創作的。這些設計師在輔助技術的創造方面往往沒有正規的培訓或專業知識。本文討論了該社區的趨勢以及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7.Acoustruments: Passive, Acoustically-Driven, Interactive Controls for Handheld Devices

作者:Gierad LaputEric BrockmeyerMoshe MahlerScott E. HudsonChris Harrison

作者單位:卡內基梅隆大學,匹茲堡迪斯尼研究所

人機交互5.png

“聲學儀器”(Acoustrument),研究人員利用低成本的3D打印塑料組件取代複雜的模擬電子電路,爲智能手機打造出以聲學驅動的多款創新外掛配件,如擴充埠以及其他有趣的擴充設備。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描述如何設計出一些可沿着“揚聲器—麥克風”路徑放置的結構元素,從而改變聲學輸出特性。這一過程塑造出各種不同的實體機制,包括小型管徑、可變形共振腔、提供多種選擇音頻路徑的旋鈕,以及更實際的將這些機制全部轉換成各種不同的功能,例如旋鈕、滑桿、近接與壓力傳感器、旋轉編碼器或甚至是傾斜傳感器。透過改變聲學輸出特性方式可實現旋鈕、滑桿、近接與壓力傳感器、旋轉編碼器或傾斜傳感器等功能。這可爲低廉的塑料無電子App玩具擴展許多新應用範圍,使其得以提供更豐富、有形且互動的功能。根據實驗顯示,這種聲學儀器能夠達到99%的準確度,不但只需要一點點的練習或訓練即可,而且它又十分抗噪聲。

8.Interactivity Improves Usability of Geographic Maps for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

作者:Anke Brock,Philippe Truillet,Bernard Oriola,Delphine Picard,Christophe Jouffrais

作者單位:艾克斯-馬賽大學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展示了交互式地圖優於帶有盲文圖例的觸覺紙質地圖,它涉及三個可用性維度中的兩個,並與第三個維度等效:效率,根據學習不同類型空間信息所需的時間來衡量。視覺障礙者使用觸覺地圖來獲取空間的心理表徵,但它們存在嚴重的侷限性(信息量有限、盲文文本等)。這項研究提出了一個可用性的經典凸起線地圖與互動地圖組成的多點觸摸屏、凸起線覆蓋和音頻輸出。這兩張地圖都由24名盲人參與者進行了測試。他們將可用性衡量爲效率、有效性和滿意度。研究結果顯示,交互式地圖是改善視力受損人羣地圖探索和認知地圖繪製的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以簡單的聽覺觸覺互動取代盲文,可顯著提高效率及使用者的滿意度。

人機交互6.png

近期我們將推出《人工智能之人機交互》報告,歡迎關注。

相關閱讀

必讀論文 | 20篇強化學習研究必讀論文速遞

必讀論文 | 知識圖譜必讀論文10篇

必讀論文 | 機器學習必讀論文20篇

必讀論文 | 信息檢索與推薦必讀論文10篇

必讀論文 | COVID-19必讀論文20篇

必讀論文 | 20 篇聊天機器人領域必讀論文速遞

必讀論文 | 百篇最值得一讀的“認知圖譜”經典論文

AMiner學術搜索服務全新上線 | “一鍵”幫你搞定論文綜述,帶你研讀AI相關Topic百篇經典論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