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还可以这样搜集

最近正在看一本书,刚看了一点就让我茅塞顿开,实实在在的能解决我的问题。

参加日更活动时,每天都要为那几百字挠头,挖心挠肺,搜肠刮肚才能凑出一篇,还净是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常常怀疑,天天记些流水账会对写作有什么帮助。

可是平凡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哪来那么多的激情澎湃?没有素材可写,这应该是初学者的通病吧。

其实,并非我们没有素材可写,只是缺少发现它的能力而已。在你去上班的路上,看见一群人围着,走近了发现是一起车祸。如果是我写的话肯定会如实的描述出来,比如肇事者哀叹连连,比如受伤者痛苦而又狰狞的脸,比如围观者的指指点点,一个细节都不会放过。可是这也就比小学生的记叙文稍微好点,就像是温吐水一样,怎么会有人愿意看?

我在那本书里找到一个方法,发现一个新鲜事物以后,多写几个假如。还是以上班路上的车祸为例。

假如,肇事者宿醉未醒,大脑反应慢,刹车不及时造成的车祸。那么什么样的酒局会喝成这样?是同学聚会还是商业应酬?参与者都是什么人?

假如,肇事者开车时打电话,因为分心造成的车祸。那么是什么样的电话让他如此分心?电话的那头是谁,让他不得不在开车时接电话。

假如,这是个仇杀现场,是什么样的仇恨可以让人失去理智,光天化日之下做出极端的事情?

……

多写几个假如,再选一个最好的,然后再去联想发挥,一篇小说就这样成了。

这个方法我也在蔡骏的书里也见过,只不过这本书里是让你联想人或者事,而蔡骏是用物体联想。据说,蔡骏有本小说就是街边一条带血的丝巾引发的灵感。

不管怎么着,方法是相同的,只要坚持,总会有所收获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