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焦慮,我推薦你看這本書

01 前言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充斥着讓人感覺焦慮的信息,某乎上動不動就是剛下飛機、年薪百萬等,帶着這種情緒去學習,很容易頭腦發熱,焦慮式學習。

學習總是找不到目標;容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感覺看了很多書不能運用到實際;碎片化學習不過是自我安慰。如果你在學習上會出現這些問題,建議你看看這本書:《高效學習7堂課》。

02 書的大綱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從小到大的學習中,老師都沒有教過“如何學習”,我們常用的都是題海戰術,形成了肌肉性記憶,但過去幾年,知識基本上都交給了老師。

《高效學習7堂課》這本書則從七個方面重新讓我們審視學習方法,進而改進,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 定位力 找好目標
  • 框架力 打好學習框架,學習會更加輕鬆
  • 精進力 反覆練習
  • 聯機力 學會搜索
  • 覆盤力 學會覆盤
  • 輸出力 輸出倒逼輸入
  • 遷移力 舉一反三,跨界思維

書中對每個學習能力都做了相應的案例和教學,這裏我簡單介紹幾個我印象深刻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03 你爲什麼不能碎片化學習

現在的大咖都推崇的的碎片化學習,大家也都紛紛效仿,例如擠公交時刷幾篇公衆號文章,晚上睡覺聽聽得到專欄節目等等,但隔幾天基本上就忘了,也學不到什麼東西。

那是因爲普通人和大咖有着關鍵性的區別,那就是知識框架。例如,以Python編程爲例,如果普通人連基礎的語法都不會,去零碎的看公衆號技術文章,也只能說一句“臥槽,牛逼”,根本就學不到東西;

例如,當你有一個簡單的PPT框架時,在地鐵的電視上看到一個營銷海報時,你都能從圖片、文字、配色、排版等方面進行思考,找出海報的優缺點,在以後的PPT製作中,進行模仿或借鑑。

總結:大咖適合碎片化學習,普通人適合系統化學習。

04 別用低質量輸出感動自己

一場演講,50%的吸入量已經是極限,但隨着時間推移,普通人根本記不到5%的知識。
當然也有進行文字記錄的人。這些都不如加上自我思考後,進行復述提煉的人。

輸出倒逼輸入,但是低質量的輸出只是“自嗨”,只能感動自己;

總結:文字不如圖,圖不如吐。

05 總結

當別人看我買這本書的時候,都是冷嘲熱諷,覺得這和雞湯書無疑,我想說:一本幾十塊錢的書,哪怕只有一個知識點你覺得有用,那就是賺到,況且這本書確實不錯,感興趣的可以入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