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丨你的陪伴有質量嗎?

1

如果你是一位全職媽媽,平時就看着孩子寫寫作業,順帶還可以做一下”包租婆”收收租,是不是挺讓人羨慕的?

可就是這樣一位媽媽,被她的孩子嫌棄:

媽媽,你怎麼什麼都不會啊!

 

2

我是在練車的時候遇到這位全職媽媽的,趁着教練不在的空檔,她向我這位唯一的聽衆分享了她的生活。

二十幾歲結婚,生孩子,然後全職帶娃,順便收收租,在廣東地區,實打實的“包租婆”、“老闆娘”之類的人。

但如果你跟她交流過,就會發現,這位媽媽實在生活在“溫室”太久了,一會兒說學車好難,一會兒說直接爲家庭奉獻了整整十年的青春,到現在什麼都不會,甚至孩子都開始嫌棄她了……

作爲一個友好的聽衆,我建議她即使做全職媽媽,也還是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要有點自己的愛好。

這位媽媽繼續說不放心孩子啊,我一出門就擔心孩子在哭,不過整天在家除了看看孩子寫作業就是和那些老頭老太太(收租的)打交道,實在無聊……

我終於注意到,這位媽媽並非尋求什麼建議,只是找人個傾訴一下而已,但多虧了她的吐槽,讓我開始思考親子關係裏的陪伴。


3

隨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許多父母對於養育孩子有了更多的追求,尤其注重對孩子的陪伴,各種記錄形式層出不窮,爲的就是想要見證孩子的每一次進步,每一個變化。很多媽媽爲了陪伴孩子,辭去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是爲了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可是,整天和孩子待在一起就是好的陪伴嗎?

1973年,一個叫伯頓的女子在美國《馬里蘭報》上提出:女性也應該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無論是寫作、打掃房間或者照顧孩子,時間的質量比所花時間的多少更值得關注。

翻譯到國內,就有了“高質量陪伴”的概念。

查普曼在《愛的五種語言》裏也提到了幾種關於“高質量陪伴”應該包含“及時迴應”和“積極互動”。

也就是說,高質量的陪伴意味着和孩子一起時在做什麼,而不是花了多少時間和孩子待在一起。

就拿我遇見的那位全職媽媽來說,她說整天和孩子待在一起,但從她語氣裏透出的無聊來看,她也只是和孩子待在一起而已,根本不是陪伴。


4

如果真正陪伴孩子的父母,一定會把每一個瞬間都當成可以和孩子互動的瞬間,孩子的每一個舉動,都能引發關注和回饋。

就像我在抖音上看到的一個很火的視頻,一位全職媽媽記錄和孩子一起做小花饅頭,媽媽在做喫的,孩子也全程陪伴在旁邊,不僅有助於親子互動,更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最重要的是,媽媽把做美食這樣一個平凡的瞬間變成了陪伴孩子的瞬間。

這不就是高質量的陪伴嗎?

你一定也看過霍啓剛和郭晶晶陪伴孩子一起去插秧做飯的新聞,霍啓剛不是全職爸爸吧?郭晶晶也沒有時刻和孩子待在一起吧!

即使如此,他們還是會選擇一些特定的時候,陪着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具體做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把自己的注意力都給了孩子,願意和孩子一起,在平凡的事情中傾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獲得彼此的滋養。

不難發現,高質量的陪伴更看重的是一段關係的彼此成就、相互滋養的過程。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給彼此提供價值或養分。

比如,當父母在高質量陪伴孩子的時候,爲孩子提供了關注,足夠的安全感,甚至及時的肯定和滿滿的愛意。而父母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付出的成就感,自我滿足感。

如果只是和孩子待在一起,除了空間上多了一個人,跟多了一個動物有什麼區別呢?如果媽媽能提供的價值只是“看着”孩子,或只是做飯洗衣,那跟保姆有什麼區別呢?

也難怪那個孩子會嫌棄那位媽媽“你怎麼什麼都不會啊!”


5

父母之所以要陪伴孩子,是因爲孩子雖然作爲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但是和父母之間擁有獨特的親緣關係,這種關係會讓一個人獲得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孩子總是會長大,會有自己的生活,那時候我們還要強調和孩子共同待在一個空間纔是陪伴嗎?

龍應臺曾用這樣一段話來描述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所以啊,真正好的陪伴,不是你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有多長,而是你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裏,你是否全身心地投入;真正好的陪伴,有時候不是物理空間上的共存,更重要的是心裏關係上的連接。最重要的是,你要在任何一段以陪伴爲名的關係裏創造自己的價值,提供自己的價值,這樣,才能儘可能地讓這段“陪伴”關係延續更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