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開始學習編程?

這個問題,其實是三個問題。什麼是編程?怎麼學習?怎麼開始?下面一個一個解答。

什麼是編程?程序員的日常,打開電腦,打開IDE,打開開發詳細設計,打開設計稿,打開交互,打開需求文檔,開始敲代碼。第一版,隨便敲敲,如果功能出來了,本地提交一版。如果功能出不來,局部改改,出來了就本地提交一版。如果還是出不來,從頭梳一遍,打打斷點,步步調試,看看哪裏出的問題,梳完功能出來了就本地提交一版。

還出不來,網上搜搜,代碼拷拷,工程跑跑,出來了就本地提交一版。還出不來,把拷來的代碼調試調試,出來了就本地提交一版。還是出不來,走動走動,這個問問那個侃侃,拿到方案就回位敲敲,出來了就本地提交一版。

還出不來,向老大訴訴苦求求助,老大一個電話,專家聯誼聯誼取經取經,方案更新後回位敲敲,出來了就本地提交一版。還出不來,各種羣問問,另類方案出來敲敲出來了就本地提交一版。

還出不來,報進度風險,改開發詳設,拉組長拉領導拉測試評審詳設,按新詳設重新做。如果沒有能行的方案,只能報大風險,拉產品改設計。至於績效扣不扣,看各方心情了,笑,好一點的公司會有具體標準啦,比如不上警告就不影響績效,只需要在組內展開自我批評。

第一版出來後,排期沒問題了。還有時間就苦思冥想,從頭設計,不求最好但求更好,這試試那玩玩,時時拉同事吹吹自己的最新設計,再寫個文章總結總結,脫敏脫敏丟上全球最大交友網站,世界大同大同。人生一大樂事。如果沒有時間,就算了,人生快樂也不是那麼重要。擠擠時間,從頭自測,寧可殺錯不要放過。如果最後沒什麼問題,就本地提交二版。

代碼初定,拿來測試冒煙案例,跑一跑冒冒煙,沒什麼問題就提到代碼庫。這裏不同公司有一定差異。有些公司要先代碼評審才能到庫。有些公司先上庫,發版前一兩週再代碼評審。原則上,當然是越早評審越好。但如果評審要求比較高,比如必須小組長及分組負責人甚至要團隊負責人必須參數的話,一般會相對靠後並集中評審,否則即使你願意晚上加班也往往約不到人。

代碼上庫了,打個包,拉來產品、測試演示演示。沒出什麼幺蛾子,就移交測試。有問題嘛,回頭改吧,沒什麼好說的,否則測試才發現問題,可是要被計bug數的。一般也有和測試商量好的移測時間,到時間改不好bug也是要被報風險的。

怎麼學習?學習很多時候被誤會爲抄步驟抄答案。市面上很多課程就是如此設計。自然,在錯誤的學習方式下,很多人學幾年也學不會。抄幾年步驟答案,只學會了抄。哪天要學點什麼,就得再到處找人給抄。只要沒人給抄,就什麼都學不會了。學習不能光抄。至少不能停留在抄。甚至可以不抄。

學習,就是一個讓你要學習的東西,在大腦裏不斷從一個點連到另一個點,網絡鏈接通路上包裹層足夠厚的過程。抄別人步驟答案,不管用,或者忘得快或者對以後學習沒多少幫助的根本原因,是因爲抄別人,你大腦裏面可能要新建一條鏈接,新建的鏈接,一般通道上的包裹層太薄,腦電信號來了,競爭不過別的通路,建再多次都白建了。我們可以通過多次練習使新建鏈接通道包裹層變厚,但效率還是太低。

因爲只針對單條新建鏈接加厚,即使你能讓它足夠厚,因爲是相對孤立的鏈接,經過的腦電信號比較少,一定不刻意練習,生物都會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通路包裹層慢慢就會變得越來越薄。你可以通過強行浪費把一條通路的包裹層變厚,但只要你停下刻意練習,大腦就會本能減少浪費,把你辛苦練出來的包裹層重新變薄。

怎麼辦呢?你不能再傻傻地去建孤立的新鏈接,而是要在你成堆的密集的舊鏈接裏延伸出一條新鏈接,再把它練厚。這樣,經過新鏈接的腦電信號纔會足夠多,才能維持新鏈接的通路包裹層厚度,才能形成長久習得。隨着在舊鏈接堆延伸的新鏈接越來越多,鏈接堆越來越廣大,下次再學新東西,再延伸新鏈接都會得到更多腦電信號支持,自然就學得更容易一些。

怎麼開始?要明白所有事情都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開始的時候做得怎麼樣,一點都不重要。相對於後面所需要的龐大積累,開始那一點點量,影響不了什麼。但,如果你不開始,那就神仙都幫不了你。一直不開始,就一直不可能有任何積累。必須要勇於開始。

很多人不敢開始,往往是因爲開始結果被要求太高。不馬上結婚不能開始談戀愛,不馬上年薪百萬不能開始工作,不馬上精通不能開始學習。很多時候,現實壓力產生的焦慮,迫使自己和外界給自己定下很多不切實際的過高目標。因爲怎麼都不可能達到,於是永遠無法開始,自然就一直沒有任何積累。非要在短時間內讀完一本書,結果連一頁一段一行都沒法開始讀。

從一句話開始,從一個動作開始,甚至從一個名詞開始,不停地開始,不斷地積累,積累越多後面就越容易。

怎麼開始學編程呢?從非常小的規模開始做一些和自己生活相關的小項目,項目過程要看看要用到的知識相關的書,如果以此爲職業,找個外包找個實習找個小公司儘快開始實際開發項目流程。

我的微信:qingxingfengzi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