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yang:全面瞭解風控決策引擎

說明

上篇我們講了金融信貸業務流程,今天我們講講金融信貸風險點及量化風險管理。

過去400年間,只有保險公司始終積極從事風險管理活動;150年前,風險管理的範圍開始擴大到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最近40年,市場劇變讓風險變得越來越複雜,潛在成本和未來機遇難以把握,企業開始有意識地從公司層面管理風險;20世紀80年代起, 企業在識別和管理風險上投入更多精力,帶有“風險”的頭銜成爲新的職位;

這個領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語言。

全文總計1.9w字,因內容較長,可分四部分進行閱讀:

  • 1.風險相關框架
    • 風險環境
    • 風險類型
    • 風險關聯
    • 信貸要素及風險點
  • 2.量化風險管理
    • 信用評分
    • 數學與統計
    • 決策科學
    • 人工智能
    • 全鏈路量化風控
  • 3.量化風控工具
    • 指標體系
    • 數據體系
    • 策略體系
    • 規則體系
    • 模型體系
  • 4.如何做好風控
    • 態度
    • 深度
    • 廣度
    • 效度
    • 溫度

本着對讀者負責的態度,筆者行文時儘可能做到以下幾點:結構完整、內容真實、邏輯清晰、重點突出、刪繁就簡,用關鍵詞、數據、配圖案例體現決策引擎的定義優勢、應用方法、框架流程等。

本文內容難免有疏漏,請關注知乎“正陽”及專欄“大數據風控”,會在此不斷更新完善,多謝!

注:文中內容,如有侵權處,請聯繫筆者刪除,感謝支持。

1.風險相關框架

風險存在於所有商業活動中。產生風險的來源不同,評估風險所需的策略、數據、模型會千差萬別,控制甚至利用風險的工具也大相徑庭。

本節將包含非常多的風險相關術語,我們將其進行提煉,總結爲以下三個方面,初步形成一個比較寬泛的風險框架:

  • 風險環境
  • 風險類型
  • 風險關聯

1.1 風險環境

所處環境不同,企業面臨的風險也不盡相同。以供給、需求、競爭等方面的因素爲起點展開分析,企業面臨的無數風險,許多都是相通的。

市場競爭——由市場需求、科學技術和當前競爭環境所定;

企業定位——企業提供的產品、價格、促銷、包裝、分銷方案‘

實體資源——主要指與農業和礦業生產相關的資源,也適用於其他產業;

經濟環境——國內外的利率、匯率、稅收、經濟增長、大宗商品價格等因素;

社會因素——影響勞動市場和潛在需求的因素,包括人口規模、教育水平、職業道德、宗教文化、社會穩定性等;

政治風氣——政府的意識形態立場、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政治經濟自由度、穩定與潛在動盪的平衡。

1.2 風險類型

企業風險有多種分類方式:

  • 按照能否分散,可分爲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
  • 按照會計標準,可分爲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
  • 按照驅動因素,可分爲經濟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

金融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家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戰略風險八大類。

1.2.1 系統風險

系統風險是指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和變化,導致投資者風險增大,從而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性。系統風險包括國家風險、宏觀經濟風險、購買力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市場風險

國家風險

指經濟主體在與非本國居民進行國際經濟與金融往來中,由於他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等方面的變化而遭受損失的可能學習。國家風險通常是由債務人所在國家的行爲引起的,超出了債權人的控制範圍。國家風險可分爲政治風險、社會風險和經濟風險三類。

國家風險有兩個特點:

  • 一是國家風險發生在國際經濟金融活動中,在同一個國家範圍內的經濟金融活動不存在國家風險;
  • 二是在國際經濟金融活動中,不論是政府、銀行、企業,還是個人,都可能遭受國家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宏觀經濟風險

指的是經濟活動和物價波動可能導致的企業利潤損失。

購買力風險

又稱通貨膨脹風險,指由通貨膨脹的不確定性變動導致金融機構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利率風險

指由於利率的變動而給金融機構帶來損失或收益的可能性。

匯率風險

指由於匯率變動而使以外幣計價的收付款、資產負債造成損失或收益的不確定。

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因市場價格(包括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而使銀行表內和表外業務發生損失的風險。市場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票價格風險和商品價格風險四大類。

其他風險

經濟週期波動風險——指證券市場行情週期性變動引起的風險。

自然風險——指自然力的不規則變化使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遭受威脅的風險。

系統風險案例

  • 因爲疫情影響,中國C端消費信貸面臨一定系統性風險,該風險程度以及潛在的破壞力會因爲疫情發展情況以及滯後效應有待觀察。

1.2.2 非系統風險

非系統風險指某些因素的變化造成單個股票價格或者單個期貨、外匯品種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種下跌,從而給有價證券帶來損失的可能性。包括合規風險、財務風險、經營風險、信用風險、經營風險、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戰略風險、操作風險等

合規風險

指銀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規、監管要求、規則、自律性組織制定的有關準則、已經適用於銀行自身業務活動的行爲準則,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監管處罰、重大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失的風險。

合規風險廣泛存在於金融機構業務和管理的各個方面,較其他風險更具有主觀、主導等內生性特點。

財務風險

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

經營風險

指公司決策人員與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失誤而導致公司盈利水平變化,從而使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可能性。

信用風險

稱爲違約風險,是指債務人或交易對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規定的義務或信用質量發生變化,從而給銀行帶來損失的可能性。對大多數銀行來說,信用風險幾乎存在於銀行的所有業務中。信用風險是銀行最爲複雜的風險種類,也是銀行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

經營風險

指企業由於誤判經濟或競爭環境,選擇了錯誤的生產和銷售策略,沒有達到經營目標的風險。

流動性風險

指無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資產價值不發生損失的條件下及時滿足客戶的流動性需求,從而使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流動性風險包括資產流動性風險和負債流動性風險:

  • 資產流動性風險是指資產到期不能如期足額收回,不能滿足到期負債的償還和新的合理貸款及其他融資需要,從而給銀行帶來損失的可能性。
  • 負債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過去籌集的資金特別是存款資金由於內外因素的變化而發生不規則波動,受到衝擊並引發相關損失的可能性。

聲譽風險

聲譽風險是指由於意外事件、銀行的政策調整、市場表現或日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負面結果,可能對銀行的這種無形資產造成損失的風險。

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是指銀行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因爲無法滿足或違反相關的商業準則和法律要求,導致不能履行合同、發生爭議/訴訟或其他法律糾紛,而可能給銀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

戰略風險

戰略風險是指銀行在追求短期商業目的和長期發展目標的系統化管理過程中,不適當的未來發展規劃和戰略決策可能威脅銀行未來發展的潛在風險。主要來自四個方面:銀行戰略目標的整體兼容性;爲實現這些目標而制定的經營戰略;爲這些目標而動用的資源;戰略實施過程的質量。

操作風險

指由於內部程序、人員和系統的不完備或失效,或由於外部事件造成損失的風險。按照發生的頻率和損失大小,可分爲人員、系統、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發的四類風險,並由此分爲七種表現形式:

  • 內部欺詐。有機構內部人員參與的詐騙、盜用資產、違犯法律以及公司的規章制度的行爲。
  • 外部欺詐。第三方的詐騙、盜用資產、違犯法律的行爲。
  • 僱用合同以及工作狀況帶來的風險事件。由於不履行合同,或者不符合勞動健康、安全法規所引起的賠償要求。
  • 客戶、產品以及商業行爲引起的風險事件。有意或無意造成的無法滿足某一顧客的特定需求,或者是由於產品的性質、設計問題造成的失誤。
  • 有形資產的損失。由於災難性事件或其他事件引起的有形資產的損壞或損失。
  • 經營中斷和系統出錯。例如,軟件或者硬件錯誤、通信問題以及設備老化。
  • 涉及執行、交割以及交易過程管理的風險事件。例如,交易失敗、與合作伙伴的合作失敗、交易數據輸入錯誤、不完備的法律文件、未經批准訪問客戶賬戶,以及賣方糾紛等。

操作風險較分散,且主體多樣,可以由內部工作人員操作不當、管理流程設計缺陷、系統設計缺陷等引發。存在於銀行業務和管理的各個方面,並且具有可轉化性,即可以轉化爲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其他風險。

操作風險特點

  • 操作風險中的風險因素很大比例上來源於銀行的業務操作,屬於銀行可控範圍內的內生風險。單個操作風險因素與操作損失之間並不存在清晰的、可以界定的數量關係。
  • 從覆蓋範圍看,操作風險管理幾乎覆蓋了銀行經營管理所有方面的不同風險。既包括髮生頻率高、但損失相對較低的日常業務流程處理上的小紕漏,也包括髮生頻率低、但一旦發生就會造成極大損失,甚至危及到銀行存亡的自然災害、大規模舞弊等。因此,試圖用一種方法來覆蓋操作風險的所有領域幾乎是不可能的。
  • 對於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而言,風險與報酬存在一一映射關係,但這種關係並不一定適用於操作風險。
  • 業務規模大、交易量大、結構變化迅速的業務領域,受操作風險衝擊的可能性最大。
  • 操作風險是一個涉及面非常廣的範疇,操作風險管理幾乎涉及銀行內部的所有部門。因此,操作風險管理不僅僅是風險管理部門和內部審計部門的事情。

操作風險案例

  • 線下門店經理偶然獲得了後臺管理權限,可以直接看到用戶基本信息及借款訂單明細數據,手動複製粘貼上千條記錄,倒賣給數據公司,北京總部總監火速飛往深圳,防止數據進一步泄露;
  • 後臺技術人員代碼邏輯有誤,熱點期間用戶進件量大,同異步事件處理有嚴重bug,導致同一個客戶成功放款3次~5次,按客單價1000元算,半個工作日直接損失近50萬;
  • 技術人員代碼邏輯有誤,同異步輪詢問題,熱點期間同一用戶借款申請時因bug多次請求三方數據接口,而數據合作按查得計費,客戶只看你調取的接口次數,半個工作日直接損失近10萬;
  • 技術人員後臺點選按鈕寫錯,產品經理一個按鈕導致數據庫某個渠道用戶的全部數據直接刪除,雖然阿里雲服務器可以回溯備份,但數據未完全恢復,半個工作日直接損失近10萬;
  • 拼多多羊毛事件,直接損失近2億。

1.3 風險關聯

本文後續內容基本指向信用風險,而信用風險只是企業面臨衆多風險的一小部分。它可以被單獨研究,但絕不能被孤立分析,無論借貸是否是主要活動,其他風險總是存在,並且互相關聯。

舉例:

合規風險是金融機構能夠持續運營的前提。較之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被動性,合規風險和操作風險在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方面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 合規風險可以誘發操作風險

合規風險往往是操作風險存在和發生的重要起因,或是因爲對合規風險的不重視、未能及時掌握政策法規要求而觸發了操作風險,或是明知不合規卻由於外部刺激、利益驅使、僥倖心理等因素而引發了操作風險。金融機構“合規文化”的缺失,合規風險意識的淡漠,必將通過操作風險等形式暴露。

  • 操作風險可以導致合規風險

操作風險可能是由於主觀上的疏忽,也可能由於相對客觀的原因給操作風險的發生提供了可能性。無論主觀與否,操作風險發生的前提都與合規風險管理不到位有關。操作人員未能按照合規要求操作,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未能按合規要求執行或設置相應控制措施等等,最終往往導致合規風險的產生。

  • 操作風險使合規風險管理難度增加

簡單地理解合規風險,主要指金融機構做了違法、違規的事,而招致的風險或損失,其動機主要受機構主觀性的行爲影響。而由於操作風險的存在,其分散性的特點,動機的不確定性,使得風險發生的點更加錯綜複雜。從而由操作風險可能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包括引發其他類風險而最終導致合規風險事件,爲合規風險管理增加了難度,使得合規風險管理與操作風險管理不能割裂地進行。

  • 內部控制中的關聯性

雖然合規風險與操作風險有諸如以上的這些聯繫,但仍然不可以把兩種風險的管理等同起來,尤其不能僅以操作風險管理措施替代合規風險管理。因爲操作風險往往針對具體操作人員或者流程的具體環節而言,而合規風險往往發生在已經過管理層、決策層審批的流程中不合規的設計基礎上。這就意味着合規風險更多體現了制度設計層面、合規意識層面的缺陷,而操作風險更多體現了具體執行中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但在內部控制方面兩者也有較大的關聯性,一方面,合規風險與操作風險在控制目標、控制措施設計上可以聯動考慮,增強風險管理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明確控制措施所面對的主體,使得風險管控措施更具針對性。

1.4 信貸風險

如果說金融風險是一個不朽的話題的話,那風控就是一個永恆的課題。

1.4.1 信貸要素及風險點

信貸業務本身是一種授信行爲,從金融學的角度,信用包括履約意願和履約能力兩方面,信貸機構在辦理信貸業務時需要對借款人的還款意願還款能力進行調查和了解,並且需要在調查和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評估,並根據評估情況決定是否對借款人授信以及授信的額度和期限。

要想做好信貸業務,對一些基礎的問題要有清晰的瞭解。一般認爲,信貸業務包含授信對象、金額、期限、利率、還款方式、還款來源、用途、擔保方式等八個要素,清晰瞭解這八個要素及相對應的風險點是做好信貸業務的基礎。

要素1:貸款對象

向銀行申請貸款的客戶,必須滿足貸款通則、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商業銀行授信工作指引、商業銀行法等的規定以及本機構對授信對象的基本要求。信貸機構一般將客戶分爲兩類,第一類是公司類客戶;第二類是自然人客戶。

風險點1:爲不具備主體資格或主體資格有瑕疵的借款人發放貸款

  • 借款人沒有《營業執照》、《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或《身份證明》,特殊行業沒有《生產經營許可證》或《企業資質等級證書》;
  • 借款人是法人分支機構但未經法人機構授權;
  • 借款人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爲能力。

風險點2:向國家限控行業發放貸款

貸款流向“五小”(浪費資源、技術落後、質量低劣、污染嚴重的小煤礦、小煉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電等)和兩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及產能過剩)等國家限制、控制甚至淘汰類的行業。這類行業本身就對社會發展存在不良的影響,加上國家政策(如稅收、財政等)的限制,很難有大的發展,甚至可能成爲政府直接勒令退出市場和破產關閉的對象,從而造成信貸機構不良貸款和呆賬、壞賬的出現。

風險點3:受理不符合准入條件的客戶申請

信貸機構會根據不同的信貸產品設置基本的准入條件,該風險點表現爲受理了不符合准入條件借款人的借款申請。

要素2:金額

金額是指銀行等信貸機構給借款人授信的具體額度。信貸機構應該在充分考慮借款人借款需求、借款用途、還款能力、提供的擔保、資信狀況等的基礎上決定授信額度。額度應當適度,應與借款人償債能力和實際需求相匹配,超過其實際償債能力或實際需求或額度不夠都存在風險。超額貸款,貸款客戶可能會挪用貸款,挪用難收,不足額,客戶有可能無法完成項目或尋求其他高息借款,風險同樣很大。

風險點4:過渡授信

對借款人發放了超過其實際償債能力或實際需求的授信。導致上述風險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貸前調查不到位,企業經營與財務信息不完整、不真實,導致決策失誤;選擇授信業務產品單一,以產品特性規避信貸風險的潛力未充分挖掘;信貸審批決策能力不足;由於認識不足、預警信息滯後導致貸後管理不到位等等。

風險點5:授信不足

對借款人發放的貸款無法滿足其實際需求,授信額度不足。很多信貸人員一般會重點關注過渡授信的風險而對授信不足的風險認識不足,過渡授信有風險,授信不足同樣有風險。授信不足額,無法滿足借款人實際需求,借款人有可能無法完成項目或爲完成項目尋求其他高息借款,在這種情況下,信貸機構同樣風險很大。

要素3:期限

期限是指是指借貸雙方依照有關規定,在合同中約定的借款使用期限。借款期限應根據借款種類、借款性質、借款用途來確定。在借款合同中,當事人訂立借款期限條款必須詳細、具體、全面、明確,以確保合同的順利履行,防止產生合同糾紛。

風險點6:期限設置不合理的風險

貸款期限可以劃分爲短期和中長期。短期貸款又稱流動資金貸款,主要用於滿足企業的流動資金需要;中長期貸款主要包括基本建設貸款、技術改造貸款和房地產貸款。對信貸機構而言,雖然長期貸款的收益較好,但貸款期限越長使得信貸機構的風險越大,增加了出現不良貸款的可能性,令其積累了大量潛在風險。對借款人而言,若貸款期限大於實際需求期限,會導致企業資金過剩,有可能會導致盲目擴大投資、擴張生產甚至進行權益性投資,從而產生更多的風險。若貸款期限短於實際需求期限,又會導致貸款到期無法歸還從而造成逾期、墊款等不良貸款的發生,給信貸機構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增加經營風險。

要素4:利率

貸款利率爲一定時期內利息量與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計算則稱爲年利率。其計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本金x時間)×100%。利率是貨幣所有者因暫時讓渡貨幣資金使用權而從借款人那裏獲得的一定報酬。

風險點7:貸款利率定價隨意

銀行等信貸機構的主要收入來自於通過發放貸款獲取的利息。貸款如何合理定價是長期以來困擾信貸機構的一個大問題。定價過高,會驅使客戶從事高風險的經濟活動以應付過於沉重的債務負擔,或是抑制客戶的借款需求,使之轉向其他銀行或通過公開市場直接籌資;定價過低,信貸機構無法實現盈利目標,甚至不能補償信貸機構付出的成本和承擔的風險。本風險點體現爲信貸機構定價隨意,未按照科學的定價方法對貸款進行定價。

要素5:還款方式

還款方式是指的借款人以何種方式還款,以個人貸款爲例,個人貸款有以下六種還款方式:

  • ①到期一次還本付息法;
  • ②等額本息還款法;
  • ③等額本金還款法;
  • ④等比累進還款法;
  • ⑤等額累進還款發;
  • ⑥組合還款法等。

還款方式應根據信貸產品、借款金額、借款用途、借款人現金流等情況確定。

風險點8:還款方式設置不合理

還款方式設置不合理,與信貸產品、借款金額、借款用途、借款人現金流等不匹配。

要素6:借款用途

不同的信貸業務有不同的用途,我們首先要區分借款需求和借款用途,借款需求和借款用途是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繫的兩個概念。借款需求是指借款人由於各種原因造成了資金的短缺,即借款人對現金的需求超過了借款人的現金儲備時,就會產生借款的需求。借款需求指的是借款人爲什麼會出現資金短缺並需要借款,而借款用途指的是借款的具體去向,它反映借款用於解決哪一方面的資金需要。客戶的借款用途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需要購買機器設備,可能是流動資金不足,也可能是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借新還舊。

借款用途應滿足真實、合理、合規、合法等基本要求。

風險點9:借款用途法律風險

  • 對借款人借款用途審查不嚴,輕易發放貸款,借款用途不真實或用於限制性、禁止性行業;
  • 未再借款合同中對借款用途進行明確界定,對違反借款用途的後果未明確約定;
  • 借款人未按照借款用途使用借款;
  • 貸後監管不到位,對於貸款人資金流向毫不知情,造成貸款回收困難。

要素7:還款來源

這裏的還款來源指的是第一還款來源,指的是借款人拿什麼錢來還我們,這個問題是貸前調查階段最重要的問題。信貸機構需要通過充分的貸前調查獲得真實、詳盡的信息,對借款人的行業情況、經營管理情況、財務狀況進等行分析,分析借款人未來的還款來源是什麼,是否具備到期足額準時還款的能力。在進行充分考察和評估的基礎上,合理確定貸款金額、貸款期限、還款方式、擔保方式等要素。

就正常還款而言,借款人需要有充足的現金流,而借款人的現金流主要來自於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三方面。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是首要還款來源,信貸機構應當根據瞭解的情況判斷借款人經營活動是否持續、穩定,是否能產生足夠的現金流。如果是以特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作爲還款來源,還要對特定經營活動進行分析,分析其作爲還款來源的充分性和可靠程度,並可採取適當方式對其現金流進行一定的控制。
  •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主要包括銀行貸款、股東借款或民間借貸等,通常爲輔助還款來源,應考察和評估借款人的資信狀況和融資能力,在小額信貸領域,面對以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爲還款來源的客戶一定要慎重。
  •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主要包括變賣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股權等的款項爲還款來源,重點要了解相應還款來源的可行性及變現程度,該類還款來源一般會對企業未來經營產生影響,不應作爲主要還款來源。

風險點10:對現金流不足的借款人發放貸款

信貸機構工作人員疏於審查相關數據而向現金流量不足的貸款企業發放貸款,那麼極有可能導致因企業不具有實際上的還款能力而形成不良貸款,或者呆賬、壞賬。有時,即便在貸款企業提供了保證或者抵押、質押的情況下,信貸機構雖然享有優先受償權,但是也很難得到全部的償還。

要素八:擔保方式

擔保措施是借款人的第二還款來源,當借款人第一還款來源出現問題時,可以起到分散和補償貸款風險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擔保可以說是信貸機構爲自己買的保險!但是,擔保措施作爲第二還款來源,雖然分散了貸款風險,但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貸款風險,其不能取代對借款人的信用分析,並且從實踐中的情況來看,一旦借款人的第一還款來源出現問題,信貸機構主張擔保權利往往也不會很順利,會花費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按照法律規定,客戶提供的擔保方式包括信用、保證、抵押、質押等。

風險點11:過於依賴擔保的風險

風險管理上過於依賴抵押擔保,忽視第一還款來源,沒體現風險管理能力和水平。一些信貸機構信用風險管理方法、技術還比較傳統,信息和數據挖掘深度不夠,對於集團關聯風險、連環擔保風險以及交叉違約風險等多層複雜風險的識別能力還比較薄弱。風險防控主要靠擔保,甚至把擔保作爲判斷風險和融資決策的主要依據。對擔保的依賴導致不良貸款猛增,而且可能蔓延到整個金融領域。

此外,信貸業務中還有諸多風險點的存在,如:風險文化未建立;市場定位發生偏差;冒名貸款和借名貸款風險;由關聯企業引發的貸款風險;給不良徵信借款人發放貸款的風險;未有效識別借款人虛假資料的風險;授信過於集中導致的風險;信貸人員道德風險;業務流程不規範導致的風險;合同不規範導致的風險;保證人不適格或代償能力不足的風險;抵(質)押物不合法;抵押登記手續不規範的風險;”多戶貸一戶用“貸款帶來的風險;超權限、違反程序授信風險;人情貸、領導強令放款風險等。

1.4.2 信貸風控現狀

當前國內信貸風控亂象叢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 經驗不足。我們國家的信貸金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歷史還很短,我們還沒有經過一個時間的沉澱,從業人數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在這個行業積累的經驗是不足的。經驗不足當然我們處理的手段和方式有待於欠缺。
  • 量化不夠。我們還沒有一個非常完整的分析體系,我們還沒有一個整合各方數據的一個比較規範的行業數據企業。在提供數據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分析程度不深。不管是客戶的細分,維度的提升,我們的分析程度還遠遠不足,遠遠不夠,特別是一些小的信貸企業還沒有形成規模性的分析團隊。
  • 信貸風控體系不健全。

1.4.3 信貸防控舉措

合規風險防控舉措:

  • 培育良好“合規文化”
  • 建立健全制度、流程
  • 建立合規管理機制
  • 確保合規部門獨立性
  • 完善信息系統建設
  • 建立問責與考覈機制

操作風險防控舉措:

  • 測試!測試!測試!
  • 預警機制
  • 熔斷機制

關於更多信貸風險防控措施,請參考孫自通老師的文章:《信貸八大要素及二十五大主要風險點》

2.量化風險管理

風險評估是最早開始將歷史經驗和數據結合的例子,而不同類型的風險能獲取的歷史經驗和可用數據各不相同。根據不同風險類型,可以制定一個“不確定性矩陣”:

根據這個矩陣,可能結果的概率越大,風險評估難度越小。因此,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相對比較容易評估,而操作風險、國家風險、商譽風險、系統性風險的評估難度要大得多。

當今金融行業,風險管理早已進入量化風控的時代,我們往往傾向於一切皆可數字化,凡事建模型。這雖然說的有點誇張,但不可否認,對風險進行定量的計算和評估是風險管理中一個及其重要且基礎的環節,只有做到這點,才能對風險有個整體的大小判斷,並據此根據風險偏好的界定,選擇最適合的管理手段(避免、轉移、緩釋、承擔等)。

對於大部分金融從業者來說,面臨的金融量化工作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一個是信用風險計量,主要是對借款人、債券發行人、股票交易對手等履約風險的評估;另一類就是交易類和投資風險的評估,屬於市場風險範疇,

量化主要是採用數學的方法(包括最常見的統計理論、高等代數、微積分、偏微分方程等知識)對風險的規律進行挖掘和發現,從而揭示未來的發展趨勢,達到提前控制風險的目的。

2.1 信用評分

2.1.1 信用評分定義

什麼是信用?

信用是一種特質,它沒有實體形式,只有檔案記錄。

在金融借貸關係中,信用對借款人來說意味着:

①樹立可信的形象

②按照合約還款

③爲違約風險支付溢價

由此關係,衍生出了信譽信用風險等術語。

管理信用的記錄,稱爲信用信息,爲了整合信息並管理風險,由此衍生出了信息商品信息經濟等術語。

什麼是評分?

評分是用數學工具對個體按照真實或設定的指標(吸引力、績效、銷量或風險)進行排序以示區分,從而保證決策行爲客觀一致(選擇、放棄、出口貨銷售)。可得數據被整合成一個可以衡量某種性質的數值、等級或標籤,代表某個或多個質量。

評分通常是預測不可或缺的好幫手。預測用概率表示更好(可以體現隨機性),而不用確定劃分(代表確定性)

然而,評分預測模型只能基於過去的經驗來評估未來事件發生的相對可能性。大多數評分模型基於歷史數據。在缺乏數據支持時,可以使用專家模型。計算機可自動結合分數和策略進行決策,這大大降低了決策成本,這是人工智能的一種表現形式。

預測評分的應用非常廣泛。早期用於黃金價格、賭球、賽馬等。

什麼是信用評分?

信用評分是利用數學模型將相關數據轉化成某個數值來指導信用決策。是信任的工業化轉換。

19世紀的徵信機構開始使用主觀信用評級,發展了信用評分,用來判斷借款人申請貸款時是否有能力遵守約定並按時還款。當時,它們需要一種客觀、迅速且一致的決策方法,科技的進步促使其得以實現。但由於數據的難獲得和滯後性,信用評分本身也存在缺陷。

信用評分主要應用於大量小額交易,但是在公司、政府等大型機構申請較大額貸款時,加入主觀因素的信用評級依然是主流。

2.1.2 信用評分應用

多數人到目前對於信用評分的應用理解也偏狹隘,認爲只跟貸前申請有關。然而,在21世紀,信用評分會更多地用統計模型來管理信用,包括對風險、迴應、收入、保留(4R:Risk、Response、Revence、Retention)四個方面的衡量,應用場景有市場營銷、申請審批、賬戶管理和催收回收等。

信用評分的出現,替代了傳統貸款機構用“5C”原則對潛在客戶進行主觀評估。“5C”原則包括道德品質(Character)、還款能力(Capacity)、資本實力(Capital)、抵押擔保(Collateral)和環境條件(Condition)

信用評分的出現,彌補了人爲判斷抵押擔保的不足。

2.1.3 爲何使用信用評分

信用評分和決策自動化,屬於人工智能範疇。信用評分,支持了決策自動化,可以應對如下問題:

  • 向高科技升級
  • 機構不穩定性
  • 技術要求轉變
  • 信貸市場增長

如何影響各業務領域?

操作——速度快、一致性、客觀性、全面性、範圍廣,但會增加複雜性。

財務——減少壞賬、減少抵押要求、節約人力成本、但需要投入大量資本開發系統且丟失信息租金。

策略——提升策略可控性,可以對細節進行監控,並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但缺點是數據模型往往滯後。

客戶——增加信貸可得性、融資成本更低、選擇更多、精細化管理,但缺乏和銀行的長期關係。

如何影響貸款機構?

準確性——更好的決策側減少了逆向選擇

速度快——反應和處理時間從幾周變爲幾秒。

一致性——標準化的服務可以在網點間傳遞,更容易控制和調整策略。

客觀性——得到有根據的決策結果,雖然可能存在不公正待遇。

時效性——策略可以根據新的環境和形式及時更新。

分析全——對業務和公司進行更全面的分析。

範圍廣——通過網點或網絡渠道與客戶完成遠距離借貸業務。

靈活性——進行預報、風險定價、資產估值、債務轉讓等。

成本低——當交易數量很大時,平均運營成本降低。

抵押少——客戶可根據未來現金流進行借貸,不需要抵押品。

如何影響客戶?

  • 大衆化定製
  • 非接觸
  • 流程自動化
  • 風險評估

2.1.4 信用評分原理

信用評分使用有預測能力的模型算法,結合貸款機構的經驗,爲不同個體在未來某一時刻的表現好壞排序。接受低風險好客戶,拒絕高風險壞客戶。

本質上,信用評分用於決策, 但它和開發評分卡的統計方法和流程聯繫密切。

評分卡定義

評分卡基於一系列算法,但最終呈現給外人的樣子可能是一系列描述語句或者表格的形式。基本包含特徵列和屬性行。屬性是指一系列沒有重疊的值或數,點數是該屬性爲真時的得分。最後,加總得分,分數越高,風險越低。

評分卡開發方法

開發信用評分模型的方法很多,因爲數據轉換和參數估計的方法本身就有多種。預測模型大體上可以分爲兩類:參數法和非參數法。參數法對數據作出假設,非參數法不做任何假設。

參數方法:常見有線性模型邏輯迴歸,優點是操作簡單、運行迅速,缺點是預測準確率較低。

非參數方法:常見有機器學習領域的神經網絡、遺傳算法、最近鄰法。優點是預測能力強,缺點是缺乏透明度且容易過擬合。

評分卡預測能力

  • 透明度
  • 區分度
  • 排序性
  • 穩定性

評分卡偏差原因

  • 數據錯誤
  • 變量遺漏
  • 抽樣不當
  • 變量轉換不當

評分卡開發流程

2.2 數學和統計

量化就是尋找自變量X與因變量Y之間的關係。而統計變量之間的關係,數學統計模型毫無疑問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2.1 預測統計

  • 模型選擇
  • 參數模型
    • 線性迴歸
    • 誤差測量
    • 判別分析
    • 邏輯迴歸
  • 非參模型
    • 決策樹
    • 神經網絡
  • 關鍵假設
  • 數據因素
  • 統計假設
    • 變量假設
    • 殘差假設
  • 解決方法
    • 非線性變換
    • 多重共線性
    • 變量選取
  • 結果比較

因該板塊內容龐大,後續文章中再介紹。

2.2.2 區分度測量

信用評分需要工具來測量效果。這些工具可以被稱爲測量區分度的方法、預測量散度的方法、或測量區分能力的方法,都是在衡量數據的分佈差異。

區分能力

信息值、KS統計量、卡方值等。

結果偏移

穩定指數、KS統計量、卡方統計量、基尼係數、二項檢驗、HL統計量等。

可視化統計

KS曲線、Lorenz曲線、ROC曲線、誤分類曲線等。

其他評估

相關性、交叉性、單調性、標準化

2.2.3 數據應用

數據透明度——重複評估風險所需的數據充足程度。

數據數量——數據的深度和廣度,由可得性和同質性決定。

數據質量——數據能否符合某具體需求。高質量的數據應該具備相關性、準確性、完備性、時效性、一致性。

數據設計——定義數據的類型。從實踐或統計的角度出發,考慮數據缺失、分母爲零的特例和數據設計的問題,最大化數據的價值。

2.2.4 人工智能

量化風控領域的發展方興未艾,並且在人工智能技術引入之後,進一步推動了量化技術的自動化、高效化和自我學習化。充分掌握這一領域的技術對於有志於從事風控領域工作的人士來說非常有現實意義。

主要技術包括聚類識別、分類預測、關係網絡、知識圖譜等。

2.3 決策科學

人類的強項就是適應和改造環境,我們觀察事物運行的規律,反覆試驗,排除干擾,保證得到穩定的結果。有些風險危及生命,但能合理控制。風險對我們的威脅越大,我們越需要採取保護措施。企業運營也是如此,只是風險管理機制更標準化。

企業控制風險的幾個維度有:

政策——與評估標準、審批權限、擔保抵押條件等有關的一系列規則。

程序——一系列手續,爲了在某種情況下啓動政策或發生確定事件後降低風險而採取的一系列行動。

結構——與集中度、員工角色職責、級別和授權等相關的組織構架。

系統——信息、計算、通訊、調度、分配等所需的基礎設施。

通常認爲管理學、成功學和運籌學統稱爲決策科學。之所以稱之爲科學是因爲,不論是經驗主義還是理性主義,都是在經營中用定義、測量、分析、改進、控制等一系列數學方法進行科學管理和運籌決策。

2.3.1 自適應控制

“反饋循環”用來形容企業持續控制風險的過程,另一個詞是“自適應控制系統”。這兩個詞來自於電子和工程學,都是爲了保證結果穩定,不斷根據輸出調整輸入,以提高輸出的穩定性。

最簡單的反饋循環有四部分:

監控——確保事物按照計劃順利進行

反饋——傳遞出現的任何問題

識別——找出問題的根源

控制——決定和採取行動措施

如果出現問題,有四種控制行爲:

忽略——什麼都不做,最簡單、經濟的選擇,但並未消除潛在的風險。

跟蹤——等待更多信息,進行更嚴格的檢查。

降低——實施糾正措施降低風險,同時保持流程繼續進行。

消除——終止流程,徹底消除風險,以免更糟糕的情況發生。

自適應控制系統是反饋循環的進一步演變,其概念源於自動化環境中用閉環系統管理複雜技術流程。

自適應控制系統有四大基礎:

流程——受管理的業務環節,如申請審批、賬戶管理、催收回收、市場營銷等。

控制器——通過執行一系列參數化的指示管理流程。

識別器——流程測量指標,反饋偏差原因和大小,偏差顯著時提出調整需求。

設計——決定處理偏差需要作出的調整。

2.3.2 冠軍挑戰

信用評分的自適應控制系統中有一個成爲“冠軍挑戰模式”的工具,試驗各種疑問和可能性,對比新方法和舊方法下的表現,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冠軍是過去一直被信任和使用的優勢策略,挑戰者是不被看好的一方,必須證明其有效才能接受它成爲新的冠軍。

挑戰者模式經常應運於:①醫藥領域,實驗藥物和各種治療方法;②各種公司準備向市場引入產品的新類型。

過程爲:

  • 適當比例如5%的隨機樣本,應用挑戰策略;
  • 分別記錄不同策略的表現
  • 最後決定是否接受挑戰者。

2.3.3 決策優化

冠軍挑戰一般是兩兩比較,而實際情況中決策往往更加複雜,需要多個維度間進行比較,這樣就涉及更龐大的參數體系,決定哪一個能帶來最好的結果,就需要引入更復雜和有效的決策優化方法,如引入決策模型。

2.3.4 策略推斷

策略推斷是一個在信用評分業界圈子中有討論,但很少在文獻中被提及的話題。這是分析參與者的歷史行動,決定遊戲策略的方法,這個遊戲可以是:①非合作 ②零和博弈 ③相互合作,實現共贏。

結合玩家行爲和決策的數據,可以推算出玩家在不同情景下的反應,例如象棋比賽。

普通的信用評分與決策推斷的區別在於方向不同:貸款機構用普通分制定策略,而策略推斷要猜測對手的策略。貸款機構對借款人的策略更感興趣,以此定製自己的策略。

毫無疑問,這一手段更加有趣。

2.4 全鏈路量化風控

2.4.1 市場營銷

儘管人們在很多年前就意識到信貸部門和市場部門的交流很有必要,但這種交流一直都不太頻繁,因此作用甚微。

市場營銷信用風險管理的第一環節,與業務運營的其他環節一樣,營銷也有成本,並且營銷手段的選擇也很重要,一些手段能更有效地接觸到潛在客戶。

營銷途徑

印刷——紙質媒體,如報紙、雜誌、信件。

電信——電視、廣播、電話、短信。

網絡——互聯網、電子郵件、手機。

個人對個人——走訪、代理等。

數量與質量

通常,業務部門是開放的,信貸部門是保守的。市場營銷的目標是吸引業務,它們關注數量;而信貸的目標是控制風險,更關注質量,這兩個目標互相矛盾。如今,二者關係更加協調,市場部門的目標在於吸引被接受可能性更高的業務;而信貸部門的目標是在控制風險的同時使資產收益最大化。

如果市場部門掌握信貸程序的知識並使用適當媒體來制定目標,明確地宣傳,那麼接受率會大幅提升。同樣,如果信貸部門對即將推行的廣告有所瞭解,就能確保申請程序提供適當資源,還能按照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策略。

初步篩選

篩選清單包括:

  • 名字是否重複
  • 是否現有老客戶
  • 非目標客戶
  • 徵信黑名單
  • 歷史表現差

風險評估

風險——用可得特徵進行初步風險評估

響應——基於之前營銷活動的結果決定客戶回覆的可能性並選擇性地聯繫,包括利用客戶流失評分。

收入——決定接受此申請人是否會帶來價值,以此支撐後續風險定價。

2.4.2 欺詐防範

欺詐類型

第一方——合法的賬戶持有人粉飾信息申請貸款產品,之後首次還款就違約,沒有還款意願。

第二方——有自願且合法的另一方在交易中出現,如收款人或商家。交易金額比真實需求高。

第三方——非關聯方,在交易過程中沒有合法地位。這類欺詐給貸款機構帶來了最多的損失,包括失竊、盜用、未收到、未達卡、僞造等。

欺詐偵測

反欺詐要在所有產品而不是單一業務線上開展。

交叉產品——貸款機構共享欺詐數據庫,提供全行業的反欺詐水平。

數據共享——反欺詐系統應該是模塊化的,能夠適應新的數據量和數據源。

靈活調整——重複利用各類算法分析進出賬戶的現金流,收集客戶和商家的基本情況。

團伙打擊——不只關注單個欺詐分子及其行爲,建立詐騙網絡,防範有組織犯罪,整體處理效果更好。

法律執行——最大限度地將欺詐案件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欺詐評分

申請欺詐評分——申請環節中,每個活動都有可能出現欺詐,甚至員工串通。

交易欺詐評分——設計賬戶交易和賬戶信息的內容,包括失竊、盜用等。

2.4.3 貸前申請審批

據統計,80%的可測可控風險在審批時就已經決定了。

申請審批是發展業務的開始,是客戶與公司最初或唯一的聯繫。所以爲了給用戶建立較好的第一印象,審批流程、審批數量、審批效率、用戶體驗等,就都是需要關注的點。

影響申請審批的因素

準確性、週轉率、撤銷率、採用率、完成率、靈活度、靈敏度、透明度等

審批流程

收集客戶信息——申請信息、物理採集、初篩和清洗

策略分類

內部調查、外部調查、度量決策

決策執行

拒絕——信用評分相對較柔,不用明確具體拒絕原因。

向下銷售——維護客戶關係。

接受——

2.4.4 貸中賬戶管理

賬戶管理涵蓋了管理現有賬戶關係的所有前臺和後臺工作,包括賬單、支付、額度、續約、催收、回收、追蹤等。在信用風險管理週期中,它更多地指對正常賬戶的管理,排除了催收和欺詐賬戶。賬戶管理的目的是管理客戶對信貸的需求,讓他們不斷使用更多產品。

行爲評分很關鍵。申請評分從儘可能多的來源收集信息,而行爲評分用賬戶表現的各個方面作爲衡量指標,較少依賴人口統計和徵信信息。

額度類型

固定額度——與客戶約定好的對賬戶正常操作的額度,客戶一旦違約,額度可能會被降低。

影子額度——後臺操作額度,在客戶未知的情況下設定,在客戶超限時被激活,或是客戶提出提額申請時啓用。

目標額度——在沒有額外手續時對客戶提額申請能給予的最大額度。

額度管理

提額請求——永久提額和臨時提額。

提高額度——預授權、預激活、預篩選。

額度複覈——定期評額,關注客戶在未來固定時間能償還貸款的額度。

交叉銷售——激活潛在產品組合,提供額外的貸款產品,降低營銷成本。

2.4.5 貸後催收回收

逾期原因

疏忽大意——沒有設置自動還款,忘記,或者在度假。

技術逾期——支付系統延時,導致還款未能及時到賬。

錯誤信息——設置自動還款時信息錯誤。

理財較差——客戶還款義務超過收入。

個人困境——失業、婚姻問題、財產損失等。

爭議糾紛——涉及費用、利率、支付方面的異議。

逃債躲避——有意或者無意的失聯。

無力償還——主動或被動破產。

催收過程

3.量化風控工具

風險評估的最大侷限在於數據可得性和罕見事情的發生。根據信貸業務流程和可得數據分析,我們將信貸信用風險測量體系分爲五大部分:指標體系、數據體系、策略體系、規則體系、模型體系

3.1 指標體系

3.1.1 指標類型

消費金融產品繁多,客戶形形色色,影響信用的因子各有不同,隨時可能有新的風險產生,銀行必須有完整精確的數據指標評估信息,以確保資產質量,這些信息直接影響風險管理政策的尺度及方向。

因此,針對業務流程,就需要開發完整的MIS風險信息指標監測體系,開發一些原生性指標和衍生性指標。其中包括:資產、產品、運營、審批、放款、還款、逾期、催收、壞賬等

3.1.2 分析方法

問題界定

在進行任何分析前,首要工作就是界定問題,描述問題輪廓,確定分析方向。確認目標,鎖定主題,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報表上的數字只是問題的“病症”,分析人員要探究的正是背後的“病因”。

界定方法:一般界定問題大多采用“回溯法”,即由結果回推原因,程序可分爲開展分析及收斂確定量大階段(首先列出問題可能原因,再一一檢測問題所在)。

常用方法:經驗法則、魚骨圖、直方圖、柏拉圖、決策樹。

分析類型

趨勢分析、結構分析、累計分析、單一指標分析、綜合指標分析、賬齡分析等。

指標選擇

相對性、比較性、互補性、多面性、順序性、層次性、落差性等。

分析維度

產品維度、基本數據維度、信用維度、行爲維度等。

實驗設計

定時測試、定量測試、定性測試。

測量方式

平均數、絕對值、百分比,這些測量方式與時間軸線搭配,可觀察各項指標的持續性、穩定性及發展趨勢。

3.1.3 預測方法

關聯推測、移動平均、加權平均、線性迴歸、對數迴歸、決策樹等。

3.1.4 報表體系

資產結構、產品規劃、運營管理、風險管理、賬戶維護、催收與轉呆賬等。

3.2 數據體系

3.2.1 數據分類

  • 按來源分

公司內部數據、直接來自客戶的數據、爬蟲數據、外部機構數據等。

  • 按時間分

垂直數據:反映特定變量(如股票價格)在時間序列內的波動;

水平數據:在某一時刻,一次觀察多個樣本得到。信用評分選用的幾乎都是水平數據。

  • 按輸入分

客觀數據,可被直接觀察和證實;

主觀數據:人爲判斷,評估人經驗不足可能引起偏見。

  • 按視角分

滯後數據:事件已經發生後再反映出來的數據,完全來源於已發生的事件;

前瞻數據:對未來尚未發生的事件人爲判斷,可以是直觀的判斷分析,也可以是逾期的走勢,可提供預警。

  • 按存儲分

底層、中層、頂層

關係型數據:json、txt、mysql等

非關係型數據:frame、csv、mongodb等。

  • 按用處分

標籤數據、行爲數據、風險數據、畫像數據等

最理想化的做法是利用前瞻數據對.2每個案例單獨研究,但這在以量取勝的形勢下不可行。個人貸款沒有市場價格,個人判斷低效且昂貴。儘管如此,如果獲得足夠且連續的歷史數據並且以此得出可靠的判斷,評分模型會表現得十分有效。

2.2.2 數據數量

深度和廣度、同質性、可得性

3.2.3 數據質量

關聯性、準確性、完備性、時效性、一致性

3.2.4 數據設計

數據類型、表格設計

3.3 策略體系

多數夥伴喜歡把規則和策略看作一回事,在我看來,策略可視爲一系列決策邏輯,而規則是一個個具體的判斷指標。

策略體系非常龐大,貫穿整個信貸生命周偶器,如:

  • 營銷冷啓動、風控冷啓動策略
  • 三方數據調取邏輯
  • 規則和模型部署邏輯
  • 模型並行邏輯
  • 規則拒絕邏輯

按照審批環節違約信用預測及定額定價,策略體系可大致分爲以下幾種:

3.3.1 准入策略

地域准入、年齡准入、IP准入等。

3.3.2 反欺詐策略

設備指紋、IP校驗、身份覈驗、生物識別、關係網絡等。

3.3.3 授信策略

授信流程、數據調用策略、名單管理策略、還款能力預測、還款意願預測等。

3.3.4 提額策略

提額邏輯、風險因子、收入評估、動態追蹤等。

3.3.5 催收策略

催收等級、催收力度、催收話術、催收備註等。

3.4 規則體系

規則體系同樣可以非常完整,嵌入到每一個策略集當中,如:

  • 反欺詐環節,黑名單命中數量;
  • 審批環節,多頭數量;
  • 授信定額環節,共債數量。

3.4.1 名單規則

內部黑名單、風險名單、公檢法名單、催收名單、失聯名單等。

3.4.2 標籤規則

畫像標籤、行爲標籤、風險標籤、交易標籤、借貸歷史標籤等。

3.4.3 模型規則

違約概率、違約等級、風險標度、決策邊界等。

3.4.4 規則集

准入規則、內部規則、外部規則、模型規則、反欺詐規則、提額規則等。

3.5 模型體系

3.5.1 模型分類

信用評估的技術革命並不久遠,按照對數據的要求,可大致分爲以下四類:

人爲判斷

數據機構化程度低,數據依賴性低。依靠主觀判斷,沒有模型或者模板。

專家模型

沒什麼數據,但審批員有充足的經驗,總結出一套指導和引導決策的規則或模型。這套模型通常不能作爲決策的唯一依據,還需要輔以一定的判斷。

混合模型

可得數據參差不齊。根據對風險評估不同方面的需求組合現有的模型。最後,不同統計模型、專家模型和其他模型的結果被整合到單一的模型中。

統計模型

數據結構化程度高,對數據依賴性高。雖然預測更可靠,但存在過度依賴數據的劣勢,只有質量好、結構化高的數據才行。

3.5.2 模型功能

預授信模型、反欺詐模型、授信模型、定價模型、額度模型、還款預警模型、失聯預測模型、逾期催收模型等。

4.如何做好風控

正陽五度:態度、深度、廣度、效度、溫度

有邏輯,有節奏,有人覺得先廣度再深度,有人覺得先深度再廣度,這個因人而異,與個人興趣、性格、職業習慣、職場環境等有莫大的關係。但是要想在一個領域有所建樹,這五個維度缺一不可。

4.1 態度

  • 即對人對事的三觀,要正;
  • 不是每一個風控從業者都是合格的風險管理者;
  • 風險管理思維除了解決工作問題,還可以影響人的一生;
  • 風控,不是一門技術,不是一種策略,而是一份神聖的職業;
  • 只有對風險有着敬畏之心,才能明白風險管理的真諦;
  • 風險不僅僅是控制,還是一個有效的管理和相應的平衡;
  • 風控是高難度的平衡遊戲;
  • 既要量化,又要用心感知;
  • 金融的本質就是經營風險,對風險要永葆敬畏之心;
  • 風控人,要多花點時間在悟字上面!

4.2 深度

  • 即對一個領域或知識點的理解程度;
  • 多數人認爲所謂的深度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 職場是個收納盒,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策略的歸策略,代碼的歸代碼,只有把一件事情專研到一定程度,纔能有自己的看法,才能讓自己的歸自己;

4.3 廣度

  • 即對一個領域內知識點的瞭解範圍;
  • 廣度意味着眼界,眼界意味着格局,如果在深度上做不到挖掘,可以試着向廣度做一下嘗試,畢竟,乾坤未定,自己都不一定清楚自己適合做什麼;
  • 多數人把精力花在深度的挖掘上,卻很少有人從廣度下手,這取決於個人思維模式,也受職業需求影響。

4.4 效度

  • 即解決問題的速度;
  • 能夠快速定位問題並提出初步解決方案;
  •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對應着你效度的高低;
  • 效度越高,個人綜合價值越高。

4.5 溫度

  • 即帶有一份浪漫色彩的情懷;
  • 一個行業或者一門手藝做個四五年,總會抱擁一定的想法,產生一定的感情,結交一個圈子,還有一串串有溫度的故事;
  • 小時候有父母監護,學生期有校園教育,畢業了有職場管理。風控,往小了說是決策管理問題,往大了說是家國教育問題;
  • 風險意識的塑造,會伴隨整個生涯;
  • 中國信用體系的建立,起點和核心都在於金融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