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模式識別 (五)

圖像腐蝕、膨脹、細化

這三個內容屬於數學形態學(Mathematical Morphology),它是法國和德國的科學家在研究岩石結構時建立的一門學科。形態學的用途主要是獲取物體拓撲和結構信息,它通過物體和結構元素相互作用的某些運算,得到物體更本質的形態。在圖象處理中的應用主要是:(1)利用形態學的基本運算,對圖象進行觀察和處理,從而達到改善圖象質量的目的;(2)描述和定義圖象的各種幾何參數和特徵,如面積、周長、連通度、顆粒度、骨架和方向性等。這裏介紹二值圖象的形態學運算,對於灰度圖象的形態學運算。

先來定義一些基本符號和關係。

1.         元素

設有一幅圖象X,若點aX的區域以內,則稱aX的元素,記作aX,如圖6.1所示。

2.         B包含於X

設有兩幅圖象BX。對於B中所有的元素ai,都有aiX,則稱B包含於(included in)X,記作BX,如圖6.2所示。

3.         B擊中X

設有兩幅圖象BX。若存在這樣一個點,它即是B的元素,又是X的元素,則稱B擊中(hit)X,記作BX,如圖6.3所示。

4.         B不擊中X

設有兩幅圖象BX。若不存在任何一個點,它即是B的元素,又是X的元素,即BX的交集是空,則稱B不擊中(miss)X,記作BX=Ф;其中∩是集合運算相交的符號,Ф表示空集。如圖6.4所示。

 

 

 

5.         補集

設有一幅圖象X,所有X區域以外的點構成的集合稱爲X的補集,記作Xc,如圖6.5所示。顯然,如果BX=Ф,則BX的補集內,即BXc

6.         結構元素

設有兩幅圖象BX。若X是被處理的對象,而B是用來處理X的,則稱B爲結構元素(structure element),又被形象地稱做刷子。結構元素通常都是一些比較小的圖象。

7.         對稱集

設有一幅圖象B,將B中所有元素的座標取反,即令(xy)變成(-x-y),所有這些點構成的新的集合稱爲B的對稱集,記作Bv,如圖6.6所示。

8.         平移

設有一幅圖象B,有一個點a(x0,y0),將B平移a後的結果是,把B中所有元素的橫座標加x0,縱座標加y0,即令(xy)變成(x+x0y+y0),所有這些點構成的新的集合稱爲B的平移,記作Ba,如圖6.7所示。

好了,介紹了這麼多基本符號和關係,現在讓我們應用這些符號和關係,看一下形態學的基本運算。

腐蝕

把結構元素B平移a後得到Ba,若Ba包含於X,我們記下這個a點,所有滿足上述條件的a點組成的集合稱做XB腐蝕(Erosion)的結果。用公式表示爲:E(X)={a| Ba X}=X B,如圖6.8所示。

6.8X是被處理的對象,B是結構元素。不難知道,對於任意一個在陰影部分的點aBa包含於X,所以XB腐蝕的結果就是那個陰影部分。陰影部分在X的範圍之內,且比X小,就象X被剝掉了一層似的,這就是爲什麼叫腐蝕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B是對稱的,即B的對稱集Bv=B,所以XB腐蝕的結果和X Bv腐蝕的結果是一樣的。如果B不是對稱的,讓我們看看圖6.9,就會發現XB腐蝕的結果和X Bv腐蝕的結果不同。

6.8和圖6.9都是示意圖,讓我們來看看實際上是怎樣進行腐蝕運算的。

在圖6.10中,左邊是被處理的圖象X(二值圖象,我們針對的是黑點),中間是結構元素B,那個標有origin的點是中心點,即當前處理元素的位置,我們在介紹模板操作時也有過類似的概念。腐蝕的方法是,拿B的中心點和X上的點一個一個地對比,如果B上的所有點都在X的範圍內,則該點保留,否則將該點去掉;右邊是腐蝕後的結果。可以看出,它仍在原來X的範圍內,且比X包含的點要少,就象X被腐蝕掉了一層。

6.10   腐蝕運算

6.11爲原圖,圖6.12爲腐蝕後的結果圖,能夠很明顯地看出腐蝕的效果。

膨脹

膨脹(dilation)可以看做是腐蝕的對偶運算,其定義是:把結構元素B平移a後得到Ba,若Ba擊中X,我們記下這個a點。所有滿足上述條件的a點組成的集合稱做XB膨脹的結果。用公式表示爲:D(X)={a | BaX}=X B,如圖6.13所示。圖6.13X是被處理的對象,B是結構元素,不難知道,對於任意一個在陰影部分的點aBa擊中X,所以XB膨脹的結果就是那個陰影部分。陰影部分包括X的所有範圍,就象X膨脹了一圈似的,這就是爲什麼叫膨脹的原因。

同樣,如果B不是對稱的,XB膨脹的結果和X Bv膨脹的結果不同。

讓我們來看看實際上是怎樣進行膨脹運算的。在圖6.14中,左邊是被處理的圖象X(二值圖象,我們針對的是黑點),中間是結構元素B。膨脹的方法是,拿B的中心點和X上的點及X周圍的點一個一個地對,如果B上有一個點落在X的範圍內,則該點就爲黑;右邊是膨脹後的結果。可以看出,它包括X的所有範圍,就象X膨脹了一圈似的。

細化

細化(thinning)算法有很多,這裏介紹一種簡單而且效果很好的算法,用它就能夠實現從文本抽取骨架的功能。我們的對象是白紙黑字的文本,但在程序中爲了處理的方便,還是採用256級灰度圖,不過只用到了調色板中0255兩項。

所謂細化,就是從原來的圖中去掉一些點,但仍要保持原來的形狀。實際上,是保持原圖的骨架。所謂骨架,可以理解爲圖象的中軸,例如一個長方形的骨架是它的長方向上的中軸線;正方形的骨架是它的中心點;圓的骨架是它的圓心,直線的骨架是它自身,孤立點的骨架也是自身。文本的骨架嘛,前言中的例子顯示的很明白。那麼怎樣判斷一個點是否能去掉呢?顯然,要根據它的八個相鄰點的情況來判斷,我們給幾個例子(如圖6.22所示)

6.22中,(1)不能刪,因爲它是個內部點,我們要求的是骨架,如果連內部點也刪了,骨架也會被掏空的;(2)不能刪,和(1)是同樣的道理;(3)可以刪,這樣的點不是骨架;(4)不能刪,因爲刪掉後,原來相連的部分斷開了;(5)可以刪,這樣的點不是骨架;(6)不能刪,因爲它是直線的端點,如果這樣的點刪了,那麼最後整個直線也被刪了,剩不下什麼;總結一下,有如下的判據:(1)內部點不能刪除;(2)孤立點不能刪除;(3)直線端點不能刪除;(4)如果P是邊界點,去掉P後,如果連通分量不增加,則P可以刪除。

我們可以根據上述的判據,事先做出一張表,從0255共有256個元素,每個元素要麼是0,要麼是1。我們根據某點(當然是要處理的黑色點了)的八個相鄰點的情況查表,若表中的元素是1,則表示該點可刪,否則保留。

查表的方法是,設白點爲1,黑點爲0;左上方點對應一個8位數的第一位(最低位),正上方點對應第二位,右上方點對應的第三位,左鄰點對應第四位,右鄰點對應第五位,左下方點對應第六位,正下方點對應第七位,右下方點對應的第八位,按這樣組成的8位數去查表即可。例如上面的例子中(1)對應表中的第0項,該項應該爲0(2)對應37,該項應該爲0(3)對應173,該項應該爲1(4)對應231,該項應該爲0(5)對應237,該項應該爲1(6)對應254,該項應該爲0(7)對應255,該項應該爲0

這張表我已經替大家做好了,可花了我不少時間呢!

static int erasetable[256]={

                                         0,0,1,1,0,0,1,1,          1,1,0,1,1,1,0,1,

                                         1,1,0,0,1,1,1,1,             0,0,0,0,0,0,0,1,

                                          0,0,1,1,0,0,1,1,             1,1,0,1,1,1,0,1,

                                          1,1,0,0,1,1,1,1,             0,0,0,0,0,0,0,1,

                                          1,1,0,0,1,1,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1,1,0,0,1,1,0,0,             1,1,0,1,1,1,0,1,

                                          0,0,0,0,0,0,0,0,             0,0,0,0,0,0,0,0,

                                          0,0,1,1,0,0,1,1,             1,1,0,1,1,1,0,1,

                                          1,1,0,0,1,1,1,1,             0,0,0,0,0,0,0,1,

                                          0,0,1,1,0,0,1,1,             1,1,0,1,1,1,0,1,

                                          1,1,0,0,1,1,1,1,             0,0,0,0,0,0,0,0,

                                          1,1,0,0,1,1,0,0,             0,0,0,0,0,0,0,0,

                                          1,1,0,0,1,1,1,1,             0,0,0,0,0,0,0,0,

                                          1,1,0,0,1,1,0,0,             1,1,0,1,1,1,0,0,

                                          1,1,0,0,1,1,1,0,             1,1,0,0,1,0,0,0

                                     };

有了這張表,算法就很簡單了,每次對一行一行的將整個圖象掃描一遍,對於每個點(不包括邊界點),計算它在表中對應的索引,若爲0,則保留,否則刪除該點。如果這次掃描沒有一個點被刪除,則循環結束,剩下的點就是骨架點,如果有點被刪除,則進行新的一輪掃描,如此反覆,直到沒有點被刪除爲止。

實際上,該算法有一些缺陷。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一個黑色矩形,如圖6.23所示。

6.23經過細化後,我們預期的結果是一條水平直線,且位於該黑色矩形的中心。實際的結果確實是一條水平直線,但不是位於黑色矩形的中心,而是最下面的一條邊。

爲什麼會這樣,我們來分析一下: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掃描過程中,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黑點就是黑色矩形的左上角點,經查表,該點可以刪。下一個點是它右邊的點,經查表,該點也可以刪,如此下去,整個一行被刪了。每一行都是同樣的情況,所以都被刪除了。到了最後一行時,黑色矩形已經變成了一條直線,最左邊的黑點不能刪,因爲它是直線的端點,它右邊的點也不能刪,因爲如果刪除,直線就斷了,如此下去,直到最右邊的點,也不能刪,因爲它是直線的右端點。所以最下面的一條邊保住了,但這並不是我們希望的結果。

解決的辦法是,在每一行水平掃描的過程中,先判斷每一點的左右鄰居,如果都是黑點,則該點不做處理。另外,如果某個黑點被刪除了,那麼跳過它的右鄰居,處理下一個點。這樣就避免了上述的問題。

解決了上面的問題,我們來看看處理後的結果,如圖6.24所示。這次變成一小段豎線了,還是不對,是不是很沮喪?彆着急,讓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在上面的算法中,我們遇到的第一個能刪除的點就是黑色矩形的左上角點;第二個是第一行的最右邊的點,即黑色矩形的右上角點;第三個是第二行的最左邊的點;第四個是第二行的最右邊的點;……;整個圖象處理這樣一次後,寬度減少2。每次都是如此,直到剩最中間一列,就不能再刪了。爲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這樣的處理過程只實現了水平細化,如果在每一次水平細化後,再進行一次垂直方向的細化(只要把上述過程的行列換一下),就可以了。

這樣一來,每處理一次,刪除點的順序變成:(先是水平方向掃描)第一行最左邊的點;第一行最右邊的點;第二行最左邊的點;第二行最右邊的點;……最後一行最左邊的點;最後一行最右邊的點;(然後是垂直方向掃描)第二列最上邊的點(因爲第一列最上邊的點已被刪除);第二列最下邊的點;第三列最上邊的點;第三列最下邊的點;……倒數第二列最上邊的點(因爲倒數第一列最上邊的點已被刪除);倒數第二列最下邊的點。我們發現,剛好剝掉了一圈,這也正是細化要做的事。實際的結果也驗證了我們的想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