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真的很重要麼?

文/ 財米學堂

認識一位網友,炒股一年多屢戰屢勝,自覺無敵,號稱股神,所有操作全憑第六感。與之相對的是我入市以來,屢敗屢戰,曾長時間處於虧損狀態,割肉數次,至今勉勉強強回本清場。

以前面對股神的挑戰時,我通常會回一句:“盈虧同源。憑第六感賺來的錢,也會憑第六感虧回去”。但我其實是不大明白這背後的邏輯與理念的。直到有一天我學到了一個詞,路徑依賴,才知道爲何會盈虧同源。

路徑依賴,這詞可以說和投資理財關係不大,也可以說和理財關係重大。怎麼說呢?

從“術”的層面講關係不大,從“道”的層面講卻脫不開關係。投資是對認知的變現,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外的錢。

下面這段話是我非常認同的。

你永遠賺不到

超出你認識範圍外的錢

除非你靠運氣

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

最後又往往靠實力虧掉

這是一種必然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

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

你所虧的每一分錢

都是因爲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有缺陷

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於:

當你的財富大於你的認知認知的時候

這個社會會有100種方法收割你

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匹配爲止。

認知很重要,但如何提高認知水平,這個話題太大我還回答不了。但有一點肯定是正確的,那就是日拱一卒,每天進步一點點,從一個名詞,一個現象開始。

                                                                  路徑依賴

1.什麼是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指的是這樣一種現象,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這是因爲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存在着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這種機制使人們一旦選擇走上某一路徑,就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不斷的自我強化,因爲沿着原有的體制變化路徑和既定方向往前走,總比另闢路徑要來得方便一些。

路徑依賴,由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1920—2015)首次提出和使用,諾斯也因此理論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關於路徑依賴有兩個十分典型的例子,一個是“鍵盤的佈局”,另一個是”火車的軌距“。這兩個例子,我只做概要,詳細的例子網上有很多。

例子1:

我們現在常用的鍵盤佈局,你會發現都是以“QWERTY"這樣的形式佈局的,你知道爲什麼嘛?其實不是因爲這種佈局有多合理,而是因爲當時打印機太落後,按”ABCDEF"這種佈局會因爲輸入過快而導致機械卡死,所以後來才改爲現在的這種佈局,以降低輸入速度。但現如今,當時遇到的那種問題的環境已不復存在了,但鍵盤的佈局卻沒有恢復,而是一直沿襲下來至今,這就是路徑依賴。

例子2:

現在我國的火車的軌距是1.435米,爲啥是這麼奇怪的一個數字呢?因爲火車軌距沿襲了蒸汽機的軌距;爲啥蒸汽機的軌距是這麼奇怪的一個數字呢?因爲蒸汽機是沿襲了雙輪馬車的軌距;那雙輪馬車的寬度又是誰定下來的呢?雙輪馬車的寬度是沿襲了古羅馬戰車的寬度;而古羅馬戰車的寬度是由兩匹拉戰車的馬的屁股寬度的。是不是很神奇?這麼一路沿襲下來就是所謂的路徑依賴。

2.路徑依賴的特點

路徑依賴有兩個特點,一個是 自我強化;另一個是報酬遞增;

什麼是自我強化呢?

就是你一旦選擇了某一條路徑,在這條路上投入了一定的成本,那麼接下來就會有一種勢能,讓你沿着這條路繼續走下去,那怕這條路是錯的。這種勢能可能是經濟學所說的“沉沒成本”,也可能是大家常掛在嘴邊的“來都來了”,也可能是心理學中所說的“現狀偏誤‘’,總結起來就是牛頓第二定律所說的”慣性“,要麼保持現狀,要麼沿着某一路徑一直前進下去。

那什麼是報酬遞增呢?

就是你一旦選擇了某一條路徑,在這條路上投入了一定成本,那麼你就可能因此獲得一定的報酬,投入的越多,獲得的報酬也就越多;獲得的報酬越多,你對這條路徑的依賴也就越多,這也就是很多工作多年的人,即便在一個沒落的行業,也無法做到果斷轉行的原因。

基於上面這兩個特點,很多人被死死的鎖死在了某一條路徑裏。

比如,《窮爸爸富爸爸》一書裏提到的”老鼠賽跑“。“貪婪-恐懼”路徑。

沒錢的恐懼,促使我們努力工作,得到酬勞後,貪婪又讓我們想擁有更多的東西,這又使我們需要更多的錢,也讓我們花更多的錢。

3.路徑依賴與投資

其實投資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用路徑依賴去解釋的。

比如,開頭所說的盈虧同源。某位網友憑藉第六感賺了錢,從此便依賴上了此種方法,不斷進行自我強化和體會報酬遞增,直到有一天第六感不再,神話不在。

還比如,某位同學高位入場,然後被套,不斷補倉,補倉,補倉,割肉,割肉,開啓了一個惡性的路徑依賴,原本是做波段的,結果僅僅是因爲當初買的貴了一點點,便從此走上了補倉割肉的這條路。

4.如何打破路徑依賴

打破路徑依賴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給一個外力,去助推一下。例如,疫情這個外力就將很多原本鎖死在一個沒落行業或者沒前途的職業上的上班族推離了軌道,成了火爆全網的擺攤一族。這個是從外部打破。

從內部打破的方法,就是基於它的特點而來,一個是讓他不要報酬遞增,報酬遞減或者無報酬,賠本的買賣,很少人能持續做下去,哪怕他付出了很大的沉沒資本,或者有很強的慣性。

另一個當然是,中斷自我強化,以前靠慣性,惰性運轉,現在摩擦力增大,無法自行運轉了,這一路徑也就走到頭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