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親密友:各種條件下的編碼

編碼就是爲了交流,是爲了在各種條件下交流,不同的編碼使用不同的條件。
小朋友在黑夜,父母監管的條件下,還是想和對面小朋友交流,想出將交流的內容編碼,具體是將字母A-Z,使用不同次數的閃。有提出這個編碼方式的缺點,效率太低,同樣的信息內容,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想到使用摩爾斯編碼,摩爾斯編碼的特徵就是使用兩種狀態的排列組合完成對A-Z字母的編碼,然後使用手電筒“電閃”和“長閃”表示兩種狀態,當然也需要在不同字母以及兩個單詞停不同的時間,表示是一個新的單詞的開始或者一個新的字母的開始。
當然還有其他的對於編碼的例子,例如手語、盲文,都是在不同的條件下,對相同內容的不同的編碼。
編碼或者交流,都是在特定的條件下發生的,交流雙方具備怎樣的感知條件,計算機沒有人一樣的感知信息,耳朵和眼睛,所以不能聽懂人類的語言,而需要編碼成計算機內在的語言,二進制才能被計算機理解。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什麼是編碼

編碼就是交流,交流就是信息的傳遞,我們通過說話,信息通過聲音傳播到對方的耳朵,對方能夠感知到、並且理解,這就是一種編碼;我們發出的聲音形成的詞語就是編碼,是對交流內容的編碼。如果這個人是個聾子,那這種方式就行不通,需要其他的編碼方式,例如手語等等。開始我們對世界各種事物進行了命名,也就是編碼,方便交流。

爲什麼有這麼多的編碼方式

因爲交流雙方的條件有變化或者外界的因素影響,在不同的條件下,使用不同的編碼,同樣的內容,針對聾啞人是一種編碼,針對盲人又是另一種編碼方式;
同樣的內容,如果時效要求不高,我們可以寫信,但是如果比較緊急,我們就需要打電話。所以將相同的方式,使用不同的編碼傳遞。

參考

編碼第一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