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焦慮不安,不如行動起來 一、對於未來,所有人都會感到不安 二、不要用主觀臆斷,推測未知的事 三、3個小妙招,把不安轉化爲動力 四、寫在最後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倉本聰是日本有名的電視劇編劇。

在廣播公司工作的四年期間,他一邊製作企劃書,一邊偷着寫劇本,向公司提交了無數次,被否決了無數次,依舊一個勁不斷地寫。倉本聰就是當時用的筆名。

最忙碌的兩年,每天只睡兩個小時,還患上了神經衰弱。所以,28歲的他,儘管收穫了名和利,還是選擇辭職,走上自由職業的道路。

編劇事業如火如荼地發展着,直到39歲那年,倉本聰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讓他一度以爲沒法做編劇,甚至萌生做貨車司機的想法。


當時他爲大河劇《勝海舟》執筆的過程中,與NHK發生衝突,從而退出劇組,移居北海道。這段北海道生活的經歷,使得他在1981年攜《北國之戀》歸來,獲獎無數。

後來,他在採訪中說道,NHK事情的發生,是他事業的轉折點,更讓他有了些許不安。在他看來,一部作品的走紅,必然受到大家的追捧。但這樣的追捧並不是好事。而且,他的孩童時期是在戰爭中度過的,居安思危的慣性思維,對事情會有深層次的思考。

這樣的思考,便是久世浩司在《復原力》裏說到的,不安帶來的積極作用,也就是警報功能和推動功能,促使倉本聰及時發現走紅的負面影響,用新環境新生活的方式,直麪人生的課題。

久世浩司在工作中,也曾遇到類似的事。他是前寶潔公司營銷主管,負責SK-2等品牌的管理、商品與廣告開發相關工作。之後又專攻復原力研究,創辦學校,將所有的經驗都寫入《復原力》。

這本書從客觀的角度,對不安心態做出全新解釋。不安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消極情緒,也是積極情緒。關鍵在於,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它,以及利用它。

利用的方法多種多樣,最好的是把不安轉化爲動力,讓其成爲工作生涯的轉折點,繼而獲得進步與成長,使人生踏上新的臺階,開始新的征程。

爲此,久世浩司提出不少實用的建議,比如嬰兒學步、提前做好準備等。雖不能完全解決不安的問題,但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不安,讓你得到新的能量。

若能把不安的源頭(失敗、逆境)當做經驗,從中汲取教訓,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復原力”。它既是克服困境的動力,也是不斷向上的生長力。

一、對於未來,所有人都會感到不安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難免有不安的情緒。

或來自失敗的不安,擔心未來的事不會順利,途中可能出現各種問題;或來自未知的不安,擔心第二天不知面臨什麼,乃至未來的每天又會發生什麼;或來自喪失的不安,擔心失去金錢、工作、愛情和朋友等自己重視的人和物。

一系列擔心,容易讓人喪失自信,沒有精神活力,甚至難以做出正確的決定。久世浩司在第一次被外派駐到國外工作時,就出現這樣的情況。

身體無法適應國外的生活,工作一團亂麻又毫無進展,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十分不好。他的兒子說,他的眼睛像幽靈一樣可怕。這才使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情況已經影響到身邊人,必須要做出改變了。

於是,他翻閱大量的書籍,參加各種研討會和講座,這才從中找到能量,也就是“復原力”。它被定義爲“面對困境、困難或沉重壓力時,自我適應的精神力和心理過程”。

換言之,在巨大壓力之下,依舊能調整好自己,向既定目標繼續前進。

這是因不安的消極作用,催生出了“復原力”,讓人充滿力量。而不安的積極作用,除了上文提到的警報功能和推動功能以外,還有激勵功能,即喚起行動的積極性。

作詞家秋元康和倉本聰一樣,也在事業高峯期時,選擇離開日本去美國學習。川村元氣在採訪他時認爲,這是秋元康有先見之明。


的確如此,秋元康表示,人要想進一步磨練自己的能力,得爲自己創造新環境。不要只在意眼下的工作,要關注二十年後想做什麼。

秋元康是29歲去美國的,但實際上,去之前的一年,他已經發現,自己沒有專業基礎。既沒有上過專業的學校,也沒有接受專業的訓練,是無法長期在這一行生存下去的。

一個人若想成爲參天大樹,埋在地下的根必須紮紮實實的。因此,他激流勇退。

你看,不安帶來的兩種影響,並無好壞之分。久世浩司和秋元康在面對不安時,沒有選擇迴避,而是採取積極地行動應對,這纔是正確對待不安的方式。

未來是飄忽不定的,所有人都會不安。與其把時間花在“想未來”這件事上,不如調整心態,讓未來“動”起來。

二、不要用主觀臆斷,推測未知的事

在心理學上,歪曲的認知被稱作臆斷。多是被過去的負面經歷灌輸出來的。

久世浩司在《復原力》裏說到,復原力訓練將臆斷分爲七個類型,都以“犬”命名。其中造成不安的是“擔心犬”和“死心犬”

兩種類型的犬,相同特徵是想法都很消極,總是憂慮無法把事做好,甚至覺得一旦失敗,以後所有的事,都是失敗的。

問到原因,或判斷依據,他們無法做出解釋,只是主觀認爲就是如此。這便是過去的負面經歷帶來的連環影響。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曾說過,不健康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相傳的是家庭模式,是教育方式,是人生軌跡,更是思維模式。

負面經歷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已足夠引起蝴蝶效應,讓人在成年後,依舊用兒時的慣性思維做相同的事,完全忽視認知迭代的重要性。

久世浩司給出的建議是,對“擔心犬”和“死心犬”加以訓練,讓其在重要的事情上,不會影響人的判斷。

訓練內容很簡單,只問自己三句話。是真的嗎?理解正確嗎?有其他看法嗎?這樣做的好處是,客觀、理性而全面地看待整件事,避免胡思亂想,做出錯誤的決定。

久世浩司的擔心犬就曾鬧騰過一次。一個前輩告訴他,上司A覺得他待人接物的方式有問題,前輩建議他改變一下。在他沒有去問上司A之前,擔心犬認爲他們之後無法共事,容易出現問題。

於是,按照上述方法,他重新審視問題,覺得並沒有那麼嚴重。後打電話詢問上司A,才找到問題的根源。兩人說開以後,問題迎刃而解,他也從中吸取了經驗。

像久世浩司這樣久經職場的人,差點陷入擔心犬的不安中,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就更不能用主觀臆斷,去推測未知(未經覈實)的事。

如果有判斷依據,或是建立在一定實踐經驗基礎之上的,另當別論。記住一點,凡是有根有據纔好。

三、3個小妙招,把不安轉化爲動力

我們都是平凡的普通人,身上都有不安,只是不安的程度不同。久世浩司在《復原力》每章結尾處,根據不安的發展階段,給出相應的建議。我總結了其中三個很實用的方法,一一來看。

第一,養成排遣壓力的習慣,避免讓壓力過夜。主要是寫作、閱讀、運動和音樂,把不安的情緒轉移出來。

適合每個人都去嘗試,尤其是運動和寫作。前者讓人大汗淋漓地暢快,後者抒發心底深處的情感,自己與自己對話,是很好的成長方式。

也可以嘗試我經常使用的方法,睡覺。每次壓力一大,只要手機開到飛行模式,好好睡一覺,第二天早上醒來,再大的事都過去了。

第二,嬰兒學步,積累未知領域的經驗。主要是轉移生活的重心,把焦點放到新鮮的事情上。可以是學習新技能,也可以是換環境重新開始。

日本插畫藝術家橫尾忠則36歲時,還能在MoMo舉辦個人畫展。他說,一切都得益於自學。年輕時,在沒有接受美術教育的情況下,通過自學,先學會平面設計,解決生存問題,再學會畫畫,完成自己的夢想。

用學習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忙碌起來,沒有時間想其他的事,不安也就不會來找你。

第三,提前做好準備,盡最大努力避開風險。既要做最好的預期,也要做最壞的打算。

也就是把人從不安模式轉到幹勁模式,最後轉到埋頭模式。認定一件事,雖不知曉未來會發生什麼,但努力做好計劃,提前想到各種可能性,這樣也能減少不安。

《人間世2》第二集生日中,仁濟醫院婦產科主任林建華醫生經常接收高危產婦,尤其是在其他醫院無法醫治的。她在進手術室之前,對鏡頭說了一句,看我今天的運氣吧。

看似把選擇權交給運氣,實際她們早已做了周祥的計劃,但再深謀遠慮,還是容易出現之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能做的是盡人事聽天命。

這並不是悲觀的想法,而是說凡事都有兩面性。當我們提前瞭解到好處和弊端後,也就不會那麼恐慌和不安了。

四、寫在最後

川村元氣在採訪鈴木敏夫時,問《輝夜姬》的製作經費高達五十億日元(相當於三百萬左右人民幣),他會不會害怕電影上映後,票房不佳?

鈴木敏夫是這樣回答他的,太忙了,沒時間害怕。

可見,不安情緒主要集中在兩類人,一類是閒得發慌,不知道要做什麼事,於是想東想西;另一類是有危機感,於是不安就變成好處,讓他們抓住機會,變換人生跑道。

所以,解決不安的最佳方法是,不要想太多,埋頭做事,保持樂觀的心態就好。

《增廣賢文》有言: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便是如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