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命令基礎:看一眼就學會Linux

Linux簡介:

Linux,全稱GNU/Linux,是一套免費使用和自由傳播的類Unix操作系統,是一個基於POSIX和Unix的多用戶、多任務、支持多線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統。伴隨着互聯網的發展,Linux得到了來自全世界軟件愛好者、組織、公司的支持。它除了在服務器方面保持着強勁的發展勢頭以外,在個人電腦、嵌入式系統上都有着長足的進步。使用者不僅可以直觀地獲取該操作系統的實現機制,而且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來修改完善Linux,使其最大化地適應用戶的需要。
Linux不僅系統性能穩定,而且是開源軟件。其核心防火牆組件性能高效、配置簡單,保證了系統的安全。在很多企業網絡中,爲了追求速度和安全,Linux不僅僅是被網絡運維人員當作服務器使用,Linux既可以當作服務器,又可以當作網絡防火牆是Linux的 一大亮點。
Linux 具有開放源碼、沒有版權、技術社區用戶多等特點 ,開放源碼使得用戶可以自由裁剪,靈活性高,功能強大,成本低。尤其系統中內嵌網絡協議棧 ,經過適當的配置就可實現路由器的功能。這些特點使得Linux成爲開發路由交換設備的理想開發平臺。
(內心OS:我永遠喜歡烏班圖!!!)

初步瞭解命令

Linux命令基礎

1 shell
Shell是系統的用戶界面,提供了用戶與內核進行交互操作的-種接口。它接收用戶輸入的命令並把它送入內核去執行。實際上Shell是一個命令解釋器,它解釋由用戶輸入的命合併且把它們送到內核。不僅如此, Shell有自己的編程語言用於對命令的編輯.它允許用戶編寫由shel命合組成的程序。Shel編程語言具有普通編程語言的很多特點,比如它也有循環結構和分支控制結構等,用這種編程語言編寫的Shell程序與其他應用程序具有同樣的效果。
用戶 → shell → 內核 → 硬件
shell相當於我們(用戶)與Linxu的翻譯官

shell:接收用戶指令 → 解釋命令 → 傳遞給系統
shell是用戶登錄的過程中,自動加載的一種程序,其中 BASH 是Linux默認使用的shell程序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Linux中命令

內部命令 外部命令
集成於shell解釋器內部的一些特殊指令 Linxu中能夠完成特定功能的腳本文件或二進制文本
沒有單獨系統文件 每個外部文件對應一個系統文件夾
屬於shell的一部分 用於shell之外的命令
自動載入內存,可以直接使用 必須知道對應位置,再由shell加載後才能運行

Linxu命令格式

命令 選項 參數
例如: ls -l /home
命令字是整條命令中最關鍵的一部分,唯一確定一條命令
選項 短格式用 - 長格式 –
可以交換路由一樣使用tab減補全
\ 強制換行(命令太長不行滑來滑去就換行!!!)
ctrl +v 一直刪除到行首
ctrl +k 一直刪除到行尾
ctrl +L 清屏(命令太多就清了吧!!!)
ctrl +c 取消本次正在運行的命令

命令不記得咋用了就在命令後面跟 --help

命令解釋

切換工作目錄命令 cd

將用戶的工作目錄切換到其他目錄
cd 目標位置 切換到目標位置
cd ~ 切換到宿主目錄
cd - 切換到上一次cd之前的目錄

命令中可以接相對路徑
直接使用目錄名或者文件名 表示當前工作目錄的子目錄
以 . 開頭,表示以當前工作目錄爲起點
以 … 開頭,表示以當前目錄的父目錄爲起點
以 ~ 用戶名開頭,表示指定用戶宿主爲起點

列表內容顯示命令 ls

顯示目錄中的內容,包括子目錄和文件相關屬性信息
常用選項 -l、-a、-A、-d、-h、-R、-color
結合通配符 ? 匹配文件中的一個未知字符
結合通配符 * 匹配文件中任意多個字符
選項解釋;:
-l:以長格式顯示文件和目錄的列表,包括權限,大小,最後更新等詳情信息。不加-l選項時,ls命令以短格式顯示目錄名或文件信息。
-a:顯示所有子目錄和文件的信息(出來好多信息),包括隱藏文件。
-A:跟-a差不多,但是沒有.和…
-d:顯示目錄本身的屬性,而不是目錄中的內容
-h:以更容易看懂的方式顯示出目錄和文件的大小,默認大小爲B,使用後顯示爲kb或者MB。此選項要和-l一起用。
-R;以遞歸的方式顯示指定目錄機器子文件夾中的所有內容。
-color:在字符模式中以顏色區分不同的文件,如果使用“–color=tty”則表示使用終端預訂的顏色方案。通常情況下,深藍色表示目錄,白色表示一般文件,綠色表示可執行文件,黃色表示設備文件,黃色表示壓縮文件。

執行不帶任何選項,參數的ls命令,可顯示當前目錄中包含的子目錄文件列表信息(不包含隱藏目錄、文件)

統計目錄及文件佔用情況 -du

du 選項 文件或目錄
顯示所佔磁盤空間的大小
選項解釋;:
-a:統計磁盤空間佔用時包括的所有文件,而不是僅統計目錄
-h:以更簡單的方式顯示出來,默認以kv計數,但不顯示單位,顯示出統計結果
-s:只統計所佔用空間總得大小,而不是統計每個子目錄、文件的大小

實例:統計出 /var/log 目錄所佔用空間的大小
du -sh /var/log/

創建目錄 -mkdir

mkdir 選項 目錄位置及名稱
-p:一次性創建嵌套的多層目錄

實例:在當前目錄下創建名爲public_html的子目錄
mkdir public_html
創建目錄/aa,在/aa下創建/bb/cc
mkdir -p /aa/bb/cc

創建新文件 -touch

更新文件的時間標記
常用於創建多個新的空文件
touch 文件
示例:創建兩個空文件 aa bb
touch aa bb

創建鏈接文件 -ln

爲文件或目錄聯立鏈接文件,類似於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
鏈接文件又分軟連接和硬連接(軟連接又稱符號鏈接)
軟鏈接與硬鏈接的區別主要在於,刪除原始文件後,軟鏈接將失效,但硬鏈接仍然可用;軟鏈接適用於文件或目錄,但硬鏈接只可用於文件,不能爲目錄建立硬鏈接;軟鏈接與原始文件可以位於不同的文件系統中,但硬鏈接必須與原始文件在同一個文件系統內。
ln - s 源文件或目錄 目標文件或目錄
示例:ln -s /bin、bzip2 /bin/wx
↑ -s就是軟連接,不加-s則是硬連接

複製命令 -cp

cp命令用於複製文件或目錄,將需要複製的文件或目錄(源)重建一份並保存爲新的文件或目錄(可保存到其他目錄中)。cp命令的基本使用格式如下:
cp 【選項】 源文件或目錄 目標文件或目錄
需要複製多個文件或目錄時,目標位置必須時目錄,且目標目錄必須已經存在。cp命令較常用到的幾個選項如下。
-f:覆蓋目標同名文件或目錄時不進行提醒,而直接強制(Force)複製。
-i:覆蓋目標同名文件或目錄時提醒用戶確認(Interactive,交互式)。
-p:複製時保持(Preserve)源文件的權限、屬主及時間標記等屬性不變。
-r:複製目錄時必須使用此選項,表示遞歸複製所有文件及子目錄。

刪除(Remove)文件或目錄–rm

rm命令用於刪除指定的文件或目錄,在Linux命令行界面中,刪除的文件時難以恢復的,因此使用rm命令刪除文件時需要刪除的文件或目錄名作爲參數,常用的幾個選項如下(與cp命令的對應選項含義基本相似)所述。
-f:刪除文件或目錄時不進行提醒,而直接強制刪除。
-i:刪除文件或目錄時提醒用戶確認。
-r:刪除目錄時必須此選項,表示遞歸刪除整個目錄樹(應謹慎使用)。
示例:rm -rf * 直接遞歸刪除整個目錄樹

移動(Move)文件或目錄–mv

mv命令用於將指定的文件或目錄轉移位置,如果目標位置與原位置相同,則效果相當與爲文件或目錄改名。mv命令的基本使用格式如下:
mv 【選項】… 源文件或目錄… 目標文件或目錄
需要移動多個文件或目錄時,目標位置必須時目錄,且目標目錄必須已經存在。如果在同一個目錄下移動文件或目錄,則相當於執行重命名操作。

查找用戶所執行的命令文件存放的目錄–which

which命令用於查找Linux命令程序並顯示所在的具體位置,其搜索範圍主要由用戶的環境變量PATH決定(可以執行“echo $PATH”命令查看),這個範圍也是Linux操作系統在執行命令或程序時的默認搜索路徑。
which命令使用要查找的命令或程序名作爲參數,默認當找到第一個目標後即不再繼續查找,若希望在所有搜索路徑中查找,可以添加“-a”選項。例如,執行“which ls”命令後,可以找到名爲ls的、位於/usr/bin/ls的命令程序文件。
注意:由於Shell內置的命令並沒有對應的程序文件,因此使用which查找內部命令時,將找不到對應的程序文件。

查找文件或目錄–find

find命令是Linux操作系統中功能非常強大的查找命令,可以根據目標的名稱、類型、大小等不通屬性進行精細查找。find命令在查找時採用遞歸的方式,其使用形式相當靈活,也可以相當複雜。
按名稱查找:關鍵字爲“-name”,根據目標文件的名稱進行查找,允許使用“?”及“*”通配符。
按文件大小查找:關鍵字“-size”,根據目標文件的大小進行查找,一般使用“+”和“-”號設置超過或小於指定的大小作爲查找條件。查用的容量單位包括kB(注意k時小寫)、MB、GB。
按文件屬主查找:關鍵字“-usr”,根據文件是否屬於目標用戶進行查找。
按文件類型查找:關鍵字“-type”,根據文件的類型給進行查找,這裏的類型指的是普通文件(f)、目錄(d)、塊設備文件(b)、字符設備文件(c)等。塊設備指的是成塊讀取數據的設備(如硬盤、內存等),而字符設備指的是按單個字符讀取數據的設備(如鍵盤、鼠標等)。

在CentOS 7系統中修改靜態IP

步驟如下:
1.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root模式
2.按下“i” ###進入編輯模式
3.BOOTPROTO=static ###網絡配置參數設爲靜態
4.ONBOOT=yes ### 激活網卡
5.IPADDR=192.168.29.4 ###輸入IP地址
6.NETMASK=255.255.255.0 ###輸入子網掩碼
7.GATEWAY=192.168.29.2 ###輸入網關地址
8.按下ESC鍵
9.shift+冒號
10.輸入“wq”
11.按下回車
12.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重啓網絡服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