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札記‖第1篇:考城隍

《聊齋志異》的第一篇是《考城隍》。

說宋公本來已死,考上了陰間的官“城隍”,但因爲他是個孝子,所以主持陰間科考的關公同意他還魂,侍奉老母,陰間的官職暫由一同參加考試的張秀才擔任,待宋公盡完孝後再接替張秀才。

一生科考不順的蒲松齡在年輕時對科考制度還是認可的,他選關公做陰間的考官,說明他認爲科考是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

科舉制度也是能夠選拔出優秀人才的,宋公寫出“有心爲善,雖善不賞;無心爲惡,雖惡不罰”,張秀才的臨別贈言“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都是比較精彩的,說明兩人都是有才之人。

宋公因孝得以還魂,說明當時崇尚孝道的思想也得到蒲松齡的認可。

“有心爲善,雖善不賞;無心作惡,雖惡不罰”, 體現了蒲松齡的價值觀衡量標準;“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體現了蒲松齡悠然自得,昂然向上的胸襟,也是一種達觀從容的生活態度。

本篇還涉及一個典故“及瓜而代”,據《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後來就稱官員任職期滿由他人接任爲瓜代,就是接任的意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