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不應該做第一個喫螃蟹的英雄

 筆者以前在讀書的時候,絕對是一個新技術的追捧者。記得還是大三的時候,出來了基於NET技術的編程語言。筆者馬上馬不停蹄的開始學。其實那時候這個技術還不是很成熟。其實很多IT人都跟筆者一樣,在技術領都會爭當第一個喫螃蟹的人。但是筆者近十年工作下來,對這方面卻有一番另外的見解了。筆者認爲,要做好一個合格的CIO,決定不能做新技術的崇拜者,決定不能夠做第一個喫螃蟹的英雄。

  一、新技術往往跟不穩定伴隨而生。

  新技術往往跟不穩定伴隨而生,這個道理大部分人都懂。新的技術必須要經過幾年時間的歷練才能夠成熟。就拿微軟操作系統來說吧。無論是XP還是2003,在剛開始出來的兩年之內,漏洞被發現的越來越多,補丁出現的頻率特別高。但是兩年之後,大部分漏洞已經被打上補丁,新發現的漏洞也越來越少。其補丁的發行率也隨之下降。像微軟這種大系統都是如此,其他小的應用軟件更加不用說了。所以新技術往往與不穩定是伴隨而生的。如果新技術剛出現,CIO就及於去採用它,那對企業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一種做法。因爲對於企業來說,應用軟件的穩定性永遠是佔據第一位的。

  二、新技術往往是高價格的代名詞。

  某種新技術出現之後,其價格往往是非常昂貴的。等到過了這段新鮮期後,其價格會大幅度的降低。這從電腦PC還是手機等信息化相關的設備都可以見證。如某個型號的服務器,剛出來的時候價格會很貴,是個奢侈品。但是沒過多久,當大家開始逐漸接受這個服務器的時候,價格就會馬上下滑。有時候,半年的時間價格會下降一半左右。所以基於新技術產生的軟件還是硬件,其價格都是比較高的。此時CIO若追隨新技術的話,則企業信息化項目部署的成本會高的多。所以從信息化項目的成本來考慮,筆者也不建議採用新技術。

  三、新技術會增加信息化項目的風險。

  當CIO率先在企業中部署新技術的時候,會增加信息化項目的風險。爲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是因爲由於企業是第一個採用這種技術的企業,缺乏可以參考的對象。爲此,企業在部署信息化項目的時候,就好像是盲人過河,一路摸過去的。如此的話,企業信息化項目的風險當然要比其他企業高的多。而且此時企業如果讓外面的合作伙伴幫助企業進行新技術的普及,可是這些合作伙伴這方面新技術的經驗也不是很足。爲此,叫他們實施的話,風險也比其他成熟技術要多的多。所以從風險的角度出發,筆者也不贊成CIO成爲新技術的代言人,做第一個喫螃蟹的英雄。

  四、新技術剛出現時缺乏追隨者。

  新技術剛出現時追隨者不會很多。如有些軟件公司可能還需要觀察,不會盲目的把企業的資源投入進去,他們需要觀察,他們需要看市場的反應。只有當企業開始接受這個新技術的時候,他們纔會加大研發的力度。因爲只有如此,他們纔可以減少風險;他們的投資回報纔有所保障。故在新技術剛出現的時候,專業的技術追隨者不會很大。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若採用新技術的話,很可能是孤軍奮戰。這無疑增加了新項目的不確定性。孤軍作戰會讓企業感到很孤獨。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很無助。

  故基於以上的種種原因,筆者並不贊成CIO作爲新技術的代言人,成爲第一個喫螃蟹的英雄。說句難聽的話,筆者寧願作第三個喫螃蟹的狗熊,也不做第一個喫螃蟹的英雄。這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CIO需要特別的注意。具體來說,筆者是採取如下措施來貫徹這個原則的。

  措施一:操作系統選擇上絕對不選擇沒出補丁的操作系統。

  在XP操作系統出來的時候,筆者第一個就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了。其簡潔的界面、出色的穩定性等等都讓筆者折服。但是,即使如此他剛出來的時候,筆者仍然沒有在企業中推廣。因爲根據筆者以往的經驗,在其出來後的兩年內,是其漏洞的高發期。若在操作系統港面世的時候就匆忙的部署新系統,就意味着CIO後續大部分的時間要爲這個補丁而奔跑;就意味着企業網絡安全風險加大。對於企業來說,操作系統的穩定性是第一位的。如果操作系統不穩定,其就算版本最高也不能採用。後來筆者在企業中大規模部署XP系統,是在其SP2補丁出來之後才大規模推廣的。不僅XP系統如此,以前部署2000系統也是如此。以後部署新的系統也是如此。即部署微軟操作系統的時候,至少要等其第一個正式補丁集出來之後纔可以推廣。否則的話,CIO很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本來想用新系統改善企業應用,沒想到卻取得相反的效果,反而降低了企業應用系統的穩定性。

     措施二:在應用軟件升級上絕對不選擇第一批。

  筆者企業部署有ERP、HER、OA等信息化管理系統。每隔一兩年軟件公司都會出一個新的版本。他們增加的新功能確實讓人眼紅,但是筆者絕對不會要求第一個去升級。因爲第一批用戶在升級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由於這些問題是第一次發現的,所以軟件公司處理起來時間比較久。而且在事先也不能夠採取預防措施。故在升級過程中可能會對企業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甚至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的損失。

  另外,新版本的應用軟件跟操作系統一樣,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漏洞。而且應用軟件出現的漏洞所造成的損失可能比操作系統還要大。操作系統出現漏洞可能就只是死機、速度慢等等。但是如果應用軟件中出現漏洞就有可能導致業務出錯。筆者以前就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以前筆者企業對財務軟件升級。剛升級完成後,沒用多久就發現了一個漏洞。在省城會計分錄的時候,有部分內容不能夠做反向調整。後來通過對方技術人員的測試,也承認這是他們軟件設計中的漏洞。雖然後來馬上調整了系統,但是仍然給企業員工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還是這只是增加了一些工作量,沒有導致企業直接財產的損失。不過這也是在提醒各位CIO,新版本中的軟件出現漏洞是難免的。企業在軟件升級中如果是第一批的話,那麼企業就要面臨這種風險。

  故筆者在軟件升級過程中,從來不選擇第一批。如果軟件公司要把筆者企業安排在第一批的話,那麼筆者就會推辭。筆者寧願不升級,也不願意第一批升級。筆者至少要等到有1/3的客戶都升級完成了,筆者纔會考慮。因爲軟件公司經過這麼多客戶的實驗之後,在升級過程中該發現的問題都發現的差不多了;系統中地漏洞解決的也差不多了。此時進行軟件升級的話,遇到的問題就會少的多。軟件公司有了以前升級的經驗,也可以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來減少企業可能遭受的損失。這些因素都可以幫助提高升級過程中的穩定性。爲此筆者建議各位CIO,千萬不要選擇第一批升級的,沒多大好處。

  措施三:絕對不採用新出現的技術。

  對於新出現的技術,筆者會去嘗試着瞭解,但是絕對不會率先採用。這並不說筆者古板,而是因爲筆者不敢冒險。如SOA到現在也已經有個把年頭了,但是筆者還是在觀察期,不敢冒然才用。事實證明,這種謹慎的態度是正確的。到目前爲止,SOA仍然沒有典型的成功客戶。一些採用了SOA框架的企業,都還在苦苦的掙扎中。確實,一個新技術的出現,到轉換爲生產力給企業帶來收益,往往需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這種間會有很多的實驗品。他們即時取得成功,也會付出比別人更多的代價。就好像這些急於上SOA項目的企業,現在是退也不是、進也不是,真出於進退兩難之間。如果退了的話,前期的投資都白費了;如果繼續進取的話,前途又比較渺茫。在這種期情況下,CIO及時能夠取得項目的成功,也需要弄得一身腥了。

  故筆者平時會了解新技術的動向,會關注最近出現的新技術。但是這只是瞭解而已。筆者不會魯莽的在企業中部署這些新技術。筆者至少要等到這些技術成熟後或者在業界已經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之後,筆者纔會根據企業的需要考慮是否要採取這個項目。

  總之,筆者認爲CIO在對待新的信息化技術方面,寧願做第三個喫螃蟹的狗熊,也不能夠做第一個喫螃蟹的英雄。不然不但會使自己受傷,更會連累企業,讓信息化項目成爲企業的負擔。

 

  作者: Tony,  出處:IT專家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