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走誰的路?

        我想這個問題很簡單,當然是走自己的路。當然也沒有過於簡單,因爲這是問給每一個人的。其實越是簡單的問題越是難以回答,因爲每個人理解不同,背景和經歷不同,目標不同。時下有一句玩笑話“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這本身就死可笑的,因爲這明顯是沒有自我的狹隘心理。

       2015年終於過去,2016年剛剛步入。每年年底時我最頭疼的事是考覈,倒不是因爲自己的考覈結果,而是如何告訴別人的他的考覈結果。說實話,幾乎每個人都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實實在在的結果肯定。比如評優,比如年終獎。這是人之常情,我自己也很在乎,辛苦一年了,總得有個說法,總得有個交代,物質的亦或精神上的。但是在我的理解中,這個考覈問題特別能反映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人性的最直接體現和碰撞。

這涉及幾個重要命題,第一個是,人生是否是完美的、理想的?顯然不是,因爲我們活着一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是完美和理想的則意味着衝突與碰撞,因爲資源是有限的,機會是有限的。如果能夠客觀看待並深入認同這個問題,則表明大家是理性的。第二個問題是,人生的成功如何體現?這涉及多個維度,首先是物質與精神的平衡與互補,有人在物質貧乏階段特別希望在物質層面有更多的富足,但物質富足的人們則更多希望可以在精神層面富足,這當然是一般而言。因爲不同人慾望不一樣,深度也不同。但是任何的過於執着都可以看做是類似於病態,然後是時間維度,我想不少人可能會沒有意識到,因爲資源的限制、環境的限定,某個時點不可能大家都能滿足,但是從長遠來看,大部分人都基本可以滿足或相對平衡,執着於一時也是不客觀的或不明智的。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起點即便相同又能如何?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可以看到開局,而無法預料結局。

       現在可以回到文章主題上來了,你在走誰的路?本身這個問題的的背後含義是,你爲誰爲什麼而活?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一個參照系,可以是父母、親人、同學、同事,還有更重要的是自己。處於社會關係中的人,周圍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參照,但是人生很長,參照太多的個人肯定不太現實,他們中也會有差異,甚至可能是我們認爲的天地之別,大多數人只能在這麼多參照主體中處於最差和最強之間,如果永遠瞄準最強者,最強者也是不斷變換的,而且我們的價值偏重也隨之時間和經歷而變化,我們忙忙碌碌,不停的尋找更高的目標,緊追不捨,有一天我們實在累極了,回想一下這個一直試圖超越別人的一生,你怎麼想?我還活的是自己嗎?!

       其實我們忘記了一個最重要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就可比性而言,沒有比自己更合適的,因爲對於自己我們只有一個維度可以對比,那就是時間,因爲其他條件都是相同的。當我們不斷豐富完善自己,不斷去進步,那就是一個精彩的人生。做一個明白人,就首先要從自知做起。對於別人我們,大多數情況下只能看到別人外表的光鮮與醜陋,無法深入瞭解其中深層次的東西。當然參照自己並不是說,過於自私的只是一味考慮自己,這裏主要是說自知、自省、自我超越。一個人價值的體現仍然在個人之外,對於周圍人和社會的奉獻,但是一個人的成長則是更多靠內在的,最終體現於外。

      鑑於每個人的獨立性, 因此我有理由相信,這個世界就某種程度而言,不可能絕對公平合理,只有相對公平合理,因爲公平和合理本身就是沒有統一的、主觀的認定。認同了這一點,我們可以以自己爲參照,不斷豐富完善自己,追尋自己的最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