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正念》读书笔记

【序】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林语堂

《图解正念》蓝梅著

上架时间:2019-09-29

来自OPPO“书城”APP

    2500年前,佛陀开示了成就正道的单一道路——四念处。

    四念处即正念,为佛教八正道之一。是活在当下的智慧。是念兹在兹,念念分明。

    正念在现代心理学上的应用。正念修行

    传说佛陀在悟道之时,生出了这样的想法:“使众生得以净化,消除悲伤和忧愁,减少痛苦和忧虑,成就正道,证得涅槃,单一的道路就是四念处。

    《大念处经》成为当代心理治疗界最有影响力的佛教经典。

    正念即不眷恋过去,也不攀缘未来,系念于当下,时刻保持清醒的觉知。佛法讲:“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如果我们能安住于正念上,身心就会很安定,人的一生也一定是愉快光明的。

    古诗云:“尽日寻香不见香,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香在枝头已十分。”

    如果能秉持正念,保持内心的觉知,像水底的一块卵石一样静观风生水起、千帆过尽,把所有的妄念、诱惑挡在心门之外,心就不会被散乱和失念所占据。

    正念就如一个尽忠职守的看门人,给心以妥善的保护,活在当下才是心灵平静样和、烦恼痛苦得以去除的源头。

    念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注意力,简单地说,就是把心或意识放在某一件事物之上。

£关注和觉知

£记忆和忆念:记忆和经验往往会受到感情或智力的影响,形成某些偏见甚至与事实相悖的体验。我们的意识永远不可能像机器那样,将感情与理智钉是钉、铆是铆地分开,因此即使掺入了极少的错误因素,也可能导致记忆的扭曲,所以我们要修念,要修正念,这是认知事物的基础。

£念兹在兹

    保持觉照,清清楚楚地觉察当下的存在状态,专注子于当下,这就是念兹在兹。走路时便把走路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吃饭时便专心于碗中的食物,不要使心意四处飘走,一心觉察吃饭这件事情,这就是正念。

£念念分明

    正念还意味着要进行“有意识地觉察”,我们要主动地感觉事物的过程。

    “觉”就是觉悟、智慧的意思,在佛教中又称为菩提。

    我们经常处于一种身心分离、思绪纷乱的状态,手里做着一件事,心里却想着另外一件事。吃饭的时候想工作,工作的时候想下班去休闲,身心无法达到统一,这样便不是正念的状态,要在这样的状态中修定自然是很困难的。如果心中的念头与手边所做之事达到统一,正念相继,修定就会变得容易些。

£当下的法

    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了解我们的内心状态,对周遭发生的事情和环境有清醒的认识,这就是活在当下。

    如果我们对正在经历的事情麻木不仁,视而不见,或者对日常生活没有清楚的觉照,那么我们只会让生命的美好从身边悄然溜走,而那些痛苦的折磨倒像是洪水猛兽般吞噬我们的身心。

    比如我们喝茶,我们保有正念,把心放在喝茶这件事上,认真地觉察喝茶的动作、茶的味道,就会体味茶香,感受苦尽甘来的余韵,体会喝茶带给我们的喜悦。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保有正念,一任思绪起伏,忽而想着工作上的烦扰,忽而生起出外旅行的念头,完全忽略了当下正在做的喝茶这件事,那么恐怕到杯干茶尽之时,我们也无法真正体味其中的快乐。

£正念不是无念

    比如我们在喝茶,心中也没有想着其他不相关的一切事宜,但也没有体会喝茶的动作、过程,整个人陷入吊滞的状态中,又怎么能够体验喝茶的乐趣呢?

£体验生命每一刻

    修行不是呆板的、呆滞的,而是充满乐趣的事情。吃饭时想着吃饭,是要体验吃饭的美好;走路时想着走路,是要感受走路的快乐。活在当下,就是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刻。我们生命的每一刻都曾被认真地体验,这就是禅的境界。

£正念体验生命的美好

    正念带给我们的是健康的心态以及对生活的体验,只有随正念而行,才能真正体会生命的美好。

£正念保护自心

    当我们被悲伤、焦虑、嗔恨等困扰的时候,我们需要具有一定的定力来克服这些情绪。不是去抵制它们,而要用正念的觉知来认识它们,看清它们的本性。这种定力也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在观察和辨认一切正在发生的事物的过程中获得的,也就是从日常的正念修习中获得的。在这样的定力培养过程中,正念就像是一个老师,教导我们远离烦恼和痛苦的情绪,使我们的身心变得安详和彻底放松。

£顶竿杂技的启示

    从前,有一对在竹竿上表演特技的师徒,师傅用肩膀顶着一根长竹竿,而徒弟则要在竹竿上作表演。开始表演前,师傅对徒弟说:“你在竹竿上面表演的时候,要时时向下留意我、护着我,我在下面也会随时留意你、护着你,这样,我们上下彼此留意,彼此护着对方,在互相扶持之下,我们的表演必定万无一失。”

    但是徒弟却对师傅说:“师傅,这样不对!你应当专心护着你自己,将你应当做的做好,而我也应当专心护着我自己,做好我应当做的,我们各自做好自己的动作,这样表演才能完美。”

    师傅听了,觉得徒弟讲的也有道理,便说:“你说我们应当各自护着自己,我同意,但我的意思也是这样,因为护着自己,就不会妨碍别人,这就等于护着他人,如果他人都能自护,就不会来妨碍我,也等于是护着我。”

£获得正念的奇妙工具——禅修

    坐禅,盘坐或散坐,要点:(1)胸部要保持平正,背脊要直挺,不可弯腰驼背。无论采取什么坐姿,背部均不可倚靠他物。(2)放松全身的肌肉。(3)充沛的精力。

£什么是我执?

    我执包括我痴、我见、我慢、我爱,被称为四种根本烦恼。

    “自我”只是一种感觉,比如一本书,本身并不存在你我的差别,但我们将这本书买来之后,就会在其上附加“我”的标签。一旦确定这种感觉,这本书的损坏或丢失就会影响到我们。但在此之前,不论它发生什么变故,都不会对我们构成伤害。将这样的情况推而广之,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灾难发生,有很多人会遭遇挫折或离开人世,但我们只是感叹一下。但如果这些体验涉及切身的利益,如遭遇挫折的是“我”,离开人世的是“我”的亲人,那么痛苦和悲伤就会占据我们的心。

【终】《当我心量足够广大》

当我心量足够广大

你指责我

我感受到你的受伤

你讨好我

我看到你需要认可

你超理性

我体会你的脆弱和害怕

你打岔

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

当我心量足够广大

我的心没有防卫

所有力量

在我们之间自由流动

委屈,沮丧,内疚,悲伤,愤怒,痛苦

当他们自由流淌时

我在悲伤里感到温暖

在愤怒里发现力量

在痛苦里看到希望

当我心量足够广大

我的心没有攻击

我知道

当我不再伤害自己

便没有人

可以伤害我

我放下武器

敞开心

当我的心柔软起来

便在爱和慈悲里

与你明亮而温暖地相遇

原来,让心量广大

我只需要

看到我自己

我接纳我还不能做的

我欣赏我已经做到的

并且相信

走过这个历程

终究可以活出自己,

绽放自己。。。

                ——维吉尼亚·萨提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