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4校友导师发言

      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大家下午好。我是2003年毕业的研究生,目前在MSIT部门工作。首先感谢校友会的信任,让我能担任校友导师,并作代表发言。和我结对的有2位同学,张同学和林同学。前期我们主要通过微信语音交流一些对当前问题的看法,比如,当前流行的技术趋势,考研与就业的选择,等等。期间通过校友会举办的活动,会碰面交流。比如,羽毛球比赛,骑行等。也作为主讲人参加了校友会分享活动,介绍了我们公司的环境和工作内容,以及对人才的要求。这些形式和活动为校友导师和学生提供了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每次活动完,我们也会一起在学校旁边吃顿饭,更进一步聊聊。此外,暑假期间,我们也邀请了一批在校学生参加公司的开放日,直接来公司参观并申请实习岗位,张同学也在邀请之列。后期我们的交流就偏少了,我对校友的主动关心还不够。如何主动关心他们,并形成有效交流机制,这些都是之后我需要提高的地方。

      多年前,我在前一家公司也担任了一名来自中科大的实习同事的校外导师,那时我记得我只看了他写的毕业论文草稿,然后就署了个名。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对此我也有了更多理解。我们公司内部也有导师制度,我本人即是多年的mentor也是多年的mentee,即是受益者也是提供帮组者。企业里的导师制度和校友导师制度,有很多共同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这种关系是一种松散的非正式关系,维持起来并不容易,在交流方式、交流频度、交流内容、以及双方的主动性上有难以把握的特点。除此之外,校友导师和学生还有来自空间和时间上的挑战。

      针对这些特点和之前我自己的实践,对于之后的结对活动,除了牢记以帮助服务学生为宗旨,继续发扬校友活动平台优势和鼓励互相经常联系外,我有三点小建议,仅供参考。第一点,结对关系可以考虑定期更换,比如1年或半年甚至更短,或者某个时间双方都认为需要进行更换。这种结对关系并没有从一而终一成不变的要求。每个学生、每个导师都有各自的特点,适合采用互相适应、动态调整的机制。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接触到不同的导师,拓宽认知。第二点,对导师的主动性提出一定要求。和在企业里类似,很多情况下 mentee,特别是刚入职场的年轻人,限于人际交往阅历,会不好意思主动交流。而导师在主动能力上具有天然优势。第三点,对所结对子做定期跟进和现状调查,并形成校外导师和学生圈子,互相分享成功结对经验,共享资源,特别是互相激励,利用好这个结对关系。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心享事成。谢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