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產品人的職業發展之悟

對於職業的發展和工作的選擇,似乎總會在不同階段出現不同的問題。不論是我臨近畢業即將踏入社會,還是選擇第一份工作、第一次跳槽,即便現在當認真想想未來5-10年的職業生涯時,也不免生起一絲迷茫。

所以趁着這次疫情的時間,給自己按下了暫停鍵,好好思考了下這個問題。這篇文章不會太長,也不知道這些問題是不是普適的,權當對這段時間思考的一個總結吧。

你我都可能是奧德修斯

奧德修斯是荷馬所作史詩《奧德賽》中的主人公,他在大海中漂流探險了十年,歷經種種困難險阻,最終確認了自己的國,回到故鄉伊薩卡。之後大家將這樣一段離開學校、家庭,在社會上不斷漂泊,最終認清自己的命運,確認人生目標的時期稱爲“奧德賽時期”。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多少都會有這樣一段奧德賽時期。結束求學生涯,踏入社會,從一種穩定的狀態中走出來,面對各種不確定,開始一段或許短暫,或許漫長的漂泊。在這場漂泊中,我們會如奧德修斯一樣,遭遇希望和失望,順境和逆境,誘惑與迷茫。最終我們也會如奧德修斯一樣,將一切看得通透,確認自己得國,不再漂泊,從此正式成年。之後你會堅定不移地守護自己的國,也許是一份事業,一個家庭,一件事,一個人。而在那之前,只要你依舊漂泊,依舊在尋覓,依舊無法確定自己的國自己的世界,無論是18歲、30歲,還是40歲,你都還處於奧德賽時期,不算成年。

這麼看來,雖然我已成家立業,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可仍然還在海上漂泊,只是離上岸應該越來越近了。以前會認爲自己是不安分、愛折騰,現在看不過是還沒成年罷了。

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兩種人。

一是早早就找到了方向,確定了自己要做一輩子的事。他們可能在踏入職場不久,甚至學生時期就已經明確了自己的目標所向。二是能真正幹一行,愛一行的人。因爲若真是這樣,只要行業選擇沒有太大的問題,那理論上他們就只會幹一行。很可惜,我不屬於任何一種。一方面當年沒有那麼通透的覺悟,一方面內心又有自己的小堅持,導致至今無法上岸。

但人不可能在海上漂泊一生,你我終究也要找到自己的國,確定職業生涯的目標。

老三環 vs 新三環

坦白來講,我在剛開始工作時,除了明確想做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更多的規劃,就這樣稀裏糊塗的開始了漫長的漂泊之旅。之後逐漸形成了從個人興趣、能力擅長、行業發展三方面對當下及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進行判斷。幾年後,才發現這就是柯林斯提出的三環模型。又一次驗證了工具的重要性,不管是對個人,還是企業都不應閉門造成,重複發明輪子。想想若是在上學時便接收到這樣的知識,也不用自己慢慢在工作中悟出這樣的道理了,或許離確定目標又能更早一步吧。

和柯林斯三環模型類似,在選擇職業發展時,需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考慮。

1. 個人興趣:什麼事情是自己的熱情所在

2. 能力擅長:什麼事情是自己擅長,相對能做的更好的

3. 行業發展:什麼行業未來可能有更好的發展,能給個人帶來理想的經濟等方面的回報

對這三環,也有優先級的區分。我通常認爲個人興趣的優先級是最高的,因爲這是能持續給你帶來動力的源泉。其次是行業發展,因爲相信大家都懂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道理。最後是能力擅長,因爲這本就是個人應該也可以去努力彌補的一環。對於擅長,天賦自然也很重要,不過我們很多人錯誤的理解了天賦,而且說實話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還不到需要拼天賦的時候,原因如下。

通常高天賦者和普通人是在付出足夠努力後纔會慢慢拉開差距,而不是天然就具備比普通人更高的水平。

因此,三個圓之間的交集部分是最理想的工作。其次,可選擇興趣與行業交集部分的工作,並儘快提升該工作所需的能力。

在該三環的指導下,我調整過所從事的領域,也換過工作,也慢慢意識到傳統三環模型可能存在的不足和侷限性,雖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還沒有完整地理解該模型。至此,我將該三環模型稱爲老三環。

在老三環中,我踩中的第一個陷阱就是個人興趣。雖然都是興趣,但務必要區分愛好(hobby)激情(passion)夢想(dream)理想(ideal)。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我們往往忽略了自己是不是合適的學生。

你可知道,愛因斯坦最大的興趣不是數學也不是物理,而是小提琴。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曾經說過,如果自己沒有成爲一名科學家,他肯定會做一位音樂家。他對音樂的熱愛程度,也遠超我們常人所謂的興趣愛好,甚至不僅僅是副業這麼簡單。事實上,愛因斯坦拉了一輩子小提琴,然而他的演奏水平卻讓人不敢恭維。關於愛因斯坦和他的小提琴的段子網上也可以找到很多。如果愛因斯坦堅持了自己的興趣和童年時的夢想,那麼世界上只會多了一位平庸的音樂家,卻少了一位傑出的科學巨人。要是愛因斯坦也用老三環去判斷自己的職業道路,或許真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對於我個人,職業生涯中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過於追求興趣。出於對遊戲的熱愛,在沒有進行足夠考慮的情況下,便接受了騰訊的offer,去騰訊互娛從事了遊戲相關的工作。若是用三環模型判斷,似乎這怎麼都會是很好的選擇吧。問題是,三環模型成功指導了我們的職業選擇,但卻無法指導我們的工作方式。甚至由於我把興趣放在了首位,對於工作顯得過於理想化了,進而也影響了自己的工作態度和方式方法。回頭來看,個人對於遊戲,更多的是興趣愛好,而不是職業上的熱情;是一個心底的夢想,而不是職業上的理想。另一方面,在騰訊從事的是偏平臺方對項目組的支持工作,也並非實際融入到遊戲製作中。正是因爲完全的興趣導向,才導致自己無法調整這種偏差,直接的反映就是在工作中的產出和個人的感受上。從那時起,開始頻繁的整晚失眠,焦慮和壓抑。但這和崗位沒有關係,和工作內容也沒有關係,和平臺更沒有關係。根本原因,是無法與自己和解。

而上一個追逐夢想的羅老師,已經不得不通過直播帶貨還債了。殘酷的是,這並不是一個笑話。

不論是愛因斯坦的故事,還是我個人的親身經歷,都說明了一個道理:不加限制的興趣不一定可靠。

在認識到老三環的侷限性後,我逐步形成了也許更實際的判斷標準:從崗位、平臺、時機三方面進行權衡,且稱爲我的新三環吧。

通過新三環模型,我會從下面三個方面重新審視對職業的選擇和對工作的態度。

崗位

工作崗位及工作內容。崗位是高度職業化的、角色化的,是相對穩定的因素,有更具體地範圍,也比較好確定下來。雖然身邊也有職業發生變化的例子,比如有研發轉爲產品經理的,也有項目經理轉爲研發的。但通常並不是在同層級上的,而是有層級的提升,並且可以看出兩個崗位間的延續性。隨着年限、經驗和能力的提升,崗位(主要是背後的工作內容)應該越來越固化。

平臺

和老三環中的行業發展一樣,我們依舊要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只不過平臺要比行業更具體。在一二三流的公司都有經歷過之後,我愈發感覺到個人的渺小。在任何中大型的公司中,最優秀的員工也可能只是大船裏最棒的水手,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航行的速度和方向,但仍很難在關鍵時刻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何況我們更多人只是普通的大多數,千萬不要過分信任自己的能力,以及可以在團隊中發揮的價值。

雖然優秀的人才在任何團隊都存在,但從統計學上來講,一流公司人員的平均素質肯定是更高的。公司分成一二三流,和大學分爲一二三本,或許是一個道理。至於究竟是一二三流的人造就了一二三流的機構,還是一二三流的機構培養了一二三流的人,我可能想不通,也不糾結。我只知道,努力加入一流團隊,和一流的人共事,纔是更正確的選擇。

所以,選擇平臺也應遵循槓鈴法則。要麼加入一流的公司,在更大更優秀的平臺上發揮自己的價值;要麼慎重選擇自己創業或加入初創團隊,博取高回報。而選擇一家中不溜的企業,除了也許可獲得一份較高的薪水,在我看來沒有任何意義。但必須認識到,一時的薪酬提升,帶給你的滿足感是短暫的。而職業生涯是場馬拉松,當你把這份薪水放到更大更長遠的時空中去評價,就會發現它的微不足道。

時機

成功進入一流的平臺,代表你獲得了一個高起點,這是你的基線。而加入的時機,很可能決定你上升的速度和天花板,這是你的極限。畢竟,我相信看這篇文章的大部分人和我一樣,並不只是圖一份穩定的工作。否則在大公司內,謀份安穩的鐵飯碗,便可安心養老了(雖然現在鐵飯碗越來越少了)。

假設你進入了一流的公司,但在一個已經處於穩態的團隊,那意味着你的上升通道很可能已經被關閉了。沒有新的契機,團隊不會有擴張,大家彼此共同維繫着穩定的結構,做着高確定性的事。你進來在哪兒,基本也就在哪兒了。即便出現新機會,雖然一流的公司會綜合考慮個人能力和成就貢獻的因素,但大概率仍存在一定的論資排輩。還是那句話,你我都是普通人,憑什麼成爲例外呢?

先明確一點,我們不以公司規模判斷一二三流。因此,若能加入一個處於上升期的靠譜公司,或者是內部的一個新項目,都有可能加速個人的上升,這種上升既包括內在的能力,也有外在的回報。所以我一直比喻這是拿公司的錢,創自己的業。當然,時機的把握相較於選擇個人職業和公司平臺要困難很多。沒有任何團隊可以100%確定自己的項目就能做成,騰訊也會放棄微博,阿里也會做砸來往。但我仍建議年輕人這樣選擇,多去嘗試,即便項目最終不成功,個人在這種從0到1的經歷中,收穫的成長也是無價的。

新三環模型,是更加實際的判斷標準,那興趣是否就被拋棄了呢?坦白講,在一定程度上是這樣的。但其實,個人興趣在一開始就被融入到了自己的職業中了,你選擇的崗位和崗位負責的工作內容,一定是自己所熱愛的。

我曾經的夢想,它很美好,很純潔,不摻雜任何雜質,也因此才很幼稚。也許在許多年後,當有條件,也可以單純地去追尋夢想時,我會再去圓這個夢。但當下,我們需要的可能是找到自己的理想,併爲之奮鬥。

發生這種觀念的轉變,我想,這可能就是生活吧,也可能是成爲了一個成熟的職場人的標誌。

給你,也是給自己的忠告

道理說起來很簡單,但只有真正經歷過,纔會有感性的認知。正如梁寧老師所說,身體最敏感的器官是傷口,只有痛過,纔會銘記。所以最後,就再寫上幾條,也許是忠告的話吧。裏面有反思,有覺悟,也有教訓。

1. 避免情緒化的決定

無論何時,不要讓情緒對自己的工作產生影響。這裏的情緒,可能源自在工作中遇到的人或事,也有可能是在工作之外的反饋。但都不該帶到工作中來,尤其是不要對自己的職業決策造成影響。

壞的情緒對工作的影響,大家多少能意識到。需要警惕的是,好的情緒同樣存在負面影響的可能。在愉悅的狀態下(升職加薪、家庭和睦、愛情美滿……),可能做出過於樂觀且草率的決定。前面提到過我在職業生涯中犯的第二個錯誤,這裏說的便是第一個了。在非常長時間的一段愉悅的狀態下,我被情緒主導,做出的一次跳槽的決定,事後被證明是錯誤的,甚至到現在都還在爲當時的決定還債。

所以在職場中和考慮職業發展問題時,永遠不要讓自己變成一個情緒人,永遠保持理智和冷靜,多做慢思考,避免情緒化的決策。在你我還沒有那麼牛逼之前,記得時刻提醒自己,我是一臺沒有感情的工作機器。

2. 做事情不要設限

很多時候我們認爲自己已經做的足夠好了,但很可能只是在自己的工作範圍內做的足夠好。而企業是團隊合作下的產物,特別是在大公司內,跨部門跨事業羣的協同都很正常。如果每個人都只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項目最終難有大成。所以,不如我們站出來,站在更高的層次思考整盤棋。做棋手,而不要做棋子,即便是某一顆很關鍵的棋子。

在過去某個項目中,我自認爲已經做到了足夠好。搭建了邏輯嚴密的架構,設計了體驗良好的產品,規劃了科學合適的roadmap,也帶領產品和研發團隊高效率高強度完成了任務。甚至最後的數據表現,也非常具有說服力。可最終整個項目還是沒有得到公司重視,最後不了了之。現在回想,真的已經做到最好了嗎?應該不是的。整個項目過程中,我們都以爲只要做出好產品,拿到好數據,就算是成功了。也許這就是一個產品經理的思維侷限吧。於是我們忽略了與項目有密切聯繫的合作方,運營,市場等協同部門。更重要的是,作爲一個部門級重點項目,本質上仍是自下而上的,對部門再重要,在老闆那裏也是要先打個問號的。於是我們只是按部就班的開溝通會,定合作方案,定期給老闆彙報,以爲一切都在掌握中。可事實是要把事情做成,這樣遠遠不夠,合作部門是真實需求有沒有挖掘,老闆的真實想法有沒有洞悉,關鍵資源是否都能爭取到,等等問題,當時都沒有被很好的回答。嚴格來說,這些似乎都不是一個產品owner的工作,團隊還有項目經理,有產品總監,他們會承擔更多其他方面的職責。但做這些事情對項目成功是否有幫助?如果是有,不要多想,去做就是了。畢竟我們最終的目標是項目成功,沒必要給自己設限只能做什麼,也沒必要過於循規蹈矩。所有有助於你成功的事,都值得去嘗試;所有有助於你成功的人,都值得去接觸。

3. 排除一切人的因素

這可能是年輕人最容易踩的坑之一。因爲遇到讓自己不順心的人,而影響自己的工作,甚至因爲不爽誰誰的原因辭職的也大有人在。要理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很正常。這個世界上也必然存在各式各樣的人,也要接受他們會均勻分佈在任何一家公司。因此你的團隊內會有優秀的人,也會有平庸的人,會有你欣賞的人,也會有你厭惡的人。

會與我們產生矛盾的人,通常是在工作中有一定聯繫的人,可能是合作的夥伴,可能是領導,可能是下屬。在你不滿某人時,無論你在什麼位置上,請務必記住: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反省自身原因,永遠是第一要務,再去確認是否是對方的問題。其實人際的交往關係,如同愛情,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合不合適。任何人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集體,即便是差勁的人,也能找到一波烏合之衆,同流合污。所以我們也不要奢望能和所有人搞好關係,而應該儘快找到自己的歸屬。

雖然人各不同,但以我個人的經驗判斷,一流公司內人員的整體素質還是會更高一些,再一次說明了平臺的重要性。如果你因爲人的原因工作的很不開心,或許可以看看自己的組織屬於幾流。這些年來,我見的人越多,越是發現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要說沒碰到讓自己噁心的人是不可能的。我以爲成熟的另一個標準就是,接受一切不美好的人和事的存在。我接受他們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存在,我不會設想去和他們做朋友,也不會主動去和他們對抗,我會選擇在內心忽略他們對我的影響。就如《軍事聯盟》中司馬懿所說:“臣一路行來,沒有敵人,看見的只有朋友和師長。”並非敵人不存在,只是他忽略掉了,甚至將人與品剝離開來,能看到其身上值得學習和尊敬的點。

如果真碰上繞不過去的人,比如你的領導。請先確認是否只是你們不合,如果是,請先諸己,並不要設限地去想辦法解決。因爲這本質上不是人的問題,而是事的問題。如果這是大家的普遍認知,相信我,他不會在這個位置上坐太久了。因爲領導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幫助下屬成功,若下屬對其有一致的反感,那多半是個不合格的領導,問題遲早會爆發。這是他的問題,而不是你的問題了。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要知道職業生涯是一場馬拉松,而非百米賽跑,一時的輸贏在更大的時空下看實則微不足道。比起贏在起跑線上的說法,我更信奉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後的厚積薄發。願你我最終都能確認自己人生的目標,找到屬於自己的國。


願我們都是伍佰老師筆下的小女孩~

《小妹》——伍佰&China Blue

在春天花開時候

你說你就要遠走

去尋找屬於你的天空

在夏天大海遼闊

你心中充滿笑容

像野馬奔跑在草原中

一瞬間來到秋天

落葉悲悽地改變

你淚奔 死命跟我求救

當冬天溫暖太陽

潑灑在你的臉龐

你微笑說要全部重新來過

那人生會轉呀轉,轉呀轉

四季的風景也換呀換 換呀換

不同的世界還是一樣的簡單

有時候開心有時候遍體鱗傷

或許我們都對自己太過勉強

要哭要笑就暢快的大喊出來

所有你經歷也許我不能承受

我知道你一直是個堅強小女孩

噢 你的人生需要你獨自體驗

這對你來說確實有一點殘酷

生命的美妙因爲它飽含煎熬

希望你會了解~

我的小妹~


歡迎關注公衆號:羅老師別這樣

公衆號將持續更新深度學習筆記及個人心得,不輕易更新,但更新一定保證價值,望你和作者共同進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