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年少不屑方鴻漸,年長才知我是他

楊絳先生給《圍城》寫過一句話: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正是由於這句話,在高二暑假讀了這本書,未諳世事的我,覺得方鴻漸對於心愛的人不主動爭取,輕易放棄;對待事業更是隨波逐流,無個人主見,實在是我輩唾棄之“楷模”,我也認爲這本書就是給世人以警醒——“做人不能方鴻漸”。

正如書中趙辛楣的評價:你這個人不壞,但是無用。通篇看來,他的可貴之處是仍保持着一點點赤子之心,所以與整個圈子格格不入,他做什麼事都是隨遇而安,沒什麼人生規劃,也無大志向,覺得一切都是無所謂,可算是那個年代的犬儒主義者。

他愛一派純真的唐曉芙,不愛矯揉造作的蘇文紈。稀裏糊塗的失戀,稀裏糊塗的結婚,稀裏糊塗的繼續過着日子。

可是,誰又不是在稀裏糊塗的奢望着生活呢?就像圍城裏的人生三座城:婚姻、事業和自我認同。很多人逃開了前兩樣,卻逃不開認同感和歸屬感的追求,最後不得不努力活成別人期待的模樣。錢老不是守城人,他並不在乎你是否進城,他只是給“城”畫地圖的人。

 01

朋友突然找我喝酒,說是暗戀幾年的女生結婚了。很突然,刷朋友圈才知道人家已經舉辦婚禮,他以爲等到自己足夠優秀時的表白如今也成了遺憾。其實我明白,哪怕被拒絕了,自己也努力過。

而現實是一次表白都沒有,空留遺憾。也許,每一個男人的青春都有一位愛而不得的姑娘。

方鴻漸從國外回來,在船上遇到了有夫之婦鮑小姐,鮑小姐暴露且時尚的穿着立刻吸引了他,兩人也在船上發生了一段不清不楚的感情糾葛,算不上一見鍾情,只是孤獨的兩人相互陪伴罷了。

到上海後,蘇小姐對方鴻漸又產生了情意。用書中的話講:蘇小姐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了,不肯隨便施予。現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捨不得穿,鎖在箱裏,過一兩年忽然發現這衣服的樣子和花色都不時髦了,有些自悵自悔。

方鴻漸的出現,使得蘇小姐想把“這件衣服”推給他。可是,由於蘇小姐天生傲氣,方鴻漸對“這件衣服”接也不好,不接也不是,只能糊弄一二。

直到蘇小姐的表妹唐小姐出現,方鴻漸對唐小姐一見鍾情。因此,只能寫信給蘇小姐說明自己的心意。結果,憤怒的蘇小姐將他在船上與有夫之婦鬼混、住在已故未婚妻家中等不堪的事實添油加醋告訴了表妹唐小姐。

任何一個女人聽到這些,肯定會生氣,何況是那個要求“我愛的人,我要能夠佔領他整個生命,他在遇到我之前,沒有過去,留着空白等待我”的唐小姐。方鴻漸雖然心有不甘,卻無可奈何。有人說,錢老應該讓唐小姐和方鴻漸在一起,然後婚後生活的柴米油鹽等突出各種矛盾,從而形成婚姻的“圍城”。

可是,錢老終究是偏愛唐小姐的,在後續的篇章沒有讓唐小姐出現,從而保存住了唐小姐的那份美好。就像每個男人青春歲月中那個姑娘一樣,美好的在記憶裏就足夠了。

在去三閭大學的路上,認識了孫小姐。就像書中所說:經過長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討厭的人,纔可結交做朋友。兩人經歷一番波折,終於和孫小姐結了婚。兩人婚後也爲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無數,更是困於謀生和夫妻瑣屑的矛盾中,最後徹底鬧翻。

書裏說:有兩種喫葡萄的人,第一種人從每串裏最好的開始喫,每喫一顆就是所剩的葡萄裏最好的一顆;第二種人從每串裏最壞的一顆,每喫一顆就是所剩的葡萄裏最壞的一顆,問題是你如何看這兩種喫葡萄的人。

第一種人樂觀,因爲他喫的總是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爲他喫的總是最壞的。不過事實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而第一種人只剩下回憶。悲觀的人深陷回憶,樂觀的人總是願意相信會有苦盡甘來的一天。

婚姻就像是這樣的一串葡萄,總有更好的一顆,最好的卻只有一顆,留着做希望!

對於方鴻漸來說,鮑小姐代表肉體和誘惑,唐小姐代表真愛和夢想,孫小姐代表一個令人難以順應卻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至於蘇小姐,雖然他“喜歡”過方鴻漸,但方鴻漸對她也只有遠離,她該是他的無奈和羈絆。

02

畢業後,我順利進入一家國企,看似是很多人羨慕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由於剛進入公司,領導給我安排一位師傅,教我熟悉業務和工作流程。

慢慢和師傅也就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師傅比我大一輪,他教我如何做活動,如何做業務報表。三個月轉瞬即過,我也融入到公司。就像對初戀的美好想象一樣,第一份工作的融入讓我對這份美好消磨殆盡。

由於和師傅天天接觸,自然就成了最爲親近的人。師傅在這個公司十年了,在我的眼裏,師傅有想法,有能力,還告訴我很多道理。很慶幸,社會的第一位老師就遇到了他。

公司領導是每三年選拔一次,本以爲這一次師傅勝券在握,可是結果令人大跌眼鏡,是一位沉默寡言業績一般的同事。我私底下就打不平,師傅卻笑着說沒事,因爲他比我聽話。就是這樣一個系統,不允許他人說“不”的內部系統。

又過了一段時間,師傅突然說自己要辭職了,問我的打算。我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師傅走了,我在這個公司也是很難有前景的,可是我內心有點恍惚的,當時和衆多求職者競爭的面試場景歷歷在目,也有同學進入一些小公司的,每個月工資能按時發下來都是奢望。

讓我想起了方鴻漸,他回國後,在國外荒廢了四年,博士證書都是買的。由於局勢動盪,一時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從未謀面就因病去世的未婚妻家裏開了一家小銀行,只好去“岳父”的銀行工作。

可是終究是寄人籬下,就像是一直自由翱翔的鳥兒,突然不得不低頭在“他人的屋檐下”。在此期間,也受到“岳母”和“小舅子”的冷嘲熱諷。因爲誤被趙辛楣當作情敵,讓他去三閭大學做教授,從而遠離蘇小姐。

由於對唐小姐愛而不得,方鴻漸也心死如灰,正好去三閭大學遠離傷心之地。在途中,他和趙辛楣也意外成爲好朋友。

三閭大學就是一個濃縮的社會剪影,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在校長給的電報裏,答應給她教授職位,卻給安排了副教授,雖然心中不忿,可是想到自己造假文憑,只能將這個苦果嚥下。

方鴻漸自命清高,不去巴結上司,不屑於與李梅亭那樣的人交往,一生視爲污點的假文憑是心中的羞恥,卻發現韓學愈卻拿着同樣的假文憑招搖,那又怎麼樣呢?

後來,趙辛楣離開三閭大學,方鴻漸的地位也變得很尷尬。同時也受到各種排擠,自然在這裏他也是呆不下去了。即便離開三閭大學回到上海到報館謀事,也不過是從一個圍城進入另一個更大點的圍城,同樣掙脫不開。

想到如今自己的際遇,不得不感嘆世事變遷,人在此中做出的不得已的選擇,迫於現實主義的無奈。方鴻漸身上具備太多隨處可見的普通人的影子。遠非大奸大惡之輩,而是普通的怯弱、被動、面對現實的隨波逐流。

在師傅離開的第二天,我也遞上了辭呈。師傅問我是否願意跟着他幹,我想到了趙辛楣,因爲失戀,和方鴻漸一起自我放逐到三閭大學,但他是積極的,爲了去增加人生經歷的。

他的心態跟方鴻漸則完全不同。對蘇小姐他失戀後的態度是:以爲她看上的人必定了不得,結果看到她嫁了這樣的人,說實話,有這樣眼光的女人就不配嫁我趙辛楣!這樣的心態,是多麼的自信。這纔是個男人。所以他很快就走出失戀的陰影,事業越來越順,並找到一位很好的女孩結婚。

趙薇說過,人生的底色就是悲哀,我們做很多事的目的,就是不斷地衝淡這悲哀。在趙辛楣身上我看到了這樣的力量,他積極的心態,果斷的性格,在這層底色上面畫出了不一樣的色彩。

而方鴻漸,有很多性格的弱點,時代的不幸同時也加劇了他的不幸。圍城,終究是方鴻漸心的圍城,他衝不出“心的圍城”,不敢有所跨越,所以總是失敗。

人,要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我拒絕了師傅,我想要去自己闖一下,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出自己的人生。

03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人物的描寫,讓人印象深刻。比如自恃清高,虛僞做作的蘇文紈;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校長高松年;外形木訥內心狡詐的假洋博士韓學愈;混跡學校的舊官僚汪處厚;吹牛拍馬,淺薄猥瑣的小人陸子瀟;宵小之徒李梅亭、顧爾謙等人都是這座城中的一個小小的元素。

作者筆下的社會引誘着這些人在追求和實現自我價值過程中,不斷經歷艱難曲折,不斷努力也只能以失敗告終,最終一步步向絕望的深淵走去,向一個個圍城裏走去。

婚姻自是圍城,人性弱點亦是圍城,生活、精神,處處有困境。人生就是受困又不斷突破的過程,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夠突圍而出,才能夠不爲自己所困。

方鴻漸的悲劇一定意義上是其性格造成的,但是他偏偏又是主角,現在我才懂得,他太“普遍”了,他這樣的人,無論以前,現在抑或是未來,在你我身邊或者就是你和我。

又讀了一遍圍城,才發現年輕的時候以爲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其實是讀不懂書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