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之我见

        健康,是个大学问。史之血脉,国之重计,命之根本,天之正道。

        如果问你,吃糖好不好、吃油炸行不行、跑步该不该……想必得到的答案定是众说纷纭,不一而终。但是,如果给定一个前提——青少年,那么,这个答案就非常统一,对吗?

        为什么?因为这个群体是健康人!

        也就是说,健康,就可以“任性”,不健康,就不能“任性”!糖尿病人,就不能(任性)吃糖、高血脂人就不能(任性)吃油炸、过度肥胖的人就不能(任性)跑步……

        问题来了,你是健康的吗?对于现今社会的成年人来说,能理直气壮地给出肯定答案的人,比例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是“环顾周遭,家家有癌,人人有恙”,太多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到了“限制生活行为能力人”的队伍之列!这也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全民素质、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已病,询医。在此不表。

        “未病”,就是还没有发的病。按照当今社会话说的“亚健康”都应该属于这个范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结果,大家都知道。

        所以说,“未病”,不可小视!

        我们常听说“痛则不通!”“积郁成疾!”其道理,似乎不难理解,但让人从骨子里相信,确实不易,好似“通则不痛”!

        相信多数人都上过火,起过“泡”,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泡”是哪来的?如果是因为一句话、一件事,那么,一句话能让人“上火”、起泡是怎样一个过程?意识又是怎样转化成物质的呢?而且,大家光知道嘴角起泡却没有想过,这“泡”能能起在五脏六腑?吓人不?所以,对于多数人来说,是不是病于无知!?

        “风者,百病之始也”!

        我们常听说“痛则不通!”“积郁成疾!”其道理,似乎不难理解,但由衷相信,确实不易,好似“通则不痛”!经络疏通,气不淤堵,神清气爽,才是良性循环!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我理解,温热扶阳,让自己经脉通畅以固本,再祛湿除寒以强身。比如艾灸、热敷、泡脚等方式祛除体内湿寒风邪,我认为就简单易行。当然,平时注意避寒、暑、湿、风,也至关重要!

        《黄帝内经》说:故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因而大饮,则气逆……

        换言之,保持精神的安定和劳逸适度等养生的原则,合理安排饮食,即便是遇到风寒湿邪也不怕!

        我身边很多朋友的案例证明,做好饮食搭配、避免四邪侵入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人,不但不容易得病,其身体状态与精神面貌都大不一样,身材也会趋于“标准”,瘦身而皮肤不衰,气色更加饱满红润也就不足为怪了!

        你会突然发现,健康的瘦身,根本不需要什么素食、少食,吃好吃饱才是硬道理!   

        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环境、食品、日用品都存在很多问题的现今社会,治“未病”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次两会2020上已经正式提出了强化关注健康主题,建立和健全以健康为主体的医院,提高全民素质。但是因为现实理论观点鱼目混珠,普通人很难辨别真伪,信用成本非常高。这就要求我们多学习,多交流,尊重传统,客观中立,既不盲目轻信,也不要断然拒绝。因为对待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事情,必须是较真的!在治“未病”上多一些投入,而不是把钱都花在医院治疗或者探视上,好不好?!

        健康的生命自然呈现出阳光与活力。愿人民健康,祖国昌盛!


(文中部分插图摘自网上,如有不当,请与我联系,谢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