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見》:敬“守一方淨土”的書店業者們 01 涅槃 02 公益 03 深情

我喜歡閱讀書籍,閒暇的週末時光,大多數都是在書店或圖書館度過的。書店,尤其是熙熙攘攘的繁華都市中的書店,就像巨大社會洪流中的一個小小的港灣,帶給人寧靜和祥和。

小的時候,市中心有一家很大的新華書店,從1樓到7樓滿滿的都是圖書,琳琅滿目。每逢週末,我都要去逛一逛,在書架間瀏覽,看到一本感興趣的,就拿下來仔細翻閱,要是很喜歡就請爸媽讓我買回家。後來,那間新華書店漸漸壓縮,1樓變成早教機,4樓以上變成各種兒童娛樂設施,於是也去得少了。

大學以後愛上圖書館,學校的圖書館高大偉岸,省圖書館和市圖書館也各有千秋,舉辦多種多樣的活動,書籍更新得也快,再有的就是像西西弗這樣的新式書店,一杯咖啡一本書,一個寧靜的下午。

後來,我又迷上了旅遊時到當地的特色書店“打卡”,有時候時間緊迫,只能在書店待上一小會,感受一下書店的氣氛;有時候時間充裕,可以在書店流連大半天。

書店的經營遠沒有看上去的簡單,如今大部分特色書店人流雖然不少,人均駐留時間長,但人均消費想必遠遠比不上餐飲娛樂,去掉成本,很難說能依靠單純售賣書籍,支持書店正常運營。

雖然現在新式書店越來越多,其中不乏“網紅書店”利用各種各樣新穎的方式打開局面,但說到底,經營一家書店更需要的是經營者們打從心底的熱愛,就像雅倩主編的《書見:30位獨立書店者說》這本書裏的些書店人一樣。

雅倩,一位書店行業觀察者,她在《書見》裏呈現了二十六座城市的三十位書店人“不忘初心,守一方淨土”的故事。

在書店店主們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一種共同的,對自我和對生命的珍視,對存在價值的思考,對人生道路的抉擇,對心靈的自我歷練。雖然他們的經歷、初衷、喜好各不相同,但書店的理想是每一位店主的“詩和遠方”,是他們生命皈依的所在。


01 涅槃

《書見》中的30家書店,幾乎沒有哪家沒搬過家,歷史悠久的獨立書店大多從一間小小的鋪子開始,經歷了起起伏伏,又紛紛在網絡書店全面興起時走到關乎書店未來命運的岔路口。

南昌大學張國功教授在提到南昌老牌獨立書店青苑書店時曾說:

“青苑曾經三遷,雖說一直圍繞在彭家橋、師大一地,但十餘年間,距離大學校園越來越遠,離鬧市大街越來越遠,直到遁入生活小區。這種撤退的路徑,幾乎就是當下文化生存的象徵。”


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在不斷受到擠壓,但卻有一些不甘心的獨立書店者們逆流而上。

1992年開業的南昌青苑書店走過26年,以書店爲基礎構建起一個巨大的文化學術交流空間;同時結合江西本土的文化資源,打造了景德鎮陶瓷系列、海昏侯、八大山人和南昌老照片等特色文化品牌。今天的青苑已經由夫妻店發展成擁有近50名員工的民營書店,可以被稱爲南昌市的文化地標之一。

1997年開業的無錫百草園書店在2010年被迫離開繾綣相依的故址,店主開通了自己的網絡主頁,無論晴雨每日不間斷的8條推送,涵蓋朗讀、早讀、賞讀、美文、音樂等多類內容,將百草園書店與300多萬讀者聯繫在了一起。

1998年開業的重慶精典書店,店裏只賣真正的好書,保持文化上的純粹性,書店受市場影響從略有微利到不掙錢,到虧損,店主中途曾數次猶豫,最終還是堅持了整整20年,書店在堅持只賣好書原則的前提下不斷摸索創新,成爲重慶市的文化地標和文化客廳。

《書見》中的書店者們對書籍和書店的深厚感情,促使他們進行各種各樣的經營嘗試,幫助他們走過寒冬,涅槃重生。

每一個書店的故事背後,都有一段不常爲外人道的百味人生,每一個故事都讓人無比地動容。



02 公益

日本的松浦彌太郎在寫他的書店COWBOOKS時,說過一段話:

“這裏一帶晚上人少,所以我們打烊後也會留着燈,這樣這條路上就有了安全感。現在在東京說到key station,大家只能想到便利店,這樣就太沒意思了……書店存在的意義不只是賣書,更重要的是跟周圍產生關聯,努力成爲社區所需要的一份子,讓自身具有社會性。”

著名的企業和名人相對會比較積極參與慈善,在善良和樂於助人的品質之外,這同時是通過社會性提升自身的影響力的一種途徑。

書店和圖書館因爲其濃郁的文化特質,在這一領域具有先天的優勢,在《書見》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的獨立店主自發地承擔了一部分相關職能。

幾乎每一個書店有會舉辦主題講座、書友會、讀書分享會等等形式多樣的公益性質的活動。

南昌青苑書店舉辦過數百場主題廣泛、參與者衆的公益書友會,並將每期講座活動進行錄製、傳播。書店作爲一個信息中樞,可以收集、整理、整合很多的不同信息,幫助讀者互相引薦,促進讀者間的合作。讓書店的空間充分發揮社交的作用,使店面顯得更有人情味。

桂林衆目書店設有免費閱讀區,供讀者閱讀和休息;重慶精典書店放置了很多椅子,方便讀者閱讀,甚至鼓勵他們抄書;西安萬邦書店打造“城市閱讀空間”;杭州純真年代書吧堅持用週末黃金時間舉辦文化沙龍……


公益性質的活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正常收入,但高品質的文化氛圍會提升書店的格調、氣質,以及在讀者們心目中的分量。

讀者的喜愛、流連忘返、不遺餘力的推薦、積極地參加活動甚至參與活動策劃,令書店朝氣蓬勃。

03 深情

真正的書店人,大多非常感性,他們會在一些溫暖的場景中獲得力量,也會讓自己的溫情感染他人。

荒島圖書館發起人劉瓊雄,說他最喜歡天色臨近打烊的書店:

“暖黃色的燈光安靜地照亮零星幾個讀者手上的書本,他們堅持到燈光漸熄了,才依依不捨地放下手中的書,再回頭反覆確認是哪本書的哪一個頁碼,在哪一個書架。

每每這樣的時刻,我都會在最後一盞燈下目送最後一位客人的背影。”

杭州純真年代書吧創始人朱錦繡曾在沒有健康、沒有經驗、沒有資金的時刻有了一個做書吧的願望。


桂林衆目書店曾經一度休業,店長和幾位店員忙裏忙外,通過各種可能的方式去聯繫老讀者退還押金,其中不乏多年前辦的卡,花費大量精力只爲讓老書店體面地正式休業,爲保留珍視多年的好名聲。

寧波楓晚林書店苦心經營,像孟母三遷一樣在遷徙中成長,在最艱難的入不敷出的日子,夫妻倆幾乎都要放棄了,這個時候書店的女主人獲得了一個小寶寶,小兩口驚喜交加,並希望孩子能在書店的氛圍裏成長,書店再也無法割捨,幸好多年的用心經營贏得了很多願意幫助他們的真朋友。

那些深刻的感情溶於書店的血脈之中,讓書店的氛圍祥和,讓書店令人願意親近。

對於這些獨立書店店主們來說,書店不僅僅是一家售賣書籍的和相關產品的店鋪,更是他們的精神家園。



雅倩主編的《書見:30位獨立書店者說》中呈現的那些獨立書店們,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經營理念、不同的生存方式,但也有相同的對閱讀,對分享,對書店的摯愛。

敬“守一方淨土”的書店業者們,感謝他們的堅持,才讓作爲讀者的我們如今還有這麼多可愛的書店可以逗留。

-The End-

我是聶梓吟,分享原創書評,歡迎與我多多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