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未来#未来五年,大量企业或将消亡 未来五年,企业会变成什么样? 2 从组织封闭到边界模糊:以临时组织和服务平台为主


未来五年,企业会变成什么样?

过去,我们常常以十年为周期,去定义一个时代,比如:80年代、00年代,以及如今迈入的20年代。在每一个漫长而又转瞬即逝的十年里,都会发生令人震惊的变化。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剧变发生的周期在急速缩短——五年,只要五年,我们就会看到身边发生的翻天覆地之变。

1

从上级驱动到一线自动:员工从雇员变成合伙人

在传统的组织形态中,大型企业组织结构多为金字塔形组织结构,小型企业中则采用扁平式组织结构。从本质上来说,这些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组织驱动模式。也就是说,“上级”在整个组织中担任着“主角”,由他们下达指令,来驱动企业各类具体事务的推进。

这种驱动模式是有利于企业活动的统一协调、整体结果保障的,但是不可否认,其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是相对缓慢的,一线作战人员依赖于上级决策,其能力、潜力往往难以充分显现出来。

在未来的企业中,这个问题将被消灭,担任“主角”的主体必将发生改变。时下,非常多的企业提出“以客户为导向” “一线呼唤炮火”之类的口号,并据之设计了业务流程和响应手段。虽然这些企业组织仍然存在着一线作战单元的反应不力的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它们已经开始走上了一线作战单元的自我驱动之路,而这种一线自动的能力必然越来越强大。

除了这种从一线作战人员为主体的自驱动机制之外,未来还会出现另一种自驱动机制,即:基于客户需求的数字化驱动机制。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化时代,人们会越来越依赖于数据信息,去对自己的行为方向做出判断与决策。简单地说,人们对于做什么事、如何做事、按什么要求做事情,都不再是听从命令指示,而是来自内驱力,人们会自主地创造自己应贡献的价值。

依照这种自驱动趋势,企业过去的组织管控功能将渐渐淡化,而服务与响应功能则将逐步强化,转化为后台支持功能。而员工的角色也将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中的雇员”,转变为“企业合伙人”“联合创始人”“自由工作者”等,不再简单地依附于组织而生。

2

从组织封闭到边界模糊:以临时组织和服务平台为主

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是什么样?内外边界泾渭分明。有人曾经这样打了个比方,说传统企业就像建造小园林似的,在哪儿种花、在哪儿种树、在哪儿开池塘、在哪儿搭凉亭,都是根据企业要求预先规划好了;进入企业的员工只要各自负责各自的那一片儿,按要求种植、浇水、施肥就OK。

然而,在未来,各种被人为制造的边界将被打破,不同物种之间会自发地建立关联,持续生发,进而形成一套自然运作的全生态系统,并且会基于当下状态而持续延伸、无限拓展。

目前,已有部分先进企业中出现了边界日益模糊的形态特征。比如,A企业吸纳的部分人员,不仅为A企业工作,还为B企业或C组织工作;A企业创造的大量业务成果实与其他企业或组织有机合作而创造出来的。一些平台化企业的建设就是较为明显的实践。这些平台企业强化了外部引进和内部衔接两个方面,着力架构一种资源极度丰富且交叉关联的生态系统。未来,这种无边界状态将更加突出,生态化功能也会更为强化。

3

从被动进化到自主进化:大量企业实体或将消失

伴随着企业朝着自组织、无边界方向的逐步发展,自主进化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来自企业内或外的个体的每一次进化,都会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不可思量的可能,给人类带来持续增长与进步的能力。

我们仔细观察那些真正有活力的企业组织会发现: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多样化并存,甚至实体消失——表面上看起来紊乱失控。然而,这对于企业来说却可能是一种自我进化状态,因为他们在努力自体修复,自主探求生长与进步。

2020年,疫情突袭而来,既给企业以极具毁灭性的冲击,同时又给人们以自主进化的契机。海量线下实体店宣布倒闭,同时也有一批企业建立起企业自媒体,开通线上直播,积极经营社群粉丝,主动打破内部组织架构模式,积极探索新生之路。

在这个世界上,一直在践行一个法则:优胜劣汰。总有一些旧有事物在消亡,但同时也总有一些新生事物在崛起。而在如今这种内外部因素合力影响之下,优胜劣汰的速度必然以几何级数发生。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五年里,大量企业实体将不复存在。


我是大熙先生,欢迎关注我的简书。如果喜欢,就请点个赞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