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你能写出正确的网址吗

URI 的完整格式

URI 还有一个“真正”的完整形态,如下图所示

image

URI 的创造者蒂姆·伯纳斯 - 李也曾经私下承认://并非必要,当初有些“过于草率”了。

这个“真正”形态比基本形态多了两部分。

第一个多出的部分是协议名之后、主机名之前的身份信息“user:passwd@”,表示登录主机时的用户名和密码,但现在已经不推荐使用这种形式了(RFC7230),因为它把敏感信息以明文形式暴露出来,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第二个多出的部分是查询参数后的片段标识符“#fragment”,它是 URI 所定位的资源内部的一个“锚点”或者说是“标签”,浏览器可以在获取资源后直接跳转到它指示的位置。

但片段标识符仅能由浏览器这样的客户端使用,服务器是看不到的。也就是说,浏览器永远不会把带“#fragment”的
URI 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也永远不会用这种方式去处理资源的片段。

URI 的编码

在 URI 里只能使用 ASCII 码,但如果要在 URI 里使用英语以外的汉语、日语等其他语言该怎么办呢?

还有,某些特殊的 URI,会在 path、query 里出现“@&?"等起界定符作用的字符,会导致 URI 解析错误,这时又该怎么办呢?

URI 转义的规则有点“简单粗暴”,直接把非 ASCII 码或特殊字符转换成十六进制字节值,然后前面再加上一个“%”。

例如,空格被转义成“%20”,“?”被转义成“%3F”。而中文、日文等则通常使用 UTF-8 编码后再转义,例
如“银河”会被转义成“%E9%93%B6%E6%B2%B3”。

有了这个编码规则后,URI 就更加完美了,可以支持任意的字符集用任何语言来标记资源。

不过我们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通常是不会看到这些转义后的“乱码”的,这实际上是浏览器一种“友好”表现,隐藏了 URI 编码后的“丑陋一面”,不信你可以试试下面的这个URI。先在 Chrome 的地址栏里输入这个 query 里含有中文的URI,然后点击地址栏,把它再拷贝到其他的编辑器里,它就会“现出原形”。

小结

  1. URI 是用来唯一标记服务器上资源的一个字符串,通常也称为 URL;
  2. URI 通常由 scheme、host:port、path 和 query 四个部分组成,有的可以省略;
  3. scheme 叫“方案名”或者“协议名”,表示资源应该使用哪种协议来访问;
  4. “host:port”表示资源所在的主机名和端口号;
  5. path 标记资源所在的位置;
  6. query 表示对资源附加的额外要求;
  7. 在 URI 里对“@&/”等特殊字符和汉字必须要做编码,否则服务器收到 HTTP 报文后会无法正确处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