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視角、分類和知識

任何的思考都是有立場的,任何的觀點也都是有立場的。

不過,當我們採取中立的、超然的、非功利的立場之後,得到的是智慧,比如一些哲學、宗教、科學。

當我們採取生存、生活的立場時,得到的是比較可靠的知識,比如科技知識,專業知識。

當我們採取一種顯擺、裝模作樣、自我欺騙、自私的立場時,我們得到的是觀點、藉口和瞎扯。

每個人都天生自我中心,所以我們得到的很多結論都是妄想,根本就是扭曲的見識。當然,有時候這些扭曲的觀念,能激發人們的想象力,給人特殊的美感。基本上,妄想是要被清除的。

我們應努力追求智慧,獲取知識,這就需要我們儘可能的採取超然的立場,堅持生存生活的立場。

超然的立場可不可能呢?

現代人普遍批評這種超然的立場,認爲這是上帝的立場,不是人的立場,人只是一個渺小的生命體,眼光有限,不可能一覽無遺,人類受太多的東西的束縛,根本不可能超然。

近代以來,信奉全能的理性,理性可以救贖,理性做到一切,而實際上人們都是非理性的,只要肚子一餓,就沒辦法理性思考了,還談什麼全能和超然?所以大家只是信奉“有限理性”。我們只是一孔之見,不能見全貌。

我不贊同這個觀點。原因很簡單,反對者用生存的立場和視角來責難非生存的立場和視角,這是僭越。兩者根本不在一個層面,如何能構成反駁?好比說,樓房外的人看見樓頂起火,告訴住在底層的人,底層的人馬上反駁說:沒有起火啊,我沒看到,你說不對。兩者如果辯論,將沒有了期。只有讓那人出來,一看便知。

超然的立場自古一直重複,根本就沒有消失過,妄然想取代這個立場,也是不可能的。

蘇格拉底、柏拉圖、笛卡爾等都是這個立場的代表。

孔子、老子、孟子等也是其代表。

這個立場生髮出來的是一種大局觀,或叫全體觀,是對整個世界的一種觀看和理解。

好像我們能跳出這個世界,在世界之外來看世界。

我們能跳出人類的歷史,在歷史之外看歷史。

就像寫小說,作者是上帝,知悉所有角色的心理和底細。

在過去,這個立場的提供者是:哲學、宗教等,現在是科學了。

所以,科學是一種新的宗教,另類的哲學,是一種集成者。

在提供超然立場這個角度,科學仍舊是很多人不信任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