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邊緣計算(MEC)的新玩家

一年多前在5G剛在國內熱炒併發牌時,就寫過一篇"給移動邊緣計算(MEC)“潑水”降溫” 的BLOG,這一年來,傳統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其實並沒有提供太多的成熟的商用方案,繼續在做paper work,同時也在繼續忽悠運營商加大投入,但實際上什麼可以拿出來商用的都沒有....。前面這篇年多前的貼文大家依然可以仔細去研究一下,至少從CT角度說明了傳統的思路以及面臨的困難。一切都可以解決的,但前提都是時間問題。

最近(3&4月份)MicroSoft收購了兩家網絡公司(Metaswitch Networks, Affirmed Networks),令本人大爲驚奇,基於本能的反應,我也花了點時間去研究了一下MS收購本身背後的邏輯,以及其可能對業界帶來的影響,讓大家看到一個未來可能會成功的MEC的生態模式。

因爲Pandemic的影響,現在保險很難賣,一個500人的大羣裏人民羣衆對MEC非常感興趣,不小心激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基於幫助前同行或者爲後來者分享經驗的角度,我僅把MS在MEC方面解決方案及可能的影響簡單寫下來,涉及到的相關的技術詳情,做這一行的,都應該可以很快搞明白,要不,真只能夠去擺攤謀生了。

之前在BLOG裏面反覆說過了,沒有MEC+cloud-native的平臺,5G只是一個更快速的4G,帶不來商業價值,運營商還得當管道工爲OTT們服務。也正因如此,本人二十來年與全球運營商打交道的經驗讓我看到,從來沒有現在這樣更容易說服運營商要重點關注於業務應用/服務(services, applications),然而,也正是因爲失敗的歷史經驗,也很容易被供應商的磚家們忽悠而忽略了背後的商業邏輯。

MS現在也喊出了“the intelligent cloud and the intelligent edge" 的口號,作爲與amazon, google在cloud方面竟爭的對手,我發現MS一下子或者至少找到了一個可以威脅或者在竟爭中突出於對手的武器,這就是Metaswitch & Affirmed networks的收購帶來在edge方面優勝於對手的解決方案。而大家都知道,5G的成功在edge,edge寸草不生,怎麼描繪5G未來都是一條管道。

MS有可能在MEC方面成爲下一個引領趨勢的成功者,在於一個傳統的軟件/Cloud供應商,Windows系統 及Azure 混合雲,從嵌入式的IoT設備(MS RTOS),億萬Windows桌面電腦 ,到超大規模的全球互聯的DC (Azure Cloud),都可以在統一一致的平臺及工具上進行業務的部署,底層可以千差萬別,而Azure的服務API卻是統一的,其ARM模板(Azure Resource Manager)佈署VMs,Services,Applications,Networks等,讓客戶一套工具從”雲“到”邊緣“完全適用。而現在MEC方面因收購的補足其短板,順利介入了傳統的電信網絡的解決方案供應商行列,且極具競爭力

其實,MS的”戰略“方向,稍微關注一下,都有跡可尋,去年,其與印度Reliance 簽訂了10年戰略合作,請見下面的新聞報道(Aug.2019)。而MS在美國與運營商的合作,就更多案例了,請自行查找。

再次強調,5G及後時代,edge的網絡的core,DC,cloud的連接至爲重要。MS的Azure Edge Zone將此從Edge的DC/mini-DC/mini-Cloud擴展至5G網絡,爲5G的網絡開放以促進生態的興旺做了一個示範。

Azure Edge Zones分爲三種場景(見前圖):Edge Zones, Edge Zones with carriers, Azure Private Edge Zones。 

標準的Azure Edge Zone部署核心的Azure 服務於大城市的DC中,靠近用戶,將延遲降至最低。如其在AT&T的NYC,LA等的DC,針對計算要求較高的業務應用,如online game streaming等。這種場景最爲簡單,除了DC的空間外,不需要其它的平臺。這種場景主要的問題就是底層的連接網絡需要考慮,這會涉及到延遲的問題,特別是業務流必須經過運營商的移動網絡時。

Azure Edge Zone with Carrier,這是MS針對前面標準Edge Zone會面臨的網絡延遲等問題的一個解決方案,通過WAN/MAN/SD-WAN將不同的Azure Zone的服務引入到Edge。其實是與標準Azure Edge Zone相似,採用MS的Azure Portal工具,將在Azure Zone中開發/測試過的應用及服務,直接部署在運營商託管的Edge,以滿足不同業務及應用的要求。

 這個場景模式對5G的應用非常重要。通過運營商的5G網絡,將計算要求高,延遲要求低的應用,僅僅一個hop就可以送到靠近用戶的Edge側,延遲保證在10ms以下。如AR,game streaming等應用。

MS在AT&T在進行這方面的試驗,在Atlanta, Dallas, Los Angeles部署MS的Azure Edge Zone。但這個場景,與我之前BLOG介紹的基於運營商5G核心網的MEC是不一樣的,利用運營商的基站設施部署Server,應用/服務的traffic在整個運營商網絡服務及Edge可以方便的管理,但這僅限於運營商准許可用的一些services可供Azure應用實例使用,與基於cloud-native core及5G MEC不一樣。

Azure Private Edge Zones 這是利用Azure構建私有的5G Edge。這個場景模式就是MS最近收購Metaswitch, Affirmed 的一個目的。前兩個Azure的部署模式,不管MS,還是Google,AWS,甚至BAT都可以提供類似的方案。而利用Azure構建私有的5G Edge,我相信,很快會是促進5G Edge生態發展的重要方式。簡單的說,就是靠運營主導的MEC,與歷史的教訓一樣,一萬年太短,只怕黃花菜都餿了。

5G的一個功能亮點,除了slice針對垂直業務,拓展了第三方player分食蛋糕形成強大生態系統的機會,另一個就是5G Private Network,5GPN對於大型的工業用戶,IoT應用等,是一種理想的網絡連接及管理方式。那麼,內部/私有部署的Azure服務通過MS的Azure Stack Edge(Azure Stack Edge, previously Azure Data Box Edge, brings the compute power, storage, and intelligence of Azure right to where you need it—whether that’s your corporate data center, your branch office, or your remote field asset.)很容易就實現了Private Edge Zone, 網絡功能變成了Azure的一個應用託管而部署與管理,虛擬化的網絡功能運行於Azure Stack Edge的VM中,通過Azure portal直接創建網絡及連接設備,而這直接與metaswitch 及affirmed networks相關,再通過後者與現有的運營商網絡連接,其實就是MS爲客戶建了一個virtual core,與運營商的5G core以標準化的接口連接。基本上,不管5G core是哪家傳統的供應商提供的,對接均不是太大的問題。我想傳統的網絡供應商,應該有點發抖了...

從前圖private edge zone,MS的partner包括Nokia這類傳統的網絡供應商,也包括如NetFoundry這類SD-WAN解決方案商,系統集成商,網絡運營商等,前景一片看好。

前面就是MS在Edge方面的解決方案,行內人士一看大概就都明白了,不用再解釋其它。商業應用的成功,才能夠使5G的巨大資本投入成功,否則 ,運營商終將重複管道工的命運。而更重要的是,如前面對方案的理解而言,開放的網絡纔是根本的成功之道,而運營商思維的開放,決定了這一切。

微軟要介入運營商解決方案的領域麼?我看是有此打算的。

作者:Jimmy chow,人在香港。在通信行業二十餘年, 除了銷售以外的工作, 幾乎全都做過, 包括教育,研發,營銷,管理,諮詢等, 設備商運營商學校都呆過, 固網移動也全乾了一遍。目前自由職業狀態,保持着行業的聯繫,以及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家人。有配置香港保險找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