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明珠•過去的回聲

【採明珠•過去的回聲】

士兒

恨木棉、敗葉臨風,眼前花怒放。落日徑花迷,待月牙凝望。夢裏雲無恙。

戴盆人、坐看星天,月影可親,哪可得知,天空海闊豪爽。

舟盪漾,心成網。怒海駕虛枉。

山共賞。掠影閃光,倚祥雲仗。風應接如響。

動人心、對語情深,老去任騎鶴去,漂流瓶遠,泛鱗鱗浪。


早上和孩子一起看《神奇樹屋》的英文版,被其中的一個單詞所吸引:echo(回聲)。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講的是爲了加入圖書管理員的行列,兩兄妹傑克和安妮接受了從古代穿越過來的圖書管理員摩根的考驗,其中一個任務是要猜出如下字謎:

Out of blue, 突然

My lonely voice我孤獨的聲音calls out to you.向你呼叫

Who am I? Am I? 我是誰?我是?

經過重重的困難,在牛仔Slim(瘦猴)的幫助下,兩兄妹終於破解了謎題:ECHO(回聲)。


非常神奇的是,在和瘦猴告別時,這個西部牛仔像兄妹倆承諾要寫一本書出來。回到現實生活後,兩兄妹發現了一本瘦猴寫的書《荒涼西部的歲月》,上面還有獻詞:

感謝小甜甜和小矮子,兩位改變了我生活軌跡的陌生朋友。

兩兄妹在提到西部冒險活動時,非常懷念牛仔瘦猴,同時也很欣慰。

正如傑克所言:“可是每當我們讀他的書時,就像他還在跟我們談話一樣。”

“噢,對,”安妮說,“你是說,就像歷史的回聲?”

“是啊,”傑克輕聲說。

安妮的那句話“You mean it's like an echo from the past?”中的“an echo from the past”我更傾向於理解爲“過去的回聲”。就像某些已經永遠離去的人所帶來的回聲,所留下的在人間的永遠“活着”的證據。

突然想起有時候我閉上了眼睛,腦海全是我的阿婆時,我可能就會想到她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兩個腳趾頭會相互“吸引”在一起,她有時還用紙塞住這兩個腳趾頭。

然後,更奇怪的事情就有可能會發生了。我有一隻腳的兩個小腳趾頭就會相互抽搐起來。如果給這種痛打分,至少達到八分。可是,我明明知道,每次看到我阿婆有點害羞地指着那兩個喜歡挨在一起的腳趾時,我皺着眉頭會心痛地大聲問:痛嗎?耳聾的她會笑着搖頭。

可是,爲何偏偏我在想念她想得太狠一些時,就會和她有同樣的症狀,唯一的不同是我會痛得直咬牙,她則安然無恙?

還有一件巧合的事是,真正認識木棉花就在我住過時間更久的兩個小區。那兩三棵茁壯的木棉花都紮根在這兩個小區的門崗邊。只是,我阿婆只看過一個小區的木棉,來不及看我現在住的小區木棉。

總有一種遺憾,木棉花有別於其他樹木的另一特點是葉子掉光了纔開花。那“敗葉臨風”後才“眼前花怒放”的木棉花會勾起人多少恨啊,爲什麼非要等小小的自己終於長大成人了,老人就狠心離開了?很多的來不及……

更讓人糟心的是,怒放的花兒最終也會落得個“落日徑花迷,待月牙凝望”的悽楚境地。生活太難了,唯有“夢裏雲無恙”。

以前每每對阿婆的強烈思念襲來後,我就只顧着一邊忍受身體的痛,一邊感受精神上的苦而流淚,甚至有一段時間希望這種痛楚來得更猛烈一些。

後來,尤其是在開始寫古典詩詞後,我就會覺得冥冥中好像老人在提醒自己不要太沉迷於過去的痛苦,而是要多回憶過去的美好。自那以後,真的就能夠越來越會自我控制了。想念老人時腳趾頭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想”有“抽”在一起衝動,可是,會有一種細微的感覺及時提醒我,需要切換更加溫馨的過去畫面。

對過往的美好時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賞,對過去的不幸誇大其詞、念念不忘,這兩種行爲是我們得不到平靜、滿足和滿意的罪魁禍首。——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


確實如此,如果沒有頓悟或是他人提醒,我們可能會沉迷於過去的不幸中,就像“戴盆望天”一樣。頭上戴着盆,雖然在“坐看星天”時,低頭能夠感覺到“月影可親”但是,“哪可得知,天空海闊豪爽”?

《漢書·司馬遷列傳》就提到司馬遷受刑以後,做了中書令後,他的舊友益州刺史任安寫信給他,希望用古賢臣的標準要求他。司馬遷回信說,幸好皇帝看在先父的份上讓他得以貢獻微薄的才能,才能出入戒備森嚴的宮禁之中。他認爲頭頂着盆子是看不到天空,故而斷絕了朋友之交,還將家庭的私事拋開,日日夜夜提醒自己盡微薄之才,專心工作,以博得皇帝的寵信。

如果司馬遷日夜惦記着皇上對他所作的不堪懲罰,沉迷於過去的痛苦中,別說《史記》能否成爲中華歷史的絕唱是個疑問,他可能連一個文字都不能、也不會流傳於世。

沉浸在怒海中的人,個人的負面思維就像一葉隨時被翻覆的扁舟。如果不改變航向只能落得個“怒海駕虛枉”的下場。

圖片社區AGORA揭曉2019年度入圍作品就有如下一副名爲“Hearts On The Sea”的圖片。

當過去之網打着愛心的名義撒下時,又有多少魚兒遭殃呢?爲何不堅信離開你的人並沒有遠離呢?就像《神奇樹屋》中的“過去回聲”呢?

當你在人間和他人一起“山共賞”時你能聽到回聲。

掠影閃光”照在千萬仗的羣上時,你能看到那個曾經在你的生活中留下濃墨重彩的離世者正“倚祥雲仗”,讓你聽聽“風應接如響”的回聲。

爲何不留下亡者“動人心”的“對語情深”的過去回聲,而放手讓亡者“任騎鶴去”呢?

電腦屏保中有句話說的是:將心底的那份執念,裝進小小的漂流瓶,加入滿滿的沙礫,沉入大海,再無歸期。

可是,爲何要沉入海底呢?尤其是心中之海總會有歸期,有時候人會本能地將不好的記憶排除掉,卻會在類似的情景中觸發記憶而掀起滔天大浪。爲何不將過去裝入漂流瓶中,再任“漂流瓶遠”,去泛心中的“鱗鱗浪”呢?想它了,就撈回來,不想時就任它自由飄着吧!


箋 注

①戴盆人句:源自《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以爲戴盆何以望天,故絶賓客之知,亡家室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務一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後以“戴盆望天”喻事難兩全。也可指方法錯誤,無法達到目的。

②漂流瓶遠句:反用“ 將心底的那份執念,裝進小小的漂流瓶,加入滿滿的沙礫,沉入大海,再無歸期”意爲輕裝上陣

備 注

1、此詩詞押中華新韻,畢竟新時代需要使用一些新詞彙。按杜安世《採明珠·雨乍收小院塵消》格式填詞,並已通過“詩詞吾愛網”的在線檢測。

2、封面圖來自網絡。

3、以上的解讀是在寫詩時的所思所想。一是爲了讓更多的人能看懂並喜歡上中華古典詩詞;二是爲了哪一天自己再失憶時能夠看懂自己所寫的詩詞。因而,若只願沉浸於古典詩詞世界的讀者可忽略不看。

4、不過,事後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啓示,而且每個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從多個出發點進行解讀,或許這正是寫中華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在。

5、自聽了餘秋雨先生關於《秋雨書院:中國文化必修課》的講座後,不再糾結詩詞後面的白話文是該起名爲“創作背景”還是“詩詞自評”。中華古典詩詞是思想的禮花,後面的白話文則是思想的禮花引發的歡宴。也就是說中華詩詞+現代散文就是士兒的個人標籤。

6、以詩爲史,記錄生活的痕跡,見證蛻變的年代。艾略特在一九三0年爲約翰遜博士的《倫敦》和《人生希望多空幻》兩首詩的合訂本作序時寫道:“不管人們願意與否,他們的感受性是隨時代而變化的,但是隻有天才人物才能改變表現的方式。很多二流的詩人之所以是二流的,就是因爲他們缺少那種敏感和意識來發現他們與前一代人感覺不同,必須使用不同的詞彙。”——告誡自己既要有傳承也要有創新,更要有代表我們時代的語言。

7、詩人華茲華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詩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開心的人的更加快樂,好讓白天的陽光更明媚;教導年幼者及各年齡層有仁愛之心的人學會真正地觀察、思考和感受,讓他們在行動和心靈上更有德性。這就是它們的職責,我相信在我們作古多年後,它們仍會忠實地完成這個使命。”——以此共勉。

8、生活還有中華詩詞這個心理醫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對現代心理學知識的消化而進行積極自助的同時實現助人自助的目的,這也不違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理念。

9、南懷瑾在《莊子南華》中就提到:“我經常說,中國文化的哲學思想都在文學裏面,尤其詩詞裏哲學思想非常多”。其實,也有更多的經典書籍成爲了詩詞的典故,應該說詩詞最大限度地囊括了中華文化。因爲喜歡上詩詞,以前枯燥無味的傳統經典變得生動可愛起來,或許這便促使我不由自主地去涉獵除了歷代詩詞外的典源——《莊子》、《世說新語》、《史記》、《論語》、《論語》、《山海經》等。同樣地,既然古代詩人能將本土的百家思想入詩詞,也能將外來的佛教入詩詞,爲何我們不能在寫作古典詩詞時體現出現代社會的全球化特色呢?希望自己的詩詞能夠儘量地挖掘出能代表古今中外的多個維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