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涉嫌跟蹤用戶瀏覽活動,“臥底”軟件非法監聽6萬人,如何識別惡意監聽保護隱私?

本週二,一項針對Google的集體訴訟被提起,指控這家科技巨頭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甚至是使用隱私瀏覽模式時,通過追蹤互聯網使用情況,跟蹤和收集消費者的瀏覽歷史和其他網絡活動數據,侵犯了數百萬用戶的隱私。

 

該訴狀已提交至北加州地方法院,稱Google通過Google Analytics、Google Ad Manager和各種其他應用程序和網站插件,例如移動設備上的Google應用程序和網站的Google登錄按鈕,跟蹤用戶的瀏覽數據和其他識別信息。

 

根據原告的說法,超過70%的在線出版商使用Google服務,當一個互聯網用戶訪問一個網頁或打開一個使用Google服務的應用程序時,用戶的個人信息,如IP地址、正在查看的內容、上次查看的內容以及用戶硬件的詳細信息被髮送到該公司位於加州的服務器。這幾乎總是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完成的,無論使用何種瀏覽器。

 

相關網絡安全專家認爲,Google的做法侵犯了用戶隱私、故意欺騙消費者,同時賦予Google及其員工以瞭解有關用戶個人生活的權力。同時,使Google有機會爲任何政府,私人或犯罪分子提供想要破壞個人隱私,安全或自由的機會。

 

據瞭解,此次集體訴訟的賠償對象,將面向擁有Android設備並在該設備上以私密瀏覽模式查Google Analytics或Ad Manager網站頁面的任何用戶,以及擁有Google帳戶並使用非處於私密瀏覽模式的Android設備用戶。預計涉及數百萬用戶。

 

該集體訴訟要求Google賠償每位用戶至少5000美元,或實際損害三倍的賠償額。

 

亞利桑那州總檢察長上週也對Google提起了類似的訴訟,指控該公司基於各種位置數據源欺騙性地跟蹤用戶。指控Google在設計其Android操作系統時,即使用戶關閉了定位服務,諸如地圖、天氣和搜索數據等位置記錄仍在被收集。

 

手機“臥底”軟件非法監聽6萬人,警方一網抓獲17人 

 

據央視網消息,江蘇南京警方在“淨網2019”行動中,偵破一起用手機軟件竊取個人隱私信息的案件。據警方介紹,全國有6萬多名受害人被這種非法軟件監聽和跟蹤,但他們絲毫沒有察覺。

 

2019年7月,秦淮警方偵破了一起團伙詐騙案件,在檢查一名犯罪嫌疑人的手機時,發現有一個手機號碼不斷地向嫌疑人的手機發送實時位置、通話聊天內容。通過這個手機號碼,民警聯繫上了機主,機主表示完全不知道自己被監控。

 

警方對受害人的手機進行了技術偵查,發現手機上裝有一個軟件很可疑。

 

民警發現受害人的手機裏裝有一個App軟件,通過相關的隱私操作隱藏了軟件圖標,讓受害人無法察覺。該軟件會在手機後臺悄悄運行,不斷上傳實時位置、通話聊天內容等敏感個人隱私信息,竊密功能驚人,潛在危害極大。

警方立即組織專案組展開偵破,發現多達400餘萬條極爲隱私的公民個人信息,涉及全國6萬餘名被監控受害人。

 

專案組已在河南南陽、河北石家莊、山東濟南、江蘇南通、四川成都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17名。

 如何防止手機被惡意軟件監聽? 

 

怎麼發現手機是否被安裝了惡意軟件?又怎麼預防呢?下面介紹4點防止手機被惡意軟件監聽的小技巧。

 

一、查看後臺隱藏應用。惡意軟件安裝後,爲避免被發現,會隱藏桌面上的圖標,並在後臺運行。我們可以進入手機設置,查看應用程序的後臺運行情況,若發現陌生應用,需提高警惕並及時卸載。

 

二、關注流量和電量使用情況。被惡意軟件竊聽和定位時,信息向外發送需要耗費流量和電量。如果發現手機流量和電量消耗速度突然加快,請及時檢查手機。

 

三、選擇正規渠道下載應用。下載APP儘量在官方平臺或綠色安全的第三方應用市場下載,避免下載來歷不明的惡意軟件。

 

四、謹慎Root。Root是系統的最高權限,它可以修改和訪問手機的所有文件,手機Root後更容易被惡意軟件破壞,所以不要輕易獲取系統的最高權限。

 

 保護隱私要做到這3點 

 

一、謹慎授予應用權限。運行軟件時,對於“發送短信”“讀取短信”“查看通訊錄”“讀取定位信息”等權限應該謹慎授予。

 

二、不要隨意連接公共Wi-Fi。無需驗證的公共Wi-Fi是信息泄露的途徑,一旦連接此類Wi-Fi,可能會導致設備的定位和個人信息被截獲。

 

三、留意賬號授權。使用社交媒體賬戶登錄第三方網站時不要貪圖方便,應仔細查看其申請的權限。可以取消勾選的,儘量取消。同時,要養成檢查的習慣,時常關注授權情況,對於長期不用的第三方網站,應取消賬號授權。

*本文出自SCA安全通信聯盟,轉載請註明出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