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

成都华阳某广场,一群老人在跳广场舞。没多久,几个小孩骑着滑板车,闯入了老人之间。

然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突然伸出一只脚,将最前面一个看起来只有三、四岁的男孩,绊倒在地。

幸好后面的女孩“刹车”及时,否则,势必酿成一桩“连环交通事故”。

这些年,老人和广场舞,成了不少地方令市民极为头疼的事情。

老人们需要娱乐、需要锻炼,这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他们晚上九点过、十点过还放着分贝极高的音乐自得其乐,确实让周边居民烦不胜烦。

还有的则像成都华阳这位老人一样,将公园、小区广场视为自己的私家花园,谁要是擅自闯入,轻则叉腰痛骂,重则绊你一脚,希望你从此明白——“这是我的地盘!”

其实,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明白,公园、小区休闲场所这些地方,并不属于任何个体或群体,而是属于所有市民。

在这些地方,老人可以跳广场舞,年轻人可以谈情说爱,孩子们自然也可以玩飞车游戏。

在这些地方,你只能和别人共存,只能容许别人做和你不一样的,甚至可能会干扰你正在做的事情的事情——因为这里不是你家,而是公共场所。

你不喜欢,可以找他们协商,也可以走开。

你既不走开,又不协商,还要踢人家一脚——人家要是不客气,马上可以打110。

除了跳广场舞这些年有关老人的其他新闻,好像也不怎么好:

强逼年轻人让座,如果对方不让(或是让迟了一点),立即恶语相向,甚至老拳相加。

明明是自己摔倒,却要讹诈那个扶起自己的年轻人,说是他开车撞到了自己,让他赔医药费、营养费。

还有诸如赶走篮球场的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过马路从来不看红绿灯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行为让老年人的形象越来越负面,喜欢刨根问底的人还会进一步追问:到底是这个时代让老人变坏了,还是这些人本来就坏,只不过现在变老了?

我认为是后者。

虽然我经常批评这个时代,但我还是要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至少是1949年以来,最好的时代。

说这个时代好,不仅仅因为这个时代物质充裕,人有了更多的自由(虽然还远远不够);还因为市场的洗礼,让很多人形成了如下观念:想得到,自己就要努力,而不是依靠自己的身份、阶层、年龄等等,去“巧取豪夺”。

然而,几十年前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市场不发达且高度意识形态化的社会里。

他们想获得什么,要么装成弱者,让别人同情他、施舍他;要么伪装成狠人,和别人斗,让别人怕他,不敢损害他的利益。

他们更容易形成“我弱我有理”、“我狠我有理”的价值观,等到年龄一大,这样的价值观就会进一步放大:

我都这么老了,你怎么不给我让座?怎么好意思抢我跳广场舞的地盘?

什么,你就是不让,揍你丫的!

我相信,这些动不动挥老拳的老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很有可能也向自己的父母、老师举起过双拳:打你丫的反动派!

所以我要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当然,我们必须要明白:并不是所有老人,都像成都华阳那位老人一样不堪。有很多老人,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

七八年前,我陪一位姓周的老师逛都江堰。

进门不久,周老师看见有几位老人在折腊梅,马上高声制止她们说:“你们不要折花哦,我们老年人,要给年轻人做个好榜样。”

周老师是社科院的老师,学问也很高,这些都没能令我对她心生尊敬。

她的一声呐喊,却让她在我心里的份量增加了好几倍——因为,她的行为赢得了我的尊敬。

这也告诉所有人(当然也包括现在的老年人)一个道理:尊敬和年龄身份无关,只和你的行为有关

一个把摔倒的孩子抱起来哄的老人,我们会尊敬他;一个故意把孩子绊倒在地的老人,哪怕他年龄再大,身份再高,我们也只会送给他,白眼和鄙视。

打个广告:如果想看我最新热点评论,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郑何话昔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