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進行一場精彩的知識分享?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怎麼進行知識分享?我該怎麼準備?我該怎麼做?在此之前無數問題也飄蕩在我的腦海裏,經過這麼多次接觸、多次和團隊裏的人分享,我逐漸掌握了一些小技巧、發現了一些應該注意的問題。每當我要進行知識分享我總會注意這些問題,並適當運用一些技巧,最後發現知識分享不再那麼使人感覺枯燥,聽衆反饋也不錯。

這篇文章算我實踐的一個總結,也是我給不擅長知識分享的小夥伴的一點建議,我相信掌握這些會比之前做的更好。這裏我將從頭到尾總結想知識分享的流程以及其中需注意的問題和技巧。



開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我相信好的東西一定是經過大腦思考加工出來的,所以一個好的分享也需要在開始準備前就思考一下。 簡單可以從這幾個問句入手:分享的對象是誰?準備分享什麼?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分享?

準確把分享的對象是一個成功的分享的必要條件,直接決定了之後兩個問題:分享的材料,分享的方式。向小白分享時我們不能講過深的專業知識,那隻會讓他聽起來更加懵,這時分享專業比較有趣的、新奇好玩的知識就非常好,專業知識提一下即可;相反,如果分享的對象是專業人士,那就不必分享基礎了,必須分享對知識的認識和獨特觀點,這樣纔會吸引他。其次,對於普及性的知識,不要通通都講,要講重要的、特別的、對大家來說普遍適用的,讓大家淺嘗即止就行,這樣就會達到較好的效果。最後,一場演講或分享達到百分之百的滿意幾乎是不可能的,一般能80%~90%滿意度就不錯了,而這些就是我們的主要目標對象。

分享什麼(材料),一般分爲已定的或者未定的,已定的暫且不論,未定的一般根據我們掌握的知識、個人經驗、對某件事物的感受而定的,然後再根據分享對象決定我們分享內容的深或淺、嚴肅或歡快……

分享的方式,一般通過PPT配合分享人的演講,也可以討論方式分享,具體分享方式因內容而異,這裏只說一下兩者的側重點,PPT配合講述方式側重於表達觀點,讓對方多瞭解並接受觀點,而討論方式,側重於發散思維,能更全面的展現分享內容。

準備材料

確定了分享內容,然後是準備材料,一般是製作PPT,選擇一個符合分享對象風格的PPT模板(網上有很多,可以免費下載),接着是組織PPT的內容,這裏推薦使用腦圖梳理思路和知識點,好處不多說了,然後就可以製作PPT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幾點注意事項和小技巧:

  • PPT中不宜長篇大論,簡要的重點文字即可,這裏我們要達到的目的是讓聽衆聽完分享後在腦海裏有這些重點,想一下就能說出來,而不是一堆文字,讓人看着心煩。
  • 多圖多表,更加直觀地展示。MS Office自帶SmartArt很好用推薦。
  • PPT的內容一定要正確,不確定的提前百科一下,避免說一些不確定詞彙,將會使演講更加流暢。
  • 在PPT中設計溝通交流的一部分。通常是開頭會或結尾,開始側重抓人眼球,提升聽衆興趣;結尾側重總結歸納,讓聽衆再回憶一遍所聽所看內容,使之更加深刻。一般的,開頭可以設計簡單相關內容(便於聽衆回答)或者主題外相關有趣的知識來引入。
  • PPT製作完後,對演講不熟練的一定要自己試一遍,能發現很多問題,找幾個試聽一下,然後讓他們提提建議、問題;如果找不到人,可以自己過走一遍,這裏推薦自己在電腦上錄屏講一遍,然後看視頻發現問題。

進行分享

這是勞動成果展示的環節,如果展示不好辛苦就會白費,爲避免這個在前期需要做充足準備,如果做的好便會有胸有成竹的感覺,這時你距離成功就差一步了。

在分享時,很多人會擔心的一個問題:尬場。

舉兩個栗子:

  • 在提問題的時候沒人回答,讓交流的時候沒人吭聲!
  • 不小心講錯!

出現第一個的問題時,可以點幾個人回答,不要總被動等人回答,時間長了演講會脫節的(斷片)。當然,最老套、最簡單的就是找“託”,有一個互動的就踊躍出多個,需要一個火花點燃觀衆的熱情。有人可能說“我偏不這樣”,當然,我佩服那樣有能力處理的人,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如果沒有能力,爲了達到效果,爲了讓聽衆更滿意,這樣的方式也不失爲一種好方法,成大事、顧大局者,不計較小事。

出現第二個的問題時,這裏一定要淡定,一般講錯了要及時更正,說完後不要那麼嚴肅,哈哈一笑了之最好(學術類的切記這樣)。這裏需要隨機應變,對於一些人來說的確很難,但是隻要記住拿出態度,及時糾錯,然後放平心態讓它過去,後面的纔是接下來的重點。

結尾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一個好的分享在最後必定有一個好的結尾,所謂的結尾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將打開交流之門。通常,在結尾可以進行總結讓大家回憶所講內容,可以提出期待期望,也可以讓大家進行交流分享,這些會使分享如山谷裏迴響的絃聲,力量雖小,卻格外有擊蕩內心的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