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有點累~

在職場工作中,總是感覺若干同事,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氣。

工作,幹完就好。系統,能運行就行。代碼,不報錯,就達標。

系統越來越多的時候,重複性問題越來越多。

 

軟件工程,如果全套開發流程,不咋的,做一個爛一個,做兩個爛一雙。

今天,特地再總結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和問題。

 

1、項目啓動慢

一個項目,啓動時間最好控制在30秒,最多1分鐘吧。

項目的啓動過程,有幾個人看了。

真的有那麼多初始化過程,需要在系統啓動的時候,就立即執行嗎?

 

2、Maven pom.xml配置

每一個jar包需要配置嗎?解決了什麼問題。它們之間有依賴關係嗎?包版本會衝突嗎?

 

3、項目結構

項目包結構十幾二十個。

一眼看下去,看不清項目的核心。

一般的Java業務系統,無非就是Controller-Service-Dao3層核心代碼+技術組件(Redis、Es、MQ)+Config(各種配置)。

開發者的價值,一個是 實現“核心業務”,解決公司的問題,產生價值。

一個是 各種“技術組件”,跳槽面試的時候,方便“裝逼”。這年頭,會裝逼,才能拿到高薪。至於項目是不是真需要用到那麼高端的技術,面試官從來不管。

這既是現實的無賴,也是社會風氣的惡化。

我想,很可能是,這些人花的成本不是自己的吧。

 

4、開發模式

系統有了登錄控制,有了權限控制。

如果每次開發,都需要登錄,無疑浪費時間。

所以,需要一種開發模式,完全可配置,這種模式下,以快速開發,方便調試爲目的。

模擬登錄,模擬需要的權限,打印更多sql日誌等。

 

 

5、前後端聯調

約定優於配置,約定優於文檔。

寫文檔,也是可以。

Swagger也可行。

人與人之間,需要在一個頻道上。既需要態度,也需要實力,經驗。

頭腦這東西,還真不是每個人都有。

 

6、重複代碼

得有複用這個意識。工作永遠也幹不完,幹完了,當事人有啥積累呢?

企業,積累了客戶,積累了資源,品牌越來越強。

幹活的,只拿一份工資。

經驗這東西,稍微虛一些。工具庫、技術組件手冊,相對實在一些。

若干年後,這些老傢伙們,還有多大的價值。

醫生、投資人,都是大後期職業,學過的東西,不會完全浪費。

這些搞技術的,會有這麼幸運嗎?今天的所謂“高薪”能持續多久呢?

意識到這個問題的 技術同行,有多少呢?

 

7、今天不努力,明天再加班。

不少人,總是處於惡性循環中。

總是在加班,活好像永遠也幹不完。

最大的問題是,這種工作方式,老闆們真的認可嗎?

至少有一種可能,今天加班,完全是因爲昨天沒有把工作做好,或者說天天干重複勞動。

程序員,被人稱爲是“民工”,主要還是 處於 行業下游,同時 很多人的腦子 性格偏劣勢吧。

 

中國熟語,一直強調“未雨綢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先加班,搞定基礎工作。工作中,就輕鬆了。然後纔有更多時間,去研究新技術,提高工作效率。

 

8、可讀性

幹什麼事,如果不理解,理解不清楚,做得越多,錯的越多。

看一些同事的代碼,自己寫了2個完全一樣的東西,還不知道。

看一個類,方法,不能一下子給別人說清楚是幹嘛的。

正確的做法,不是 類名、方法名、變量名、代碼邏輯,不都應該  含義明確嗎?

 

這讓我想起了產品,一個產品定位不清晰,說不清它要解決的問題,這個產品後續就是個問題。

 

在做投資的過程中,也深刻領會到“萬物相同”,各行各業,總有那麼一些 相通的大道理。

 

9、工作效率

Jenkins之類的自動打包工具,只要條件允許,全都搞起來。

凡是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划算的,都可以弄起來。

這樣纔有更多時間精力,做更多的事情,把事情做得更好。

 

10、寫作文檔意識

有這個意識的人真少。

寫不清楚,99.99%是當事人沒想清楚。

寫作比演講還要求高一些。

演講的時候,聽衆思維可能跟不上,你說錯了,很快就過去了。

而寫作,文檔,別人可以反覆看,你如果連基本的邏輯沒有,條理不清楚,沒個1、2、3、4,遲早被人定在“恥辱柱”上。

 

有的朋友,覺得寫好了再寫。想好了再寫。

傻逼邏輯。

寫作是因爲寫了,才越寫越好,而不是 寫好了,想好了,才寫。

大多數人,都是在寫作過程中,不斷完善的,人的思維就是這樣的,需要打開“話匣子”。

如果你有腹稿,初步的思路靈感,自然是更好的。

 

11、先理解要解決的問題

做人、做事,明確問題是第一步。解決問題最多也是第二步。

無論是幹什麼事,寫代碼、做產品、創業、投資,想明白自己要解決的問題,帶來的價值,其次纔是  把問題解決。

學校出來的,思維比較固話,這是教育的侷限性。

批量生產,按指揮勞動。

沒指揮,就不好乾活了。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三軍總司令。

 

12、普通人真輪不到拼天賦

精神氣、性格、做事風格、人生追求,這種人的主觀能動性纔是第1位的。

技術能力、理解能力、思維方式,這種最多也就第2位。

 

13、公司組織的運作,技術真不能是第一位

找到客戶,解決客戶的問題,纔是第一位的。

日常,技術能解決問題就行。

系統這麼難,開發效率這麼低,公司照樣掙錢。

不能太理想,從公司全局角度,某個項目提高一點效率,並不能提升多大的業績。

這個要看公司的商業模式。

 

效率提升,對處於一線的勞動者很重要。

上班絕對不能累死累活,把自己當做民工,就真的還不如民工了。

人的地位可以偏低,但思想是可以不低的。

 

 

 

 

小雷FansUnion

北京

2019年10月30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