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基小學堂| 02.如何挑選一隻基金經理(1)?

我們知道,挑選一隻基金需要綜合考慮諸多要素,比如:基金公司,基金淨值,基金評級,成立時長,基金規模,業績表現,基金經理,申贖費率   ......

上一回講了:基金淨值

前情回顧

淨值,累積淨值,基金分紅與份額拆分

今天我們書接上回,單講一個:基金經理

關於基金經理,首先想到的一個問題就是,

買基金時,基金經理重要麼?

如果基金經理沒那麼重要,或者壓根不重要,那還選個啥啊。

客觀的講,和很多問題一樣,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不是Yes or No,而是 It's depend,得分情況。

分啥情況呢?分你買的是啥基金。

如果你買的是指數基金,那基金經理就沒那麼重要。

基金經理每天做的也就是按照配方抓藥,這個買點,那個買點,緊跟指數就行。

和一個養雞的沒啥區別。並且你會發現,每個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都養了很多雞。

舉個例子吧,就上回我們拿來講淨值的那個:廣發中證500ETF

基金經理叫,劉傑。

他養了多少隻雞呢?我數了一下:34只

比我家養的雞都多,照顧的過來麼?!

所以,如果你投資的是指數基金,那就去沒必要吭哧吭哧去選擇基金經理了,選了也沒用。

另一種情況,如果你買的是主動管理基金,那基金經理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爲什麼呢?

因爲你買基金,就是將錢交給別人去打理,這個替你打理錢的人當然很重要了,不是隨便什麼阿貓阿狗都可以的,畢竟錢多重要啊。重要之物,當然得託付可信之人。

所以,買基前,我們得衡量一下這筆錢交給的到底是阿貓阿狗,還是基金大佬(簡稱,基佬?)。

怎麼衡量呢?

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從着手:

看基金經理的任職年限

一般來說,薑還是老的辣,任職年限長就會經歷市場裏的風風雨雨,見識過牛熊轉換,股海浮沉,當然就會漲幾分見識,多幾分底氣,業績可能會比初出茅廬的高那麼一丟丟。

當然,這個也不是我主觀臆斷或者一廂情願啊,是有數據支撐的。

格上理財做過一項研究,認爲對於基金經理來說,從業年限和業績成正相關。

將基金經理的從業年限設爲4個區間,分別統計這些年限的基金經理的業績情況,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從業年限在10年以下的業績差距不大。10年是一個分水嶺,10年以上的業績明顯較好。

下表看起來更直觀。

那,任職年限在10年以上的基金經理又有多少呢?

換句話說,這個行業究竟是小鮮肉多呢,還是老臘肉多呢?

我又找到了一份數據,雖說不是最新的,但偏差不會太大。

興全基金做過一份統計,截止2018年6月30日,國內公募基金在職的基金經理共有1755人,年限在10年及以上的只有53人,僅佔整體的2.95%。

行業中,年限最久的是14.74年,整體平均年限爲3.26年,可見,這是一個小鮮肉當道的羣體。

要想選中一塊老臘肉,那得是百裏挑一。但是呢,這個百裏挑一是很簡單的那種,因爲基金經理的簡介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比如天天基金網站上就有。

2. 看基金經理的學歷

學歷重要麼?當然重要,這一點我都懶得去論證。

我們看一組數據,還是興全基金做的統計,截止2018年6月30日,公募基金的1755名基金經理中,碩士學歷佔比高達82%,剩下的呢?

剩下的當然是博士學歷了,佔比12%。本科只有區區6%。

你可能會說,學歷高是挺好,和我有關麼關係麼?能提高基金收益率麼?說實話,還真能。

有好事者統計了2011-2015年的數據,發現學歷與收益率還是有一定的正相關關係的。

從圖中可以看出,博士學歷的基金經理業績明顯好於另外兩個。

下面的柱狀圖看起來更直觀。

3. 看基金經理是否“躬身入局”。

我們知道,買基金就是把錢交給基金經理,基金經理拿着錢去買股票啊,債券啊,之類的。但這裏有個問題,我怎麼知道基金經理有沒有好好對待我的錢呢?他有沒有盡全力去打理這隻基金呢?說白了,這是一個典型的“代理人問題(Agency Problem)”。

對待代理人問題,有一個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和代理人進行利益綁定。

什麼意思呢?在我們買基的例子中就是,看看基金經理自己有沒有認購這隻基金,認購了多少?

如果基金經理把大部分身價都投入了,那至少能說明他和投資者利益是一致的,這個就叫“躬身入局”。用塔勒布的話說叫“Skin in the game”,利益綁定。

投資大師巴菲特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非常深刻。他曾經說過:

在生意和投資上要想成功,你需要把自己和公司的利益綁定在一起。

那麼,事實上,基金經理會躬身入局,和我們利益綁定麼?

答案是,不一定。

晨星評級機構2009年發佈的一項研究結果,在調查到的4300名基金經理中,2216人沒有向自己管理的基金投入一分錢。投資額在1美元到1萬美元的有159名經理,投資額在10001美元到5萬美元的有393人。

畫個圖感受一下

也就是,52%的基金經理一分沒投,還有13%的基金經理投資了一點點,小於5萬美元。對於年薪數百萬的基金經理來說,這點錢實在微不足道。大於50萬的僅佔14%。換句話說,很多基金經理對自己是信心不足,或者不願和投資者進行利益綁定。

這個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爲啥有些基金經理只投了一點點呢?

因爲這樣基金公司就可以大肆宣傳,該基金由基金經理領頭,誘使更多投資者入局了。比如,我發現在國內,竟然有基金經理只投資了20塊的。這種一看就是不想和你一起過日子的。

中加豐潤純債A(002881)

但話又說回來,即便基金經理躬身入局了,並且還投入了不少身價,那能說明這是一隻好基麼?

答案是,還是不能。

躬身入局說明一種態度,還得看投資經理的能力。那,投資經理的能力還能從哪方面去了解你呢?

妾聽下回分解。

4.看基金經理的過往和現在業績

5.看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數量

6.看基金經理任職期間的最大回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