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彩雲南到多彩貴州(九)

113      早上起來一看天空果然陰沉沉的,走出旅館居然還下起了飛毛細雨。我們早就知道今天會下雨,原本是要安排昨天來青巖古鎮,今天下雨就去室內參觀博物館。可是查看日曆今天週一,博物館週一都休息閉館(這個我們曾經在國外失誤過),只好在週日先去參觀博物館。在外旅行我們不能左右天氣,只能合理安排遊覽順序。

昨天朋友圈有朋友提醒我去花溪看看,打開地圖,青巖鎮就在花溪區。知道花溪是貴陽的屬地,還是幾十年前在單位上班時負責收訂報刊雜誌,其中有個《花溪少年》被單位同事的孩子訂了,那時候起我就知道貴陽有個花溪。

去貴陽前不久,央視《中國地名大會》欄目比賽有一個“闖天梯”環節,其中一名實力相當不錯的選手,闖到第四關問題:“花溪牛肉粉的花溪是哪個省份的”?他居然不知道沒有答出來。當時我就替他遺憾不止,花溪的牛肉粉很出名,不過我並沒有喫過。今天去青巖鎮,介紹各類小喫名單中,似乎沒有牛肉麪。

從旅館去青巖鎮比較遠,不能直達,必須要轉一趟公交。第一程公交到達203路必經的一家大型建材市場(名字忘記了),下車後等待從火車站開來的203路公交,估計50分鐘才能抵達青巖鎮。

出來得早沒來得及喫早餐,因爲等車也不敢走遠,就近路邊攤喫一碗米粉(對面有花溪牛肉粉)。等了大約20多分鐘203路終於來了,車上幾乎坐滿,不是人滿而是行李堆滿了,連過道上都是。快過年了,外出務工的農民都趕回家準備過年,我們站了幾站才坐下座位。

青巖古鎮位於貴陽市南郊花溪區,距離貴陽市29公里。是貴陽市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人文歷史底蘊深厚,地域特色頗具魅力。青巖古鎮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因明朝屯兵而建鎮,以青色的岩石而得名,是一座因軍事城防演化而來的山地兵城,素有貴陽“南大門”之稱。

這一路都在修路,花溪大道在擴建,據說從原來的雙向4車道擴建成雙向8車道。沿途看到這個改建工程規模宏大,快過年了都還有那麼多工人在工作。汽車經過貴州民族大學,有幾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下車。校門口建了一座天橋,在建的軌道交通三號線從學校通過,過幾年再來這個地方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天路程雖然很長,又因修路老在停車,但是坐在車上觀賞途中各景觀並不覺得難受。擴建工程施工段在出城的花溪社區周邊,走出那片區域後就是全新的油路,豁然寬闊,雙向八車道的花溪大道延長線一直到青巖鎮附近才分道。

上午10點多鐘終於抵達青巖鎮。跟之前看網友遊記反差太大的是今天幾乎沒人,冷清的街道,稀少的遊人。店家並沒有因爲人少而缺少熱情,誘人的喫食緊鄰着街道,從旁經過,我這從不會好喫的老太太也終難禁得住誘惑,買了豆腐丸子邊走邊喫。先知道就不該在來的時候喫早點,留着肚子來這裏喫小喫多美啊!

小鎮是要收門票的,套票80元/人,含10個小景點。雖然60歲以上老人可以不買套票,但是小景點只有70歲以上才免票。不久就陸續有遊客過來了,上午走在古鎮小街上就可以看到舉着小旗的導遊帶來團隊。滿大街的滷豬腳香氣,各種小喫五顏六色,店主熱情地吆喝進店品嚐。

10個小景點就是將與古鎮曾經有過一點聯繫的名人故居,各種牌坊,狀元府邸等整理出來,專供遊人參觀。石牌坊 歷史上,青巖古城四門內外有八座牌坊,現保存的只有南門外的“周王氏媳劉氏節孝坊”、南門內的“趙理倫百壽坊”和北門外的“趙彩章百壽坊”三座。

背街是青巖最具特色的一條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經過幾百年的沖刷、磨礪,已光可鑑人,如鏡面般泛着青黑的光芒,給街巷帶來一種獨特的時空感與神祕感。街邊都是層層片石壘起的院牆,路窄而幽靜,沿山勢起伏,是攝影的絕佳地點。背街附近也是景點比較集中的地方。

出發前看遊記印象最深的是古鎮一座古城牆,雖然是後修的但還是好奇,這麼個偏遠小鎮居然還有古城牆。找到那裏一看,跟別人拍的照一比較,夏季來的時候城牆上人滿爲患,如今零零散散幾個遊人多隻在半山腰看看。倒是還有幾個愛漂亮的“大媽”,不顧北風呼號地在哪裏擺着各種姿勢,用各種裝飾拍照。

老伴說我們沒必要爬上去了,冬天即使爬上烽火臺最高處,俯瞰古鎮也顯不出美感來(爬上去就是爲了在高處俯瞰古鎮)。我也就作罷,圍着城牆轉了一小段就折回來了。古鎮還在周邊擴建,統一規劃的都是仿古建築。

青巖滷豬腳,又名狀元蹄。制此滷豬腳,需選農村飼養一歲左右的豬之蹄,取十餘種名貴中藥入味,經文火溫煨,精心滷製,喫時再輔以青巖特產的雙花醋調製蘸汁,入口肥而不膩,糯香滋潤,酸辣味美。

但凡來青巖鎮幾乎沒有不喫滷豬腳的,滿大街隨處都是,真不知從哪裏下手。我本來就好這一口,只是近年牙口不怎麼好喫得少了。南門城牆返回就近找了一家,28元一斤。擔心咬不動特意問了店家是否煮得pa(雲貴川方言,意思就是煮爛)了?人家說你想喫哪樣的都有。於是我倆一人一斤挑了煮得最爛的豬腳,一人一碗“糕粑稀飯”就是午餐了。


昨晚叨叨就說讓我們去青巖鎮除了喫豬腳一定還要喫糕粑稀飯。這糕粑稀飯就是用紫糯米做的糕,喫之前放在煮水的茶壺嘴上,利用蒸汽加熱泡軟,然後加些瓜子仁、芝麻、蜜餞之類的輔料,調好藕粉用開水化開成糊狀跟粥一樣。

這樣喫下來已經很飽了,如果是喫貨,還可以多品嚐幾樣小喫。本來貴陽的小喫我就很青睞,感覺比昆明的好喫些。

中午以後雖沒有出太陽,但是已經不再下雨。需要另外買票的小景點老伴進去了幾個,我就沒有光顧了,畢竟人爲的太多。下午4點左右也該返回了,公交站隨時有車去市裏,稍等一會就開車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