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047】讀《我的伯父伯母 周恩來 鄧穎超》讀完讓我心情無比沉重的一本書

上一篇:【書評046】讀《猶太人教子》這本書的漏洞很明顯

最近在看外交風雲,所以忍不住想要看和周恩來有關的一系列書籍。先入手《魅力口才周恩來》,後到圖書館借周秉德《我的伯父伯母周恩來鄧穎超》,《毛澤東爲什麼能取得最終勝利》等。

《我的伯父伯母周恩來鄧穎超》是周秉德對伯父伯母的回憶錄。周秉德是周恩來三弟的長女,從12歲起跟周恩來鄧穎超在中南海生活,對伯父伯母的處事爲人行爲耳濡目染,兄妹幾人都深受伯父伯母的照顧及教育,影響了他們的一生以及對後代的教育方式。

周恩來鄧穎超無子女,但他們生活中不缺孩子,一是三弟的四個孩子都在他們身邊生活,二是把烈士之女當作自己孩子來看待,自己養大的孩子就如同親生的一樣,他們也得到了孩子們的孝心和尊敬。

回憶錄類的書籍讀起來很輕鬆,跟着作者敘事的步驟一步步往前推移。沒落官僚之子周恩來9歲喪母,父親在外艱難謀生,周恩來帶着兄弟們先後跟着六叔及四爺一起生活。

周恩來的學業一直由在東北的四爺支持,四爺沒有孩子,一直用自己的工資接濟着周家大家庭,日子過的並不富裕。隨後周恩來畢業後由學校和四爺幫助去日本留學,再到法國勤工儉學,後投入到革命事業當中。

書中均以周秉德作爲侄女的角度描寫伯父周恩來與七媽鄧穎超,每章字節無不流露出很多作者對伯父伯母的敬佩與仰慕之情。讓人也忍不住爲偉大的周總理點贊。

這本書讀到後面會讓人心情越來越沉重,因爲回憶錄根據一個人的年齡階段來敘事,隨着伯父伯母年齡越來越大,周恩來的身體也越來越不好。

尤其是在文革那10年,周總理即不能拋下工作,同時又強忍着身體的病痛與敵人作鬥爭,他是一國的總理,各種事件等着他去處理,沒有時間靜養休息,但他也是一個普通人,工作上的辛勞與病痛的折磨讓他積勞成疾,甚至在死之前告訴孩子們還有一些未了的心願,讀到這裏,讓人不禁爲偉大的周總理痛苦又惋惜。這種一生無私奉獻,甘爲人民羣衆而服務的精神讓人由衷敬佩。

另一方面,站在作者角度考慮,在描寫親人離開時的場景,她的內心也非常痛苦,焦灼,悲傷,懷念。

一個人的職位越高,越有很多事情不能像普通人那樣輕易去施行。比如說,當住在周恩來身邊的六叔想回淮安老家探望時,周恩來規勸他不可以這麼做。大國總理忍痛的一些事,就是不準家人因個人感情興師動衆,做一件事要考慮前前後後的影響。如果六叔回老家,就不可避免給當地政府的招待工作帶來麻煩。工作中讓弟弟從最低的職位幹起,一律不準家人搞特殊化,不準孩子們以伯父伯母名義辦利於自己的事情。

周恩來是這麼做的,也要求身邊的孩子們這麼做。根據當時中國社會的需要,讓孩子放棄考大學轉而去延安深入農村建設,讓秉德妹妹放棄當兵的優待去內蒙草原勞動,並建議孩子們晚婚晚育,在秉德的婚姻中排除不利於中國的政治色彩,做任何事情一切以國家利益爲重是周恩來心中的標杆。

看了這本書,我心中也存在一些疑問。一般像人物傳記之類的書,很難看到一個人的不好,俗話說人無完人,看事情要一分爲二,或者是從其他不同觀點來看一個人。

但是對於周秉德寫伯父伯母卻很難發現周恩來不同的一面,因爲作爲在他們身邊長大的孩子來說,名義上是伯父伯母,其實和生養父母差別無異。一個孩子又怎能挑父母的不好呢?父母之愛無私,而伯父伯母對其養育和一生的栽培更是無可挑剔。

下一篇:【書評048】讀《生命的跳轉》當癌症遇上心理學


我是潤苼,

堅持讀一本好書,寫一篇淺文。

《簡寫書評》專題,長期有更。

力爭做到最自己有效輸入,

對他人有效輸出。

歡迎您來評論、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