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器件理論(2)價和晶體結構

寫在前面

原文鏈接
相關博文
博客首頁
注:知識搬運,供學習交流使用,侵聯刪!

正文

價電子

最外層殼或價殼中的電子稱爲價電子。 這些價電子負責化學元素的化學性質。 這些電子參與與其他元素的化學反應。 適用於簡單反應的過於簡化的化學法則是原子試圖形成8個電子的完整外殼(L殼兩個)。 原子可能會釋放一些電子,以暴露出下面的完整外殼。 原子可以接受一些電子來完成殼。 這兩個過程從原子形成離子。 原子甚至可能在原子之間共享電子,以試圖完成外殼。 該過程形成分子鍵。 也就是說,原子締合形成一個分子。

導體

例如,第一組元素:Li,Na,K,Cu,Ag和Au具有單個價電子。 (下圖)這些元素都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這些原子很容易釋放出一個電子與其他元素反應。 容易釋放電子的能力使這些元素成爲極好的導體。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元素週期表中的IA組元素:Li,Na和K,以及IB組元素:Cu,Ag和Au在外殼(或化合價)中有一個電子,很容易失去。 內殼電子:n = 1,2,3,4; 2n^2 = 2、8、18、32。

絕緣子

VIIA組元素:F1,Cl,Br和I在外殼中都具有7個電子。 這些元素很容易接受一個電子,使整個外殼充滿8個電子。 (下圖)如果這些元素確實接受電子,則中性原子會形成負離子。 這些不釋放電子的元素是絕緣體。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元素週期表中的VIIA元素:具有7個價電子的F,Cl,Br和I在與其他元素的反應中容易接受電子。

例如,如下圖所示,Cl原子接受來自Na原子的電子變成Cl-離子。 離子是通過提供或接受電子而由原子形成的帶電粒子。 當Na原子提供電子時,它變成Na +離子。 這就是Na和Cl原子結合形成食鹽NaCl的方式,它實際上是一對離子Na + Cl-。 帶有相反電荷的Na +和Cl-相互吸引。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中性鈉原子向中性氯原子提供電子,形成Na +和Cl-離子。

氯化鈉以立方結構結晶,如下圖所示。 此模型未按比例顯示三維結構。 實際上,Na + Cl-離子的堆積類似於堆積的大理石層。 容易繪製的立方晶體結構說明了固態晶體可能包含帶電粒子。

VIIIA族元素:He,Ne,Ar,Kr,Xe在化合價殼中都具有8個電子。 (下圖)也就是說,價殼是完整的,這意味着這些元素既不捐贈也不接受電子。 由於VIIIA族元素不容易與其他元素結合,因此它們也不容易參與化學反應。 近年來,化學家迫使Xe和Kr形成一些化合物,但是,出於我們討論的目的,這並不適用。 這些元素是良好的電絕緣體,在室溫下爲氣體。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VIIIA族元素:由於價殼完整,因此He,Ne,Ar,Kr,Xe基本上不反應。

半導體類

IVA族元素:C,Si,Ge,在價態殼中具有4個電子(如下圖所示),通過與其他元素共享電子而不形成離子來形成化合物。 這種共享的電子鍵合稱爲共價鍵合。 請注意,中心原子(以及其他擴展的原子)通過共享電子完成了其價殼。 注意,該圖是鍵的二維表示,實際上是3-d。 我們對這組IVA的半導體特性感興趣。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a)IVA族元素:在價殼中具有4個電子的C,Si,Ge,(b)通過與其他元素共享電子來完成價殼。

晶體結構

大多數無機物質將其原子(或離子)形成稱爲晶體的有序陣列。 原子的外部電子雲以有序的方式相互作用。 甚至金屬在微觀水平上也由晶體組成。 如果對金屬樣品進行光學拋光,然後進行酸蝕,則微觀微晶結構如下圖所示。 也可以從專門的供應商處購買大量的金屬單晶樣品。 拋光和蝕刻這種樣品沒有發現微晶結構。 實際上,所有工業金屬都是多晶的。 另一方面,大多數現代半導體是單晶器件。 我們主要對單晶結構感興趣。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a)金屬樣品,(b)拋光,(c)酸蝕以顯示微晶結構。

許多金屬柔軟,容易因各種金屬加工技術而變形。 微晶在金屬加工中變形。 而且,價電子自由地圍繞晶格移動,並且從晶體到晶體自由移動。 價電子不屬於任何特定原子,而是屬於所有原子。

下圖中的剛性晶體結構由正的Na離子和負的Cl離子的規則重複圖案組成。 Na和Cl原子通過將電子從Na轉移到Cl形成Na +和Cl-離子,沒有自由電子。 電子不能自由地在晶格周圍移動,與金屬相比有所不同。 離子也不自由。 離子在晶體結構內固定在適當的位置。 但是,如果將NaCl晶體溶於水,離子將自由移動。 但是,晶體不再存在。 規則的重複結構不見了。 水的蒸發會以新晶體的形式沉積Na +和Cl-離子,因爲帶相反電荷的離子會相互吸引。 離子材料由於帶相反電荷的離子的強烈靜電吸引而形成晶體結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第14組(以前爲IV組的一部分)中具有立方晶系的NaCl晶體利用圍繞原子的s和p軌道電子形成四面體鍵合圖案,並與四個相鄰原子共享電子對鍵。 (下圖(a))。 第14組元素具有四個外部電子:兩個處於球形s軌道,兩個處於p軌道。 p軌道之一未被佔用。 這三個p軌道與s軌道雜交形成四個sp3分子軌道。 這些四電子雲相互排斥,圍繞Si原子的等距四面體間距被正原子核吸引,如下圖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一個s軌道電子和三個p軌道電子混合,形成四個sp3分子軌道。

每個半導體原子,Si,Ge或C(金剛石)都通過共價鍵(共享電子鍵)化學鍵合到其他四個原子上。 如果兩個電子具有相反的自旋量子數,則它們可以共享一個軌道。 因此,不成對的電子可以與來自另一個原子的電子共享一個軌道。 這對應於電子雲下面(a)的重疊圖或鍵合。 下圖(b)是原圖下圖所示金剛石晶體結構晶胞體積的四分之一。 這些鍵在金剛石中特別牢固,在強度下降到第四族時下降到硅和鍺。 硅和鍺均形成具有菱形結構的晶體。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a)Si原子的四面體鍵合。 (b)導致立方晶胞的1/4

鑽石晶胞是基本的晶體構建塊。 下圖顯示了在該單元空間內四個原子(深色)與四個其他原子相連的情況。 這等效於將下圖(b)中的一個放置在下圖的原點,然後再將三個放置在相鄰面上以填充整個立方體。 六個原子落在六個立方體面的每個面的中間,顯示出兩個鍵。 爲了清楚起見,省略了與相鄰立方體的其他兩個鍵。 在八個立方體角中,四個原子與立方體中的一個原子鍵合。 其他四個原子在哪裏鍵合? 其他四個鍵合到晶體的相鄰立方體。 請記住,即使四個角原子在立方體中均未顯示任何鍵,但晶體中的所有原子都以一個巨型分子鍵合。 半導體晶體由該單位晶胞的副本構建而成。

Si,Ge和C(金剛石)形成交錯的面心立方體。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晶體實際上是一個分子。 原子與其他四個原子共價鍵,而後者又與另外四個原子鍵,依此類推。 晶格是相對剛性的,抵抗變形。 很少有電子會釋放自身以圍繞晶體傳導。 半導體的一個特性是,一旦釋放出電子,就會形成帶正電的空白空間,這也有助於傳導。

總結

原子試圖形成一個完整的外電子價的8電子殼(最裏面的殼爲2電子)。 原子可能會貢獻一些電子以暴露下面的8殼,接受一些電子以完成殼,或共享電子以完成殼。
原子通常在稱爲晶體的剛性結構中形成離子或原子的有序陣列。
中性原子可以通過給電子而形成正離子。
中性原子可以通過接受電子形成負離子
IVA族半導體:C,Si,Ge結晶爲菱形結構。 晶體中的每個原子都是一個巨大分子的一部分,與其他四個原子鍵合。
大多數半導體器件是由單晶製成的。

交個朋友

FPGA/IC技術交流202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