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

成都華陽某廣場,一羣老人在跳廣場舞。沒多久,幾個小孩騎着滑板車,闖入了老人之間。

然後,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太太,突然伸出一隻腳,將最前面一個看起來只有三、四歲的男孩,絆倒在地。

幸好後面的女孩“剎車”及時,否則,勢必釀成一樁“連環交通事故”。

這些年,老人和廣場舞,成了不少地方令市民極爲頭疼的事情。

老人們需要娛樂、需要鍛鍊,這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他們晚上九點過、十點過還放着分貝極高的音樂自得其樂,確實讓周邊居民煩不勝煩。

還有的則像成都華陽這位老人一樣,將公園、小區廣場視爲自己的私家花園,誰要是擅自闖入,輕則叉腰痛罵,重則絆你一腳,希望你從此明白——“這是我的地盤!”

其實,稍微有點常識的人就明白,公園、小區休閒場所這些地方,並不屬於任何個體或羣體,而是屬於所有市民。

在這些地方,老人可以跳廣場舞,年輕人可以談情說愛,孩子們自然也可以玩飛車遊戲。

在這些地方,你只能和別人共存,只能容許別人做和你不一樣的,甚至可能會干擾你正在做的事情的事情——因爲這裏不是你家,而是公共場所。

你不喜歡,可以找他們協商,也可以走開。

你既不走開,又不協商,還要踢人家一腳——人家要是不客氣,馬上可以打110。

除了跳廣場舞這些年有關老人的其他新聞,好像也不怎麼好:

強逼年輕人讓座,如果對方不讓(或是讓遲了一點),立即惡語相向,甚至老拳相加。

明明是自己摔倒,卻要訛詐那個扶起自己的年輕人,說是他開車撞到了自己,讓他賠醫藥費、營養費。

還有諸如趕走籃球場的年輕人、騎着自行車在馬路上橫衝直撞、過馬路從來不看紅綠燈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行爲讓老年人的形象越來越負面,喜歡刨根問底的人還會進一步追問:到底是這個時代讓老人變壞了,還是這些人本來就壞,只不過現在變老了?

我認爲是後者。

雖然我經常批評這個時代,但我還是要說:這是最好的時代——至少是1949年以來,最好的時代。

說這個時代好,不僅僅因爲這個時代物質充裕,人有了更多的自由(雖然還遠遠不夠);還因爲市場的洗禮,讓很多人形成了如下觀念:想得到,自己就要努力,而不是依靠自己的身份、階層、年齡等等,去“巧取豪奪”。

然而,幾十年前的年輕人,生活在一個市場不發達且高度意識形態化的社會里。

他們想獲得什麼,要麼裝成弱者,讓別人同情他、施捨他;要麼僞裝成狠人,和別人鬥,讓別人怕他,不敢損害他的利益。

他們更容易形成“我弱我有理”、“我狠我有理”的價值觀,等到年齡一大,這樣的價值觀就會進一步放大:

我都這麼老了,你怎麼不給我讓座?怎麼好意思搶我跳廣場舞的地盤?

什麼,你就是不讓,揍你丫的!

我相信,這些動不動揮老拳的老人,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很有可能也向自己的父母、老師舉起過雙拳:打你丫的反動派!

所以我要說,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當然,我們必須要明白:並不是所有老人,都像成都華陽那位老人一樣不堪。有很多老人,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尊敬的。

七八年前,我陪一位姓周的老師逛都江堰。

進門不久,周老師看見有幾位老人在折臘梅,馬上高聲制止她們說:“你們不要折花哦,我們老年人,要給年輕人做個好榜樣。”

周老師是社科院的老師,學問也很高,這些都沒能令我對她心生尊敬。

她的一聲吶喊,卻讓她在我心裏的份量增加了好幾倍——因爲,她的行爲贏得了我的尊敬。

這也告訴所有人(當然也包括現在的老年人)一個道理:尊敬和年齡身份無關,只和你的行爲有關

一個把摔倒的孩子抱起來哄的老人,我們會尊敬他;一個故意把孩子絆倒在地的老人,哪怕他年齡再大,身份再高,我們也只會送給他,白眼和鄙視。

打個廣告:如果想看我最新熱點評論,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鄭何話昔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