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不等于同情

我们有一种倾向:只要没达到自己的需求就不由自主地感到不满,在第一时间“恶意”解读他人的意图。

对许许多多案例的梳理后看到:无论是对人的愤怒、恐惧、怨恨、厌恶,还是自己的内疚、哀伤、羞愧和自责,很少和事实本身有关,大多是我们的想象使我们陷入苦海,并非事实本身。

这些情绪主要来源于我们自身的解读,而人本能反应的第一解读往往是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受害者模式一启动,我们立刻就变成了受伤的羔羊,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没有人在乎、没有人理解、没有人认可、没有人爱的人——我们编故事的能力极强,速度也极快,用不了几分钟,就可以给自己刨个很深的坑,蹲在里面自艾自怜,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孤独、最可怜、最受欺负的人。

如果每次情绪来袭时,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放下自己的评判和猜疑,不把自己变成受伤的羔羊,而是去了解和倾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从第三方的角度客观理性地看人、看事,就会看到全相。

一旦看到事情真相,就会发觉很多烦恼真的是自己的解读出了问题,与事实大相径庭,我们的心就会释然很多。

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反思了一下,和W的沟通,是的,我确实只按自己的理解,解读了别人,以为自己在理解共情别人,直到看到DAO发来的她的感觉,才发现考虑对方的感受能力上还非常欠缺。我当时,也立刻掉入了受害者情结,看到自己的好意被误解,有愤怒和委屈。那一晚我想了好多,后来也释然了。是的,我想明白了,那天确实是我的问题,我送出去的是我的解读,我的需要,W自尊心极强,我的表达让她感到的更多的是同情,不是同理,所以让她觉得我高高在上。我没有办法要求所有的人理解我,我也做不到理解所有人。在我做不到的情况下,少说,慎言……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在今天,我决定,先放下考心理咨询师这个目标。我目前的经济能力,身体状况还不适应大密度的学习。

这月去做个义工培训,到那里免费的学习倾听 在网上学习理财是我的当务之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