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陽明心學與現代西方身心靈脩行的一致性

  作者:許澤龍  


   心學,顧名思義,說的就是修心,心外無物,心就是一切。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過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陽明先生的這句話說的再明白不過,雖然你在塵世間行走,身外有無窮的事物,但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照看好自己的這顆心。

   當然,這裏所說的心,不是指你的心臟,也不是指的大腦,而是指你的情感、情緒、意識,乃至你的潛意識。

如果說心的概念還包括你的靈魂,也是成立的。

   陽明認爲,人的心非常強大,一切知識、真理、洞見都早已在心中,甚至心的能量能影響到外在事物運行的軌跡。

   佛祖說:一切衆生都有如來智慧!

   他們倆在這方面,認知是一致的。


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蘊含着及其巨大的能量和能力。

但是這種能量,如果運用的不當,不但會給世間帶來災難,也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損失。

因此,陽明的心學首先提出要尊重自己的“良知”。

對於一件事物的對錯,我們在選擇的時候,心會給我們答案。

因爲我們都有一顆“良心”。

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內心有恐懼、猶豫、內疚等情緒升起,我們就應該停止做這件事。

同時,我們也應該多看多讀三觀正確的書和資料,以培養我們的一顆“良心”。

如果我們尊重良知,我們的內心就會真正強大起來,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充滿了底氣和鬥志,這種意義感,是任何權力、金錢無法給予的。

這一點,與西方的身心靈脩行所以提倡的是一致的:我們要尊重自己的感受,覺察自己的念頭,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找到更高的意義去做一件事,並且保持這種正念,一直呵護自己的這顆心。

最終,我們通過心的覺悟,逐漸讓自己過上有意義且充實的生活,擁有不斷揚升的生命。

人的每一個情緒都對應着一種特定的“頻率”。這種頻率有高有低,具體來說,恐懼、憤怒、嫉妒、貪婪是負面低頻,喜悅、愛、平靜、讚美是正面高頻。高的頻率吸引美好的事物,低的頻率吸引負面的事物。


如果我們用陽明的心學去修行,我們會不斷的培養自己的正念,不斷的提升自己的頻率,從而吸引美好的事物,在修心的過程中,外界被我們影響了,甚至決定了,這便是“知行合一”的智慧了。

身心靈的智慧,也強調心對事物的影響,甚至會有“心想事成”的說法。只是這種心想事成,帶來的事物,可能並不是你最終想要的事物。最好的心靈脩習,是平靜的接收,喜悅的接納,不斷的允許,這樣,纔會發現一切都是奇蹟,一切都是禮物。

在確認良知以後,我們在處理日常事物中,應該保持一顆“無爲心”。

這也是陽明心學所強調的。

所謂無爲心,不是不做事情,而是事情來了以後,我們當下憑着良心做事,絕不以自己的利益去“加戲”。

比如我們爲了自己的利益,處理一件事情時加入了私心,有了算計,甚至挑撥離間、借題發揮,將一件本來很單純的事情,搞的很複雜,這就違背了心學的要義。

因爲一件事情找上你,不是因爲你能幹或者在“那個位置”,而是天地運行的“道”在運轉中選擇了你。

此時,你必須尊重這種運轉,秉持良心將這件事做好,千萬不要加上自己的“業”,否則,便是對道的不尊重,增加了自己的業,害了自己。

紅樓夢裏有一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來消業的,只有消了業,才能讓自己生活的更順利,更輕鬆。

就如同“熵”的概念,如果我們不去管理,熵會不斷增大,最終導致個人和組織的滅亡。

“業”也是一樣,如果我們不去消業,業也會不斷增大,最終導致個人生活越來越困苦艱難。

那麼如何消業呢?

心學告訴你,活在當下,憑着良知處理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同時,不要爲了自己的利益“加戲”,這樣,業力就會慢慢消了。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對結果不要有任何期待。”

這一點也是身心靈脩行一直強調的。

我們做事情本身就是事情的意義,我們用良知做事本身就是做事的結果。

至於這件事最後會怎麼樣?會走向哪裏?

這不是我們要考慮的,也不是我們能決定的。

活在當先,首先要放下一切期待。

你憑着良知做了,就行了。

事情的下一步,是道決定的,是業力流轉的下一站。

沒有結果,其實是最好的結果。

我們永遠是長河流經的一塊石頭,我們要做的,就是感受這種流經,而不是期待河水未來的走向,那不是我們能決定的。

一旦我們期待,我們就會陷入業力增加的循環。

這一點,身心靈的修行與心學的修行,是高度統一的。


“無爲心“不是心學的最後一站,在無爲心之後,我們要看到這個世界不是一個“現實”世界,而是一個“現象”世界。

我們通過五感接受世界的信息,但是我們的五感接受的信息是及其有限的。

比如我們的眼睛,只能看到可見光這一小段的光波,還有極大範圍的光波我們的看不到的,因此,我們的視覺天生是有缺陷的。

更何況,我們接收到的光波在視覺中心會被轉化成腦電波才能被我們的意識理解,這就進一步扭曲了本來就不全面的信息。

比如我們看到的紅光,在自然界並不是紅色的,甚至其他動物都可能看不到紅色,只是我們的大腦爲了簡便處理,才模塊化的把這一段的波長理解爲紅色。

既然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都是被扭曲的部分現實,因此,我們理解的世界,不能叫做現實世界,只能是現象世界。

按照佛教的說法,我們看到的現象世界,就像湖面上的漣漪,風一吹,就晃動起來,湖面因此也就不再平靜,倒映出的世界出現了模糊。

這個湖面,就是我們的內心,吹動湖面的風,就是我們的情緒。

我們的內心經常晃動,情緒也可能釀成巨大的風暴。

但是當我們認識到這一切都只是一個個現象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才能逐漸平靜下來。

甚至,我們內心的湖會逐漸凝固成一面堅固清晰的銅鏡,再也不會輕易改變。

這就是《金剛經》教導我們要做的。

也是心學要我們做到的。


既然我們認識到的一切,都是被扭曲的現象,那我們爲了最大限度客觀的認識這個世界,我們要做到空性和平靜。

只有這樣,我們內心的鏡子,才能客觀的倒映這個世界。

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放下“小我”的執念,將自己融入“大我”之中,實現“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在這一點上,儒、道、佛、心學,甚至榮格的學說都是統一的。

身心靈的修行,也強調合一,合一的智慧,是將自己與大我聯繫起來,從大我處得到智慧。

“這個世界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這是所有修行身心靈的人都認同的一句話。

世間的道路千萬條,真正的道路只有一條,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心學還是身心靈的修行,我們最終都會被指引向唯一的路。

“如在其上,如在其下;

  如在其內,如在其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