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把自己的成長看成一次創業,高增長性纔是最爲重要的數據指標

因爲在36氪工作,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優質創業公司,最近我常常會冒出這樣一個念頭:在信息高速流轉、人人都是自組織、“自媒體”的當下,應該把自己的成長看成一次創業,也就是說,把我這個人本身,看成是一個創業公司(Startup),只有這樣纔有可能獲得符合這個時代需求的成長與收益。

每個人天生都是企業家。當然,這不併是說你應該去開公司,事實正相反,只有少數人才適合創建一家公司,且成功的機會依然很渺茫。但這並不妨礙你以企業家的思維去思考。因爲,不論你是還未步入職場的新人,還是一個已經在職場叱吒風雲的老將,你都至少擁有一項不斷髮展的“事業”——你的職業,你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並期待通過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獲得更多的現金回報和其他收益。

事實上,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LinkdedIn創始人Reid Hoffman也持類似的觀點,並且還寫了一本書——《至關重要的關係》。這本書的英文名字叫:THE START-UP OF YOU。書的名字及副標題直譯過來就是,“你就是一家創業公司:如何適應未來、投資自己並改變你的職業生涯”。

當下這樣的想法並不罕見,我們看到已經有不少初高中生開始註冊自己的微信公衆賬號,像經營一家公司一樣經營自己。

如果用這樣的思維方式去思考人生,下一個問題一定是:在這個“紅海”的市場(畢竟要至少和全國14億家公司競爭),我經營的這家公司如何才能做成一家大公司呢?

基於我在36氪工作的觀察,在當前信息、交易、物質流轉速度都超級快的當下,真正做大的公司都有一個特性:高增長率,甚至超高的增長率。

這裏我想到LinkedIn的另一位創始人Paul Graham此前提出過的一個類似的觀點,他認爲創業就等於增長——Startup = Growth。

在中國,每天大約新工商註冊的公司在2萬家左右,但只有很少一部分最終成了大公司。這些公司裏,大多數都是服務性商業——餐館、理髮店等,除了非常少見的個案外,這些都不能稱作是創業公司。這是因爲,大多數個體理髮店和餐館都不具有快速增長的特性和潛力。

但顯然一家搜索引擎公司、電商公司、企業服務公司就很可能是。因爲它提供的業務( 產品、服務)是大多數人想要的,並且所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能覆蓋所有的這些人併爲他們服務,這讓這些公司從一開始就具備了和其它商業完全不一樣的DNA,具備了高速增長的基本潛質。

那麼,一個公司的增速要多快才能算是一個好的創業公司呢?Paul Graham說,在 Y Combinator,他們每週都要測量他們所孵化的創業公司的增速,通常一個比較好的速度是每週有 5-7%的增長,如果每週能達到 10%,那麼你做的就已經非常優秀了。

可以看下下面這張圖:

 

指數增長

這張圖說明的道理顯而易見,如果一家公司每週的增長率是 1%,那麼其一年的增長率就是 170%;而當其每週增長率爲 5% 時,其一年的增長率就是 1260%。

那將這個數據換算成你的“個人營收”呢?如果你經營的這家公司,最初每個月是1元的收入,5年後,不同的增長率下,將會有天壤之別。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人要高速成長,需要具備哪些要素呢?

我覺得首先,他要有一個足夠大、可發揮的平臺,這個平臺的資源覆蓋度可以給他提供非常充足的養分,只要他想吸收養料,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去獲取。這也就是爲什麼想當產品經理的人都會想去騰訊,而想關注甚至參與互聯網創業的人最好的選擇是來36氪一樣,這個平臺需要有足夠的廣度以及延展性。

其次,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好奇心要很強。作爲一名優秀的CEO,需要具備的素質就是根據市場反饋的信息來不斷修正自己的商業計劃,改變自己的策略和方向,尤其在公司早期,這更是不可避免的。而要做到這一點,超強的好奇心與學習能力就必不可少。

再次,要有解決問題的勇氣、決心與能力。理論家們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釋了問題,而問題在於解決問題。沒錢、沒人、沒資源是創業公司的常態,有競爭、有難題是創業公司的常量。只有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解決難題,找到高效的解決方案,創業公司才能在競爭中取勝。這些問題可能不是一般的難題,這就需要有解決問題的勇氣、決心與能力,當然還要有必要的聰明與智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