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師有話說】哎呦喂,這就是研學旅遊! 尾聲

小時候,我最喜歡看動畫片,其中久看不膩的是《櫻桃小丸子》。

有一集,小丸子和同學們一起去參觀糖果工廠,我當時很是羨慕,心想哪一天學校也組織我們去參觀呢?這個美好的願望,在我小時候只是一個夢想,但在今天夢想照進現實。

2016年11月30日,國家發佈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遊的意見》,一股研學的風潮在社會上悄然興起。隨着學校和家長們的重視,越來越多的研學項目充斥在朋友圈、微博和新聞裏。

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巨大的市場利益讓研學項目呈現出兩極分化的局面。

第一種,價格高得驚人,動輒就是幾萬起。常用的噱頭有“NASA航天12日之旅”、“日本深度自然體驗營”等等。

第二種,價格倒是親民,但拿來活動行程一看,和旅遊區別也不大啊?爲什麼還要冠上“研學”的名頭呢?

我相信大家心中一定都會劃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一、究竟什麼是研學呢?

我們通常所說的“研學”其實是研學旅行的簡稱,他是由研究性學習和旅遊體驗兩部分組成,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

孩子們在參加研學旅行(以下簡稱“研學”)的過程中,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將學過的知識轉化成自身的能力,通過旅行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更重要的是,孩子們還要在研學中承擔責任、挑戰自我、感悟人生。

爲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案例。

今年清明節,我參加了一個遊戲闖關類的研學。活動中,孩子們的終極任務是押送一批黃金到總關卡,如果沒有意外發生,最先將貨物送到終點的隊伍就是冠軍。

說時遲那時快,路上突然出現了幾個金元寶。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將如何選擇呢?偷偷把金元寶藏起來?還是把金元寶交給老師?

隊伍中的孩子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麼辦。

有的孩子說:“交給老師吧!說不定能給咱們隊加分呢!”

有的孩子說:“又沒人要,算作咱們隊的吧!還能兌獎勵。”

還有的孩子,什麼都不說悄悄將金元寶藏了起來。

這個關卡考驗的是孩子們的“信用”,在孩子們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老師們記錄在案。在最後的評分中,一切謎底都將被揭開。

孩子們在平時生活中,接觸的人、事、物都比較單調。家長、老師們經常對他們說的就是“你要努力學習,不學習你可怎麼辦?長大端盤子去嗎?”孩子們在刻板的生活中,往往容易“厭學”;更嚴重的是孩子們探索的天性也被磨滅了。

在研學活動中呢?孩子們需要自己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他們的“自我”在團隊中一次次地磨合,一次次地擴展,從而培養出應對一切困難的“自信”

二、爲什麼要開展研學活動?


1、迫切:時代需求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VUCA—烏卡時代”,它具有不穩定(volatile)、不確定(uncertain)、複雜(complex)、模糊(ambiguous)的特性。也就是說,爲了應對劇烈變化又不穩定的社會結果,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爲了有效的補充學校教育的不足,注重人文體驗、素質培養的研學活動應運而生。

2、覺醒:以人爲本

現在,家長們經常會說:“孩子們真是太難管,他們什麼都知道。給他講一句道理,他能給我說十句!”

確實,互聯網的發展讓各種教育資源變得近在咫尺;大數據時代,讓曾經昂貴的課程變得親民起來。

家長動動手指、播播APP就能讓一個北京外國語學院的教授給孩子補習英語,翻翻公衆號就能知道全球的學科賽事。孩子們從小吸收的資訊、知識,遠遠超越了他們的父母甚至老師。

所以,家長與孩子之前的衝突看起來是家庭的矛盾。

實際上呢?是孩子們被大人們忽略的自主學習需求,是孩子們渴望個性的解放的強烈呼聲。

所以,隨着教育風向的轉變,以人爲本的教育形式必然崛起。

例如,紅極一時的“可汗學院”,他在短短時間內就在全球教育掀起了一股“翻轉課堂”的風潮。

“翻轉課堂”的精髓就是自主學習、有教無類。在翻轉模式下,學生能更專注、更主動的基於項目的學習,通過同學之間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小方法”。教師更多的時間是和每個學生交流,爲每個孩子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清單。

教育其實應該有多種形式,無論是應試教育、網絡教育還是微信教育。如果家長、老師們能夠跳出應試教育的框架,站在孩子們的立場上想想,從每個孩子的特點出發因材施教,教育出的孩子可能大不一樣。

3、發展:心、智、體全能模式

在這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達芬奇的故事。

達芬奇是一個著名畫家,同時他也是一個科學家、發明家和生物學家。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達芬奇因爲私生子的身份,從小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教育。他所有的知識都源於自學,通過不斷地觀察和探索,他組建了自己的知識體系,並且通過在實踐運用,最終成爲一代巨匠。

他的成功可以說是心、智、體潛能的完全激發、共同作用的結果。

研學活動也是一種讓“心、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形式。他打破了知識分科的界限,注重培養孩子們融合多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

闖關遊戲、團隊建設、體能考驗等多樣的活動形式讓不同性格的孩子個性得到釋放;突發狀況處理、責任分配等幫助孩子們自我認知不斷完善、內在領導力得到培養;活動總結、教師反饋等發展了孩子們自我界限意識,情商得到指數型提升。

孩子在習慣、認知、心性,德行,體質等方面都可以在活動中得到改善和提升。

三、一次好的研學應該具備什麼特點呢?

1、研驗並重

“研”指的是知識傳達、講授的部分,“驗”指的是體驗、遊戲的部分。一項好的研學活動應該二者兼備,這一點也是衡量研學活動價格的重要標準。

有些打着研學名義的旅遊活動,價格比較便宜。但內容的設置只有遊覽的部分,缺少了知識的傳授。

有些研學活動,“研”“驗”兩項活動配比均衡,價格就會相對較高了。

一些獨特渠道的研學活動,例如開頭提到的“NASA航天研學”就開到了天價。

所以,家長們在帶孩子參加研學活動時,要擦亮眼睛,多考察、多衡量,避免金錢和時間的浪費。

2、觸動心靈

在內容設置方面,一項好的研學活動至少要有一個"活動亮點“,用一個例子說明。

母親節時,觀禮了一個主題研學活動,內容是這樣的:

從早上開始,每個孩子需要在懷裏揣一個雞蛋並揹着10瓶水,在這一天的活動中水不能偷偷丟掉、雞蛋不能打破。

這一天,孩子們還要完成徒步2公里、爲媽媽們製作步搖、團扇的任務。可想而之,強度還是蠻大的!

活動結束時,孩子們終於拿掉了身上的10瓶水,不少孩子保護的雞蛋🥚還碎掉了。孩子們終於懂得了媽媽的辛苦,小小的雞蛋不就是幼小的自己嗎?

媽媽十月懷胎、小心呵護,冒着生命危險才帶給孩子生命。

這樣的研學活動有意思嗎?

我從每一個參與的孩子臉上,看到他們閃着亮晶晶光芒的眼睛,孩子們確實被觸動了。

其實,研學活動教育目的性比一般旅遊更強,但他進行的方式卻不能太直白。要通過一些任務、遊戲來表現,讓孩子們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成果(明白道理)。

一項好的研學活動,要特別注意各個環節之間的關聯性,有“起乘轉折”、有“隱藏任務”,最重要的是有“觸動人心”的亮點。

3、安全第一

放到最後是因爲這是重中之重,20%的活動,80%的安全。

除了在整個研學活動中確保孩子們的安全之外,還要準備應對意外情況的預案、急救的器材等。

尾聲

開展了半年的研學活動,磕磕絆絆、探索居多,終於有時間把小小總結一下啦。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家長、老師們做個借鑑參考。:)

寫得不好,多多指教。

附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