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驚一場!中本聰沒有出現,但比特幣的“進化”從未停下

5 月 20 日深夜,Whale Alert發佈了一個震動社區的消息:很可能屬於中本聰錢包內的比特幣發生了移動。

根據比特幣鏈上信息,一個區塊高度爲 3654 區塊中的 50 個比特幣,從地址 17XiVVooLcdCUCMf9s4t4jTExacxwFS5uh 轉移到了新的地址,而該區塊是在 2009 年 2 月 10 日就被挖出。

隨後,Primitive Ventures聯合創始人Dovey Wan在微博表示:區塊高度3654(2009年2月份)是個遠古大神的幣,而不是中本聰。Coin Metrics聯合創始人Nic Carter也發推表示,經研究表明中本聰開採了一組特定的區塊,而這不是其中一個,區塊3654不是Patoshi模式。

Patoshi模式是由RSK軟件設計師塞爾吉奧·德曼·勒納(Sergio Demain Lerner)開發,爲我們大致提供了比特幣在最初幾個月的開採情況。該模型顯示,由於比特幣代碼的一個老缺陷使得Patoshi 開採的區塊與其他礦商的nonce模式不同。

Patoshi模式(藍色)和剩餘的礦工模式(綠色)

中本聰在2009年爲我們留下比特幣後就消失無蹤,但在過去的十多年見,比特幣生態系統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吸引了開發人員花費數千小時來改進和修補了其大部分基礎代碼。同時,比特幣在很大程度上又保持了一致性,定義其貨幣屬性的核心共識規則(如算法通脹和硬編碼供給)始終保持不變。

很多派系一次次地試圖改變這些核心屬性,但迄今爲止都以失敗告終。這通常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也突出並鞏固了比特幣的兩個最大優勢:沒有任何一方可以決定比特幣的演變和中心控制的缺失保護了比特幣的貨幣屬性。

讓比特幣成爲一種流行現象的價值,也同樣讓基於比特幣的軟件開發比其他任何數字資產都更具挑戰性。開發人員被限制了他們能夠改變的範圍,以免破壞其作爲價值存儲的機制。

儘管如此,比特幣的創新仍然是可能的,不過正如我們接下來的例子,它需要創造力和耐心。

比特幣技術棧的演變

由於改變比特幣的核心層需要一個準政治過程,這可能會侵犯它的貨幣屬性,因此創新通常會通過模塊的方式來實現。這類似於互聯網協議套件的發展,不同的協議層負責不同的特定功能。電子郵件通過SMTP協議處理,文件通過FTP協議處理,網頁通過HTTP協議處理,用戶地址通過IP處理,數據包以及路由通過TCP協議處理。隨着時間的推移,每一個協議都在不斷演變,從而也創造出了我們今天的互聯網體驗。

Blockchain Capital的Spencer Bogart簡要地描述了這一發展:我們正在見證比特幣自身協議套件的開始。比特幣核心層的缺乏靈活性也催生了幾個專門針對各種應用的附加協議,比如用於支付通道的閃電網絡的BOLT標準。這種分層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潛在的風險,這讓創新既能充滿活力又相對安全。

下圖試圖描繪出所有相對較新的倡議,並展示了比特幣技術棧的更完整的演示。它並非詳盡無遺,也不表示對某種具體倡議的認可。然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創新已經開始從L2層技術全方位推進到新興的智能合同解決方案。

L2層

最近有很多關於比特幣L2層採用閃電網絡的討論。批評者通常指出,在評估閃電網絡的用戶採用率時,通道數量和被鎖定的比特幣總量明顯下降。然而,這些指標並不是衡量採用率的最權威指標。

閃電網絡最被低估的優點之一是其直接的隱私屬性。由於它不依賴於全局狀態協調(即它自己的區塊鏈),因此,用戶可以使用額外的技術和網絡疊層進來行私下交易,比如Tor。發生在私人通道內的活動不會被流行的閃電網絡瀏覽器捕捉到。因此,閃電網絡的私人使用量的增加導致了可以公開測量數量的減少,導致瀏覽器得出使用率下降的錯誤結論。的確,閃電網絡必須克服實質性的可用性障礙之後才能獲得廣泛的應用,我們也要停止使用誤導性的指標來判斷網絡的當前狀態。

L2層隱私領域的另一個最新進展是WhatSat的創建,它是一個基於閃電網絡的私有信息系統。這個項目是閃電網絡守護進程(LND)的一個修改版,它允許連接通信實體的私有消息中繼者可以爲其服務獲得小額支付的補償。這種去中心化、抗審查和防垃圾郵件的聊天方式得益於LND自身的創新,比如最近改進的Lightning-onion,閃電網絡自己的洋蔥路由協議。

還有其他幾個項目利用閃電網絡的私有微支付功能爲衆多應用程序提供支持,從閃電網絡驅動的雲計算VPS到通過微交易分享廣告收入的網絡相冊。更廣泛地說,我們將L2定義爲一套應用程序,可以使用比特幣基礎層作爲調解外部事件和糾紛的法庭。因此,錨定比特幣區塊鏈的數據主題超越了閃電網絡,微軟等公司開創了基於比特幣的去中心化身份識別系統。

智能合約

有一些項目試圖以一種安全和負責任的方式將富有表現力的智能合約功能帶回到比特幣。這是一個重大進展,因爲從2010年開始,從協議中移除幾個原始的比特幣操作碼(決定比特幣能夠計算什麼的操作)。在此之前,一系列的漏洞被發現,導致中本聰禁用了比特幣的編程語言Script的一些功能。

多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具有高度表達能力的智能合約伴隨着重大的安全風險。按照一般的經驗法則,向虛擬機引入的功能越多(處理操作碼的集體驗證機制),其程序就越不可預測。但在最近,我們看到了智能合約架構的新方法,這種架構可以最小化不可預測性,並提供大量的功能。

隨着新的智能合約方法Merkized Abstract Syntax Trees(MAST)的出現,引發了一波支持比特幣智能合約的新技術浪潮。Taproot是MAST結構最突出的實現之一,它允許將整個應用程序表示爲Merkle樹,樹的每個分支代表不同的執行結果。

最近重新浮出水面的另一個有趣的創新是一種新架構,用於執行比特幣交易的合約或支付條件。2013年,Greg Maxwell最初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合約是一種限制餘額使用方式的方法,即使它們的保管權發生了變化。雖然這個想法已經存在了近六年,但是在Taproot出現之前,合約是不切實際的。目前,一個名爲OP_CHECKTEMPLATEVERIFY的新操作碼正在利用這項新技術,使合約能夠在比特幣中安全實施。

乍看之下,合約在借貸(或許還包括基於比特幣的衍生品)方面非常有用,因爲它們能夠在具體的比特幣賬戶餘額上實施追回等政策。但它們對比特幣可用性的潛在影響遠遠超出了借貸。合約可以允許實施比特幣金庫(Bitcoin Vaults)之類的東西,在保管的情況下,這類東西提供了相當於第二個私鑰的東西,允許被黑客攻擊的人“凍結”被盜資金。

從本質上講,Schnorr簽名技術使所有這些智能合約的新方法成爲可能。目前甚至還有一些更前衛的技術正在理論化,比如無腳本腳本,它可以使完全私有和可擴展的比特幣智能合約表示爲數字簽名,而不是操作碼。這些新方法有可能使新穎的智能合約應用程序構建在比特幣之上。

挖礦協議

在挖礦協議方面也有一些有趣的進展,特別是用於礦池成員使用的協議。儘管比特幣挖掘中的集中化問題經常被誇大,但一些礦池運營商保留下來的權力結構的確可以進一步去中心化。

換一句話說,礦池運營者可以決定所有礦池成員將挖掘哪些事務,這賦予了他們相當大的權力。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運營商通過審查交易、挖掘空塊以及重新分配哈希的方式來濫用這種權力,而所有這些都沒有得到礦池成員的授權。

對挖礦協議的修改旨在打破這種礦池權力結構。比特幣挖礦最重要的變化之一是Stratum的第二版,這也是礦池中最流行的協議。Stratum V2是一個徹底的改進,它實現了BetterHash輔助協議,使採礦池成員能夠決定他們將要開採的區塊組成,而不是反過來。

另一個有可能提高穩定性的進展是重新引發了人們對哈希率和難度衍生品的興趣。對那些希望通過哈希率波動和難度調整進行對衝的採礦操作來說,這些方法可能尤其有用。

隱私

與一些論點相反,有很多新興的協議可以爲比特幣帶來可選的隱私。儘管如此,在未來的幾年裏,比特幣的隱私很可能仍然只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

更廣泛地說,數字資產私人交易的最大障礙是大多數解決方案仍然不成熟。關注交易圖隱私的隱私資產常常忽視網絡級隱私,反之亦然。這兩個向量都缺乏成熟度和使用率,這使得通過點對點(P2P)網絡層或區塊鏈層進行統計追蹤分析時,更容易讓交易去匿名化。

值得慶幸的是,有幾個項目在這兩方面都有所突破。

當涉及到交易圖的隱私性時,像P2EP和Check Template Verify這樣的解決方案都很有趣,因爲隱私成爲效率的副產品。由於這些都是CoinJoin的新增內容,這些解決方案可以吸引更多用戶採用隱私交易,因爲被更低的交易費用所驅動。在CoinJoin模式下,他們的隱私保障仍然是次優的,但是對無屏蔽的發送金額仍然有益,因爲他們保留了比特幣供應的可審計性。

如果降低交易費用成爲一個動力,並導致比特幣匿名集的增加,那麼通過統計分析進行去匿名化將比現在更主觀。

在P2P通信的隱私方面也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像Dandelion這樣的協議正在通過加密網絡進行測試。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Erlay,一種可選擇的交易中繼協議,它提高了私有通信的效率,減少了運行節點的開銷。Erlay是一個重要的改進,因爲它的效率改進使更多的用戶能夠更容易地完成IBD並持續驗證區塊鏈,特別是在那些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限制帶寬的國家。

新的開始

上述只是少數幾個改變比特幣框架的舉措。從整體上看,比特幣是一套不斷髮展的協議。

對開發人員來講,在一組相對嚴格的規則和價值觀中進行改變非常具有挑戰性,但是我們所看到的分層方法使得漸進的、有效的改變成爲可能。最小化比特幣的政治性並保護其基本的貨幣屬性是這個過程的必要部分。開發人員正在學習如何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在這些範圍內工作。

延伸閱讀: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the-evolution-of-bitcoins-technology-stack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