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堆,棧,常量池

1.寄存器:最快的存儲區, 由編譯器根據需求進行分配,我們在程序中無法控制.
2. 棧:存放基本類型的變量數據和對象的引用,但對象本身不存放在棧中,而是存放在堆(new 出來的對象)或者常量池中(字符串常量對象存放在常量池中。)
3. 堆:存放所有new出來的對象。
4. 靜態域:存放靜態成員(static定義的)
5. 常量池:存放字符串常量和基本類型常量(public static final)。
6. 非RAM存儲:硬盤等永久存儲空間

這裏我們主要關心棧,堆和常量池,對於
棧和常量池中的對象可以共享,對於堆中的對象不可以共享。棧中的數據大小和生命週期是可以確定的,當沒有引用指向數據時,這個數據就會消失。堆中的對象的由垃圾回收器負責回收,因此大小和生命週期不需要確定,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對於字符串:其對象的引用都是存儲在棧中的,如果是編譯期已經創建好(直接用雙引號定義的)的就存儲在常量池中,如果是運行期(new出來的)才能確定的就存儲在堆中。對於equals相等的字符串,在常量池中永遠只有一份,在堆中有多份。
如以下代碼:

Java代碼  

  1. String s1 = "china";  
  2. String s2 = "china";  
  3. String s3 = "china";  
  4. String ss1 = new String("china");  
  5. String ss2 = new String("china");  
  6. String ss3 = new String("china");  



 

這裏解釋一下黃色這3個箭頭,對於通過new產生一個字符串(假設爲”china”)時,會先去常量池中查找是否已經有了”china”對象,如果沒有則在常量池中創建一個此字符串對象,然後堆中再創建一個常量池中此”china”對象的拷貝對象。這也就是有道面試題:String s = new String(“xyz”);產生幾個對象?一個或兩個,如果常量池中原來沒有”xyz”,就是兩個。

https://blog.csdn.net/john2522/article/details/7437120

對於基礎類型的變量和常量:變量和引用存儲在棧中,常量存儲在常量池中。
如以下代碼:

Java代碼  

  1. int i1 = 9;  
  2. int i2 = 9;  
  3. int i3 = 9;   
  4.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INT1 = 9;  
  5.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INT2 = 9;  
  6.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INT3 = 9;  




對於成員變量和局部變量:成員變量就是方法外部,類的內部定義的變量;局部變量就是方法或語句塊內部定義的變量。局部變量必須初始化。
形式參數是局部變量,局部變量的數據存在於棧內存中。棧內存中的局部變量隨着方法的消失而消失。
成員變量存儲在堆中的對象裏面,由垃圾回收器負責回收。
如以下代碼:

Java代碼  

  1. class BirthDate {  
  2.     private int day;  
  3.     private int month;  
  4.     private int year;      
  5.     public BirthDate(int d, int m, int y) {  
  6.         day = d;   
  7.         month = m;   
  8.         year = y;  
  9.     }  
  10.     省略get,set方法………  
  11. }  
  12.   
  13. public class Test{  
  1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15. int date = 9;  
  16.         Test test = new Test();        
  17.            test.change(date);   
  18.         BirthDate d1= new BirthDate(7,7,1970);         
  19.     }    
  20.   
  21.     public void change1(int i){  
  22.         i = 1234;  
  23.     }  



}


對於以上這段代碼,date爲局部變量,i,d,m,y都是形參爲局部變量,day,month,year爲成員變量。下面分析一下代碼執行時候的變化:
1. main方法開始執行:int date = 9;
date局部變量,基礎類型,引用和值都存在棧中。
2. Test test = new Test();
test爲對象引用,存在棧中,對象(new Test())存在堆中。
3. test.change(date);
i爲局部變量,引用和值存在棧中。當方法change執行完成後,i就會從棧中消失。
4. BirthDate d1= new BirthDate(7,7,1970);  
d1爲對象引用,存在棧中,對象(new BirthDate())存在堆中,其中d,m,y爲局部變量存儲在棧中,且它們的類型爲基礎類型,因此它們的數據也存儲在棧中。day,month,year爲成員變量,它們存儲在堆中(new BirthDate()裏面)。當BirthDate構造方法執行完之後,d,m,y將從棧中消失。
5.main方法執行完之後,date變量,test,d1引用將從棧中消失,new Test(),new BirthDate()將等待垃圾回收。

 

Integer e = 321;    

  Integer f = 321;    

 

   System.out.println(e==f);   //false  結果

 

   結果:由於321不是在範圍內所以不是從緩存中取數據的而是單獨有new對象,e和f並沒有指向同一個對象,結果爲false

 

在自動裝箱時,把int變成Integer的時候,是有規則的,當你的int的值在-128-IntegerCache.high(127) 時,返回的不是一個新new出來的Integer對象,而是一個已經緩存在堆 中的Integer對象,(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系統已經把-128到127之 間的Integer緩存到一個Integer數組中去了,如果你要把一個int變成一個Integer對象,首先去緩存中找,找到的話直接返回引用給你就 行了,不必再新new一個),如果不在-128-IntegerCache.high(127) 時會返回一個新new出來的Integer對象。

 

包裝類數據,如Integer, String, Double等將相應的基本數據類型包裝起來的類。這些類數據全部存在於堆中,Java用new()語句來顯示地告訴編譯器,在運行時才根據需要動態創建,因此比較靈活,但缺點是要佔用更多的時間。

==比較的是對象的地址,也就是是否是同一個對象;

equal比較的是對象的值。

int 變爲Integer 時  如果值在-128~127之間  則不會創建新的integer對象 儲存常量池中,這麼做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記得在別的地方看過不知道對不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