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也(九)

                                                                                                                                                                                                        ——北京忆

一、叔婆家的涮羊肉



2013年2月,转眼就过了四年,还是不能忘却这味道,叔婆现在身体也不太好,儿子在国外打拼事业没什么时间回来照顾老人家,这就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现状吧。

那年发生了许多事,仿佛就跟昨天刚刚经历过那样,年初就踏上了艺考征程,北京街头少了往日人群的熙熙攘攘,是一年中难得的清静,艺考行程结束后,叔婆邀请我们去她家吃涮羊肉,叔婆是地道的北京人儿,口味自然正宗。家里来了南方的客人氛围变得热闹起来,不久就开始涮起了羊肉,那个羊肉是迄今为止我吃过没什么膻味的,(羊肉是叔婆在牛街那块买的,坐地铁7号线到广安门内,出c口往东南走一段路就到了,那里的牛羊肉新鲜,品质比较好。)热腾腾的火锅配上甜甜的芝麻酱跟香菜,简直让人垂涎三尺。沸腾的汤水里翻滚着各种菜,热气腾腾的让人在这个高冷的冬天有了些许暖意。叔婆总是爱笑,也许是看到子女幸福,享其天伦之乐吧。

一直对北京有一种情感,正如小东所说,北京,不仅仅因为它是首都,这里承载了我太多记忆和感动,这个城市,怀揣着无数人的梦想,有过幸运,也有过不幸。

二、西单的羊肉泡馍


2013年11月30日  晴

清晨6点,地铁上已经坐满了人,大家都是为了生活,背井离乡,早上7:15分,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了五星红旗,国歌一共奏了三遍,很有幸,在人群中被抱起来看这样的仪式。

人生中有些际遇和缘分的出现,是可以让一个人改变的。七年,世界早已是另一个模样,生命中有太多分分合合总归要自己去承受。这一年,我们从南到北,都开始了新的生活,我去了沈阳,他去了北京。适应了几个月后,我们终于约好在这天见面。

那天看见他,穿着一件厚厚的的黑色羽绒服,站在前门地铁站台上,背影看起来很瘦弱,心里不免感到一阵心酸,他告诉我今晚零下三度,其实我感觉不算冷,我们就这样一直走啊走,心很暖。

西单的夜晚人群依旧熙熙攘攘,长安街灯火辉煌,车并不如流水般走过,我们没想过要吃什么,随便找了一家西安小吃,那天我们没说什么话,但是,心底里对彼此的关照用行动表达了出来。滚烫的羊汤出锅了,面疙瘩在汤水里翻腾,舀一勺放入嘴里,浓浓的味道,汤很暖。也许这就是平淡日子里普普通通的食物,但是在不一样的冬夜,有了不一样的含义,是陪伴,是依靠,吃饱了还能跟他坐着聊会天。

第二天他有事就不能送我去车站,但临行前我们通了个电话,他说了声谢谢,这是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的话语在我耳边响起。

人最快乐的,就是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有人陪伴,有人爱护。那个冬天,有他,格外温暖。

三、北京电影学院外的池记串吧





因为上学途中路过北京,在那里中转过几次,对此也略微熟悉北京部分地区了。因为有同学在北影,所以有时候去北京也会去那聚聚。

那天我们从西单逛完街回到电影学院已经到饭点的时间了,决定去池记撸串儿,撸串儿的感觉跟其他吃饭方式不同,一把串,一杯酒,说尽兄弟无限事。池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烤茄子。当天晚上我们前后点了两份,烤的适度,外焦里嫩,加上调料,让人回味无穷。当然,吃串少不了吃羊肉串,羊肉串堪称烧烤摊中的一霸,地位是无法动摇的,肉的口感好不好,还得看选材和调制,对于部分吃货来说,食材的加工到制出,要考究到步骤严格配比精确,这样才能保证到嘴里的口感是完美的。本人没有去过新疆,据说那边的羊肉串可是霸气侧漏的,吃过新疆正宗羊肉串,才有激情在深夜谈人生啊!

晚上的池记串吧坐着很多电影学院的老师和学生,讨论着剧本还有片子的各种事,氛围热闹且不失雅兴,学习正是如此,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作业,这就是学生时代浓重的一笔人生回忆!

从池记出来,我们又踏上归程,夜晚的北京,依旧繁花似锦。

四、五道口清真食堂的羊肉手抓饭


2016年4月30日,北京春末夏初的傍晚透着一股白天未散去的暖劲,今天周末,但是晚高峰的地铁依旧还是这么多人。五道口附近是大学城,自然少不了喧闹。北京每天、每时、每地,你都会看到形形色色的路人匆匆忙忙,车子里堵着的人心也不能平静,为了自己那点即将破碎的理想,为了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为了养家糊口挣买房钱,为了.......

很喜欢北语这样的学习氛围,那里可以让两种不同民族文化的人产生交流碰撞,与外界形成不同的气氛,一直不太了解穆斯林,今天有机会认识到了。这次是跟一个在BFA工作的哥哥约谈,正好他在附近办事,我们就顺便约了吃饭,而后就把地点定在了这里。走进穆斯林餐厅,一股很浓重的民族风扑鼻而来,许多国家的留学生和我们国家的学生亲切的交谈起来,他点了一份大的羊肉手抓饭,还有几样吃的。手抓饭是偏甜口的,因为里边的胡萝卜经过烹煮汁味已经渗透到饭里,还散发着孜然的香气,确实是饥饿的人们补充能量的美味佳肴。我们边吃边聊着关于专业的问题,考BFA的研究生真不容易,真的很佩服川哥那样保送上去的学霸。其实在这里吃饭更多的是交流自己的想法,谈论一些愉快的事,邻桌的一个中国女生和一群外国人就是这样流利的交谈着学习上的事。晚餐结束后,跟这哥们去了一家地铁口附近的咖啡厅,他说今晚约了个导演商量剧本的事,我也在陪他等。没有哪份工作是轻松的,喧嚣的城市之下,人们为了生计早出晚归,忙碌中已不觉劳累,年轻就是这样一天天的为了挣钱背井离乡的奔波,那能有什么办法,社会就是如此残酷。

现如今,这位哥们依旧在北京闯荡,路还很漫长,大家需要经历很多故事才能成长,人生默默的承受数不尽的春来冬去。

五、2016年5月6日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旁:星星酸菜鱼


五月第一个周五下了课狂奔到火车站坐上车去北京看表姐,北京刚刚入夏,出了北京站已经是傍晚时分,还是有些凉意。表姐和姐夫带着我去了他们以前成长的地方——国家体育总局。体总附近有个“星星酸菜鱼”,他们以前经常去那里吃饭,姐姐跟我说了当运动员因为要尿检所以不能吃外面的很多食物,是啊,鲜花与荣耀的背后是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就像张继科说的:“如果你拿了冠军,会升国旗、奏国歌,这是竞技体育给大家带来的荣誉感,也很残酷、很现实。这些东西是拿钱买不到的。”(此处阿科迷妹投来崇拜的眼光)。表姐当年这是经历过亚运会和奥运会的运动员,这种光荣,是整个家族的骄傲。

到了餐馆,我们那天去晚了还是怎么地没有酸菜鱼了,点的是一个鱼头。然后还点了几个菜,一边等上菜一边在聊天,姐夫望着邻桌方向对我说这是国家游泳队的谁谁谁,那个又是谁谁谁,闲聊中菜也上齐了,鱼头是泡椒鱼头,汤汁已经渗入鱼头里了,吃进嘴里的每一口都有泡椒的辣而不燥、辣中微酸的味道,加上鱼头的嫩滑,确实是一道下饭佳肴,还有那道令我印象深刻的“干煸豆角”,之后吃过的都没有当晚那样外表这么酥脆的豆角了,吃饱后我们启程回五环的家,路上还是堵车,北京就是一个堵到爆炸的超大城市,一天上班在路上的时间至少四个小时。

人生五味杂陈,而每一天都充满挑战,你或许不知道自己醒来的每一天是否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就像一条鱼,它生前不知道自己是餐桌上那盆饕餮的美食,然而死后却被世人所赞叹其鲜美。油锅上翻滚着火辣的调味料,与鱼肉配合出一道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人们品味的是,人生味道中那辛酸流露出的幸福。

晚上,电视里放着《跑男》,我们仨很开心的看着,所以,幸福真好啊。

六、2016年5月7日      上地江边城外烤鱼







这天早上逛了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在清华校园里骑车,也算是人生完成了一些愿望吧。中午的时候姐姐和姐夫带我去了他们以前在体大上学时来的“江边城外”上地店吃烤鱼,姐夫说这家店的鱼都是现杀现烤的,很新鲜。之前也吃过很多烤鱼,尝试不同的味道也是对味蕾的馈赠。

在烤鱼上来之前先上的是那个红糖小鱼,姐姐先夹了几口吃,味道不错,鱼是用米磨成粉做的,入口爽滑冰凉,还伴随着红糖的甘甜味,是夏天消暑的一道佳肴。烤鱼终于上来了,香气扑鼻,吹着空调吃着这鲜辣的鱼,感觉到夏天的豪爽由内向外的迸发出来。果然是新鲜的鱼做出来的,姐夫说跟路边摊的烤鱼不同就是鱼肉的质地很鲜嫩,所以价格不一样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吃鱼过后是饱腹的满足感,可以静静的坐在那放空自己。简单来说,人活着就为一口饭,解决了温饱才有力气去追求那些所谓的“梦想”。有时候会觉得别人的人生路这么容易走,到自己身上怎么这么难。歌词《经过》写到:生命如同一段旅程,总要走过后才完整。是啊,只有走过才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姐姐说她跟姐夫也是曾经过苦日子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以前两个人挤一张小床,坐地铁一个人要把另一个人拔出来,经历了那些成长的事,才能感知生活不易。姐说他们已经算好的了,来北京十几年,有房有车有户口,现在还有好多人在北京没有房子,没有户口,两个人一起养家活口,确实很艰辛。听到这里,真的很佩服那些在大都市奋斗的人们。两个人一起努力,也会过得很开心,有些人还是输给了现实……

傍晚,清风徐来,夕阳的余晖洒在北京拥堵的街道上,车窗里,一双双焦急等待却又无奈的眼神注视着前方一片车流。

晚上到家,姐姐煮了从家乡拿过来的螺蛳粉,每个人都吃的津津有味。

七、姐姐煮的家常菜


2016年,9月15日,中秋节

每次去北京都是临开车前三分钟才拖着行李箱狂跑上车,动车一路摇啊晃啊开了5个小时,下了车整个人都不好了。前一天晚上加上堵车时间总共花了7个小时才到姐姐家。饥饿和疲惫被一顿家的火锅抵消了,有家的感觉真的很好。

第二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团圆佳节——中秋节。姐姐一大早就合计今晚吃什么菜的事,然后她就去准备了。很快到了傍晚吃饭时间,上的第一道菜是炒杏鲍菇,杏鲍菇也是家常菜的一种常见食材,油温热了就可以放豆豉辣椒先爆香,然后放切片的蘑菇翻炒,注意的是蘑菇不放水,炒的过程中它会散出水分。这道菜姐姐练了很久,姐夫为此放了很久的“小白鼠”,幸福之道就是这样简单,和另一半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顿晚饭的时间就是这样有说有笑的过去了,有些人忙碌一辈子,陪家人吃饭的夜晚可能少之又少。但是,家的味道,是最值得回味的。这次从北京回来的路上遇到一对年过古稀的老夫妇,两个人快快乐乐结伴南下旅行,有时候真的挺羡慕老一辈人的爱情,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彼此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一辈子,很温暖。

(八)惠新西街南口的广式菜

12月底,北京已然进入深冬,夜晚寒风凛冽,许多下了班的人们饿着肚子,焦急的赶回住所希望能尽快吃上一顿热饭菜,或者约上三五个同伴去馆子里搓一顿美味。这次也是正好遇到皓然哥下班后有空,我们就约在惠新西街南口附近的东江人家吃粤菜。

这家店规模不大,但座无虚席。饭点的时候拿上号最少也要排半个小时的队。大多数人都是奔着正宗广式口味去品尝,点的都是烧鹅和叉烧。吃饱喝足了就坐在餐桌边畅聊,但由于位置比较紧张,一般聊天的时间都不会很久。

我跟皓然哥约的是七点在店里见,冬天的那个点北京天已经黑了,他告诉我出了地铁口往南走一段路就到了,幸亏有个报刊亭的大爷指路,不然我这个东南西北不分的人可能会走反方向耽误吃饭的时间。到店后我们等了大概十多分钟这样就排到位置了,菜是皓然哥点的,有煲仔饭和叉烧还有炭烤肉等,在等上菜的过程中,我跟皓然哥聊起他在电影学院的一些事,他是11级的,跟周冬雨一届的(当时确实没反应过来古力娜扎也是那届的),提到周冬雨他说那是他初中同学,这下我才知道他是石家庄人。大概就这样聊了有一会,菜上齐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道炭烤肉,我跟皓然哥说这个在我们这边叫烧肉(其实我也不知道对不对),这道菜还配了一碟醋加芥末的蘸料,应该是解腻用。还有一煲大大的腊味瓦煲饭。我们边吃边聊着考学就业等等的话。很快就吃完了。

饱餐过后,皓然哥开车送我回住的地方,北京冬夜很冷,我们在惠新西街南口见过。

九、方砖厂胡同的炸酱面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带甜面酱或者芝麻酱的食物,大概是对北京有了一定的感情吧,这些标志性的地方小吃,也成为了在北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刚来北京的时候在网上搜索北京的炸酱面排名,找到了这家方砖厂胡同69号炸酱面,在离后海不远的一条胡同里。这是一间很有历史感的屋子,胡同是北京特有的文化,初次来北京的一定要逛逛,逛胡同吃炸酱面,确实是在北京的标配。虽说北京地区炸酱面都说自己家做的是最好的,很少在外边吃,但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外地人来说吃到一家美味的炸酱面也是一种在北京归属感的慰藉吧。

一进门就看到窄小的空间里摆放着几张桌椅板凳,当时不是很火的时候没到饭点人不算多,我跟老板说来一份老北京炸酱面,老板就很热情的招待我坐下来,煮面的是一位大娘,跟老板关系应该是母子吧,也都是正经八百的北京人儿。许多明星都在他们家吃过,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家网红炸酱面店,网红中带着朴实,胡同味儿的老北京气息。他们家是先上小料等了一会儿,面就上来了。酱是用甜面酱和肥瘦相间的猪肉做的,口味有点偏甜。因为之前有过吃炸酱面的经历,所以我很快就把酱和菜全拌到面里,他们家的炸酱面如果不说过水的话就比较软,吃起来没有过水的嚼劲好。第一口夹着菜和酱的面,吃起来特别满足,逛累了胡同来一碗炸酱面,再配上一瓶北冰洋,是夏日里不可多得的一份舒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