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從心和身體的聲音,她愛得灑脫任性

作爲一個女人,最懂女人的痛苦與堅韌。

——嚴歌苓

中國向來有“寡婦門前是非多”一說,而書名取《第九個寡婦》,無疑抓住了讀者心理,九個寡婦會發生多少是是非非呢?因爲困惑,讓讀者有一睹爲快的衝動。

嚴歌苓的小說,多數是描寫小人物,且都有年代感。像《芳華》《霜降》和她的短篇小說集《天浴》《小姨多鶴》,每次讀完都給心靈一記重擊和深深的思考。

這部《第九個寡婦》也不例外,小說開篇第一句話就告訴你,“她們都是在一九四四年夏天的那個夜晚開始守寡的。”

爲什麼一夜之間會有九個寡婦?因爲產生疑問,就會看接下來故事是怎麼發生的。由此慢慢引出正文,這些女人是爲了救“老八”才成爲的寡婦。

而在這九個寡婦之中,爲什麼偏偏只說其中一個王葡萄,她有過人之處嗎?

她確實與衆不同,因爲這九個寡婦裏,嚴歌苓只安排小說的女主人公王葡萄,不是爲救老八成爲的寡婦。而是救了自己的男人鐵腦,而鐵腦也因涉嫌泄密在夜裏被打死,所以,葡萄沒有那幾個女人偉大,她爲的是自己的男人。還有,她雖然一生未再嫁,情感生活卻也不寂寞。

葡萄真的是一個自私又不貞不潔的女人嗎?爲了釋惑,必須要讀下去。

一、以童養媳的身份,被買進孫家。

孫克賢要買小閨女王葡萄的事馬上在史屯街上傳開了。孫懷清正在店後面教兩個徒工做醬油,聽了這事把身上圍裙一解,邊跑邊擼下兩隻套袖,一前一後甩在地上。他叫帳房謝哲學把兩袋白麪裝到小車上,推上車到河邊來找他。還怕趕不及,他在街上叫了兩個逃學的男孩,說:“快給你二爺爺跑一趟——到河灘上告訴孫克賢那驢,讓他等在那裏,他二大有話跟他說。”說着他扔了兩個銅子給男孩們。

“童養媳”是個悲慘的名詞,在很多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有許多這樣的角色。

童養媳多數是家境貧寒的女子,自小在夫家長大,且備受虐待。

大家所熟知的六月飛雪的竇娥,就是童養媳,長大以後蒙冤入獄,最後被判斬刑。竇娥的命運可以說代表了過去多數童養媳的命運。

小說中的葡萄小時也是命運悲慘,六歲失去所有親人,逃荒到史屯,孫懷清爲了救她,用兩袋麪粉買下她,給兒子鐵腦做了童養媳。十四歲丈夫鐵腦被人打死。但是,她又是幸運的,她的命運不像竇娥那樣悲慘。自小被孫懷清培養,加上她的天資聰明,很快成了孫懷清生意中的得力幫手。

葡萄遇到識人的公爹,充分釋放了她的天性。假如她當初不是被孫懷清救下,很難想象她會是什麼命運。

就像現在有些孩子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性格變得孤僻乖戾,就是因爲得不到那個年齡應該得到的溫暖,才痛恨世界,覺得世界是灰色的,生存環境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這句話對葡萄同樣適用。

在《第九個寡婦》中,孫懷清不僅是公爹,也是父親,他用一顆父親的心愛護着葡萄,葡萄愛心轉換,投桃報李,最終,他得到了葡萄女兒般的回饋。

二、不是父女,勝似父女。

耿直、率真的葡萄,面對生死,她心裏裝得是丈夫鐵腦。如果站在一個很高的高度,會說她不顧大義,沒有憂患意識,她沒有像其他八個女人一樣,捨去自己男人去救藏在人羣裏的老八,而是救下鐵腦。

但是,按她的生存環境、性格,還有年齡來說,她的選擇也不爲過,你不能要求一個十四歲的小女人心裏裝滿家國天下,一個家,一個自己的男人,足以把她的心填滿。

爲了家人,她可以不顧生死。公爹孫懷清被誤判槍斃。她把一息尚存的孫懷清救回,在地窖裏藏了幾十年。爲了不被發現,不惜把剛出生的兒子挺,丟給一羣侏儒撫養,這份膽識和魄力,你無法說她偉大,一般人卻也無法做到。

藏在地窖裏的孫懷清,知道葡萄的難處,悄悄離開了家,葡萄後來通過一個老鄉知道了公爹的消息,馬不停蹄趕到那裏,把不想拖累她的孫懷清接回。

他們之間,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公爹和兒媳的關係,而是血脈相連的父女。

孫懷清的善待,換回葡萄加倍的付出,使得他這個早就被死的人,最後得到了善終。

葡萄的付出,只能說是孫懷清種下的善因結了善果。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看葡萄對公公的照顧,想到有多少有血緣、無親情的事存在着。而且,這種家庭的事難以說出誰對和誰錯,錯得只是一顆真誠的心罷了。葡萄的付出,源自愛心的回饋,是孫懷清給了第二次生命,她從心裏感激,她給孫懷清的定義是:他是個好人。

好人必須有好報。“好人”也是個比較含義寬泛的詞,也是普通人心裏對另一個人最高的評價,不管是誰,一個人若被另外的人評價爲好人,這就是他做人最大的成功。

三、聽從心和身體的聲音,她愛得灑脫任性。

十四歲的葡萄成了寡婦,然而,自鐵腦死後第三年,十七歲的她遇到了生命中第一個男人。

1.她猶如初戀的男人。

這個人是戲團的琴師,在別人的婚禮上,無意間眼神的一次接觸,讓他們彼此注意到對方。

這時候的葡萄單純,對愛懵懂,因爲這種感覺她第一次遇到。大膽、潑辣的她不想失去,他們相愛了。然而,命運開始了對她的第一次捉弄,琴師因爲肺癆病逝。 她第一次的愛情就這樣夭折了。

這是她第一次聽從心和身體個感覺,有了懵懂卻真摯的愛。

此時的愛是純潔的,不含一絲雜質,雖說葡萄已是寡婦的身份,卻是少女情懷,畢竟她才十七歲,爲了愛,她可以跟愛的人浪跡天涯。只是天不遂人願,讓他們陰陽兩隔。

2.她從心底流淌出愛的男人。

自由 戀愛有恁多的事,葡萄閉着眼想。象噙冰糖似的,那股清甜一點一滴淌出來,可以淌老長時間。急啥呢,一口咬碎它,滿嘴甜得直打噎,眨眼就甜過去了。自由 戀愛的人可真懂。葡萄突然說:“我心裏有個人了,二哥。”她想這話怎麼是它自己出來的?她一點提防也沒有啊!

喜歡自己喜歡的人是多件多甜蜜的事。看到這裏,本以爲葡萄心願會得償,有情人能成眷屬。但是,當葡萄知道是少勇同意槍斃他爹時,爲了保護死裏逃生的孫懷清,毅然決然地斬斷情絲,還把他們的孩子送走,生生把少勇推了出去。

這時的她心裏是五味雜陳的,人命和愛人,孰輕孰重,幾番糾結。她選擇了保護公爹的命,代價是一個人扛起一切。

到最後,雖然兩人一直偶斷絲連,沒有真正走到一起,就是說,銅腦一直沒給葡萄一個名正言順的名分。

其實,銅腦和葡萄是互相愛着對方的,只是葡萄在銅腦對他父親的問題上,是道難以逾越的坎。在我們現在看來,似乎能理解銅腦的行爲,畢竟,那時信仰高於一切,只有不殉私情纔是一個真正的革 命者。

而作爲一個農村普通的女子,葡萄無法理解銅腦的行爲,所以一直無法釋懷,爲了保護孫懷清,在親情和愛情面前,她選擇了親情。

這就是一個小女人的大情懷,寧願委屈自己,也要爲親人拼盡全力。

3.從被要挾,到變成了各取所需。

而與史冬喜,開始僅僅是用肉體在交換,因爲冬喜知道了孫懷清沒死,爲了保住這個祕密,她滿足了冬喜的慾望。被男人垂涎也不是她的錯,誰讓她生的嬌豔呢。這時的葡萄已成熟,心理和身體都有渴望。從最初的回報變成了各取所需,否則她不會委身一個奇醜無比的男人。

這個醜男人點燃了她,讓她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重要的一點,冬喜人不壞,一心一意爲村民着想,這也是葡萄越來越喜歡他的原因。或許真是好人無長壽吧!最後他因爲救人,被埋在了倒塌的窯洞裏。

命運再一次在捉弄她,讓他的情感無處安放,也再一次證明葡萄情感生活的多舛,也從側面描寫了葡萄的堅韌,人不能沒有感情生活,但也不能爲感情而活,被感情擊倒。

4.一個是慾望,一個是緣淺。

後面還有史春喜,是史冬喜的弟弟。一個從小喜歡她,被她拒絕,後來得勢強行佔有她的人。根本沒有愛和被愛,只是慾望和肉體的關係。

和被下放的樸同志,只僅僅停留在愛戀時期,隨着樸同志的平反回城,也就無疾而終。

四、葡萄其人。

很喜歡葡萄這個角色,她無畏、潑辣、率真,誠實。

面對架在項上的刺刀,她眼睛不眨,敢與鬼子對視,她的字典裏沒有“害怕”兩個字。看人永遠是直直的盯着你,哪怕你心裏有一點虛僞,都會在她的目光下戰慄。

在滿天飄着“浮誇風”的年代,她敢於跟領導說:“你們不拿豬當豬,還能把人當人。”在那個言論不自由的年代,敢於如此說真話,說明她有多無畏。

最重要的一點,葡萄作爲一個女人,她敢愛敢恨,沒有被圈死在從一而終裏,而是聽從自己心和身體的聲音。既大膽用心愛,像對琴師,對少勇。也不難爲自己的身體,像對冬喜和春喜,享受的是身體上的愉悅。

對於這樣一個我行我素的女人,假如是生活在現在,一生閱幾個男人,應該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女人。何況在那個崇尚三從四德的時代。嚴歌苓沒有過多的筆墨描寫人們的眼光,只是在分土地時有幾筆帶過,說明葡萄的行爲,村民是心知肚明的。

或許,葡萄本性裏善良、無畏和率真的一面,太過耀眼,這些不拘小節,被她自帶的光芒掩蓋了下去。

人無完人,人生在世,有幾人能沒有瑕疵呢!

五、應不應該做像葡萄那樣的女人?

現實中,有爲數不少的女人,在感情方面,一生過得沒有自己,都在爲家,爲孩子,委屈求全地生活着。

甚至,在面對家暴男,遇到冷暴力時,也選擇默默承受。看似完整的婚姻,實則已經有名無實。生活在這樣的婚姻裏,是一種對人性的折磨和摧殘。

《第九個寡婦》裏的葡萄,應該有值得所有女人學習的一面,表面看他在男人河裏過得我行我素,其實,她所經歷的男人,都是在上一段感情結束之後。

跟琴師時,她已經成了寡婦,跟銅腦時,琴師已經去世,跟冬喜時,於銅腦已經斷絕關係,跟春喜時,冬喜已經被坍塌的窯洞砸死。

所以,葡萄不是一個不貞不潔的女人,她是一個善良、正直,也潔身自好的女人,只是命運一次一次對她的不公而已。

據說葡萄的形象有一位原型,我在想,如果是現實世界裏,我們身邊有這樣一位女子,多數人應該投以她什麼樣的目光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