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未來已來

寫在先,讀《未來簡史》的一些佳句摘抄以及賞析。

還有“契訶夫法則”(Chekhov Law)。契訶夫有一句名言:在第一幕中出現的槍,在第三幕中必然會發射。

研究歷史,就是爲了掙脫過去的桎梏,讓我們能看向不同的方向,並開始注意到前人無法想象或過去不希望我們想象到的可能性。觀察讓我們走到現在的一連串意外事件,就能瞭解人類的每個念頭和夢想是如何變成現實的,然後我們就能開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並編織出不同的夢想。研究歷史並不能告訴我們該如何選擇,但至少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的選項。

幽評:研究歷史的意義莫過於此吧。

人們之所以不願改變,是因爲害怕未知。但歷史唯一不變的事實,就是一切都會改變。

幽評:有時候,恐懼恰恰來自於未知。唯一不會改變的就是改變,這句相當的精闢!!

進化論認爲,所有本能、衝動、情感的進化都只有一個目的:生存和繁衍。

幽評:可以聯想到馬斯洛的第一大需求,當然也是最基礎的便是生理需求。

控制自助飲料機的算法,是通過機械齒輪和電路來運作的。控制人類的算法,則是通過感覺、情感和思想來運作的。

幽評:那麼感覺、情感、思想,究竟是人類的軟肋呢?還是盔甲,值得玩味!!!

就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只在很少時間會用紙筆和計算器來做計算;人類有99%的決定,包括關於配偶、事業和住處的重要抉擇,都是由各種進化而成的算法來處理,我們把這些算法稱爲感覺、情感和慾望

基督教還說,上帝只給了人類永恆的靈魂。而既然這永恆的靈魂是整個基督教宇宙的重點,而動物又沒有靈魂,它們當然就只能扮演臨時的角色。於是,人類成爲上帝造物的頂峯,而其他所有生物只能待在角落

這就是農業交易的本質。諸神負責保護農業,讓農業豐收,而人類則將部分農產品獻給諸神。這筆交易對人和神都好,卻犧牲了生態系統的其他成員。

就現有的法律、政治和經濟制度而言,相信人類有永恆的靈魂而動物只有短暫的肉體,可說是這些制度的重要支柱。這就能夠解釋比如爲什麼人類能宰殺動物爲食,甚至只是爲了取樂。

這正是歷史展開的方式。人類編織出一張意義的網,並全然相信它,但這張網遲早都會拆散,直到我們回頭一看,實在無法想象當時怎麼可能有人真心相信這樣的事。

智人統治世界,是因爲只有智人能編織出互爲主體的意義之網:其中的法律、約束力、實體和地點都只存在於他們共同的想象之中。這張網,讓所有動物中只有人類能組織十字軍、革命和人權運動。

某種程度上確實如此,但它忽略了一股歷史的反作用力。隨着官僚體系掌握的權力越來越多,他們變得即使犯錯也無動於衷。這時,他們不再改變故事以符合現實,反而通過改變現實來符合他們筆下的故事。最後,外部現實終於與這些官僚的幻想達成一致,但一切都是強迫現實不得不做出這種改變。

但資本主義讓人不再將經濟視爲零和博弈(即認爲你的獲利就是我的損失),而是一種雙贏局面(即認爲你得利也就是我得利),這一轉變確實是全球和平的重要推手。

但事實上,資源有三種:原材料、能源和知識。原材料和能源取之有盡,用得越多,剩下的就越少;但知識卻是不斷增長的,用得越多,反而擁有越多。

正是人文主義,讓人類擺脫了人生無意義、存在沒依據的困境。

在倫理上,人文主義的座右銘是“感覺對了,就做吧”。在政治上,人文主義告訴我們“選民能做出最好的選擇”。在美學上,人文主義說“看的人覺得美,就是美”。

最後老師就會把全班引向正確的方向:“只要有人認爲是藝術,就是藝術;有人認爲美,就是美。

19世紀初,建構現代教育系統的重要人物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曾說,存在的目的就是“在生命最廣泛的體驗中,提煉出智慧”。他還寫道:“生命只有一座要征服的高峯——設法體驗一切身爲人的感覺。” 這正可作爲人文主義的座右銘。

而更糟的是,自由主義鼓勵每個人把自己視爲獨立的個體,於是同一階級的成員各自獨立,無法團結起來對抗壓迫他們的制度。於是,自由主義讓不平等永無止境,使大衆走向貧困,讓精英走向孤立。

塑造歷史的,往往是一小羣向前看的創新者,而不是向後看的大衆。

荒謬的是,我們對一個想象故事做出的犧牲越多,就可能越堅持,只爲了讓我們的一切犧牲和痛苦有意義。

幽評:有點像戀愛中,誰付出的越多越難以自拔!!

於是我們知道,“自我”也像國家、神和金錢一樣,都只是虛構的故事。每個人都有一個複雜的系統,會丟下我們大部分的體驗,只精挑細選留下幾樣,再與我們看過的電影、讀過的小說、聽過的演講、做過的白日夢全部混合在一起,編織出一個看似一致連貫的故事,告訴我們自己是誰、來自哪裏、要去哪裏。正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己該愛誰、該討厭誰、該怎麼對待自己。如果情節需要,這個故事甚至可能讓我們犧牲自己的生命。每個人的故事都有自己的類別:有些人活在悲劇之中,有些人上演着永不完結的宗教戲劇,有些人的日子過得像部動作片,也有不少人過着喜劇人生。但到頭來,一切都是故事。

於是,谷歌投票時,依據的不是我當下瞬間的心態,也不是敘事自我的幻想,而是集合所有生化算法真正的感受和興趣而得出的結果;而這一切生化算法的集合,正是所謂的“我”。

在21世紀,與其說個人會被外界力量殘忍碾碎,還不如說會先從內部緩緩崩解。

現代人類已經患上“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FOMO),總在擔心自己錯過了什麼;雖然手中的選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但選了之後又很難全心全意對待。

因此對數據主義來說,信息自由就是最高的善。

現代的新座右銘是:“如果你體驗到了什麼,就記錄下來。如果你記錄下了什麼,就上傳。如果你上傳了什麼,就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