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微博架构设计与实现

高性能微博架构设计与实现

这是一个高性能微博/朋友圈/空间类系统架构,支持千万活跃、百万在线、十万QPS。服务集群支持在线缩扩容、熔断,支持远程日志、统一监控。
本框架主体采用golang+grpc实现。

微博类系统我认为是互联网业务系统中最复杂和最吃性能的。简单举两个最常用的操作为例:

  • pull操作分析:假设平均一个用户关注30个人,那么他的一次pull就会包含查询所有这30个人的最新若干条消息。然后拉通按照时间进行从近到远排序,选出若干条(假设15条)。然后再去查询出这15条微博的内容,再返回给该用户。这才完成一个用户的一次pull。而微博系统中pull的触发量是非常大的。一个在线用户如果在浏览时间线,那可能一分多钟就会触发一次。一百万在线光pull就会产生10万的QPS。
  • post操作分析:一个大V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的粉丝量。他的一次post,就会触发对这些粉丝的消息推送。其中有在线的,有不在线的。twitter对推送的要求是一个5千万粉的大V的一条消息需要在5秒内送达所有粉丝。

本框架是在一个现有类似项目中提取而来,做了性能优化。现在已经放在github上开源。各位同学可以下载共同讨论。

代码实现

代码可在github上下载https://github.com/zzmmwu/WeiBo

目录结构

├─common

│ ├─authToken 空

│ ├─dbConnPool 数据库连接池

│ ├─dbSvrConnPool dbSvr连接池

│ ├─grpcStatsHandler

│ ├─protobuf 整个框架的protobuf定义都在此

│ ├─rlog 远程日志和监控数据打点系统的接口定义

│ └─scaleAndBreak 可online线上缩扩容和自动熔断的服务管理

├─config 所有服务的配置文件

├─contentSvr 微博内容提取服务

├─dbSvr db统一接入服务

├─dbTools

│ └─createDB 生成WeiBo框架mongodb数据库

├─followedSvr 用户粉丝数据提取服务(名字没有起好,叫follower更好)

├─followSvr 用户关注数据提取服务

├─frontNotifySvr 前端在线推送接入服务

├─frontNotifySvrMng frontNotifySvr的管理

├─frontSvr 前端接入服务

├─frontSvrMng frontSvr的管理

├─msgIdGenerator 全系统所有微博id生成器

├─postSvr 发博

├─pullSvr 拉取

├─pushSvr 在线推送

├─relationChangeSvr 关注(follow)和取关(unfollow)的关系处理

├─rlogSvr 远程日志和监控数据打点服务

├─statMonitor

│ ├─h5Monitor 监控数据H5页面

│ └─monitorWsSvr 监控数据查看服务

├─test

│ ├─performTest 性能测试工具

│ ├─performTestDataGen 性能测试数据生成

│ │ ├─msgContentGen

│ │ └─relationGen

│ └─testClient 功能测试工具

└─usrMsgIdSvr 用户微博数据服务

整体架构图

整体架构图

frontSvrMng简述

frontSvr是面向客户端的接入服务。frontSvr不是固定url,每次客户端登录都动态分配。frontSvrMng就是面向客户端对于frontSvr的分配服务。客户端在接入weibo服务时,只需要知道frontSvrMng的url,通过查询命令即可得到本次登录分配给自己的frontSvr的url。

frontSvrMng支持对frontSvr的热缩扩容,实时熔断,而负荷分担则直接采用简单的循环分配即可。这部分能力可以参照common/scaleAndBreak包说明。

frontSvrMng的查询量和连接数不会太大(每次客户端连接微博服务时用短连接查询一次即可,直到断开连接后下次需要时再查。)我在性能测试时直接只用一台服务器就行了,实际生产环境用主从热备的两个url应该就ok了。如果登录量实在密集,比如每秒过十万级,那么可以用dns解析到多个url上。或者客户端上保存多个url进行循环使用,平时多url全部解析到一个地址,忙时分散。frontSvr对frontSvrMng没有向上依赖关系,所以一个和n个mng对frontSvr是透明的。

frontSvr简述

frontSvr是客户端进行业务命令接入服务。采用多服务器平行扩展的方式进行部署(由frontSvrMng面向客户端进行统一管理)。

frontSvr通过grpc+protobuf接入。目前的实现中没有做鉴权和加密,实际商用中肯定是需要的,不过这部分比较独立这里就暂时不做了(太忙,后续有时间再加)。

服务架构如下
整体架构图

frontSvr将所有客户端的请求全部汇聚到10个req管道中,且每一个grpc请求都等待在自己对应的一个rsp接收管道上。每个req管道后面都对应一组routine负责req的发送、rsp的接收以及根据入管道时生成的reqId找到对应的rsp管道。

reqCmd routine从reqChan中取出reqCmd,然后根据cmd发送给对应的svr。frontSvr通过grpc双向stream连接了pullSvr/postSvr/relationChangeSvr,分别对应pull/post和follow/unfollow命令。

reqCmd routine负责根据配置文件连接对应的服务。所有服务连接支持平行扩展负荷分担,支持热扩容。支持实时检测可用性,如果一个svr不可用则马上尝试其他平行svr,直到成功或所有svr都不可用。

这里有同学可能会问,go语言并发能力那么强大,干嘛不在前端的grpcSvr routine中直接调用后端的服务,还要整些汇聚的管道呢?能简单处理的事情为什么要弄这么复杂。我的回答是前端请求必须汇聚后再传到后端服务的原因至少有这么几个吧:

  1. 避震。客户端很可能存在并发量的剧烈震荡。如果让每一个客户端请求都直接连接和请求后端,那么这些剧烈震荡将是全系统的,很可能某些服务在某一次震荡中就被搞趴窝了。有了汇聚层,后端所有服务都会以自己能力来主动取请求去尽力处理,而不会被硬塞。每一层的服务都尽能力处理,这是整个系统最佳的设计(在这个weibo框架中其实也还没有做到,并没有在每一层服务都做吞吐汇聚。如果要更加健壮更加可靠的话,可以将每一层服务都做成这样的吞吐模式)。
  2. 降低后端并发连接。一个客户端就会对应一个grpc连接,如果直接去连接和请求后端服务那么假如高峰期20台frontSvr,一个上面10万并发,那总共就会有200万并发连接。想象一个每一个连接都直接连接和请求后端服务,那么后端每一个服务器都要同时接200万并发,可能每台服务器都需要几百核几百G的配置了。
  3. 防攻击。全部服务直连,一次DOS攻击可以把后端服务全部搞趴,而不仅仅只是部分接入服务了。

所以,直连的方式可以适合小规模且安全的网络环境,但不适合大并发的开放网络环境。

pullSvr简述

pullSvr负责处理pull请求。他接受来之frontSvr的pull命令,然后根据用户id和lastMsgId去查询该用户关注的所有人中比lastMsgId更早一些的若干条微博消息(按照时间倒序)。

处理流程大致描述一下。pullSvr拿到pull请求后首先需要从followSvr查询到该用户的关注列表。然后去usrMsgIdSvr查询所有这些用户比lastMsgId更早一些的若干条消息id。汇总后按照时间倒序再选择出若干条,然后再去contentSvr查询这些消息的具体内容。最后返回给frontSvr。

服务架构:
整体架构图
pullSvr的前端是连接frontSvr的各routine。这些routine会再创建一个负责接收本连接所有rsp的管道并对应一个负责处理rsp的routine。通过一个req 管道将所有pullSvr的请求都汇聚起来。这条集中的req管道后面是若干处理routine(pullAssembleRoutine)。这些处理routine与followSvr/usrMsgSvr/contentSvr保持长连接,从req管道获取请求后按照流程处理。处理完后将rsp丢进对应的rsp的管道。

pullAssembleRoutine负责根据配置文件连接对应的服务。所有服务连接支持平行扩展负荷分担,支持热扩容。支持实时检测可用性,如果一个svr不可用则马上尝试其他平行svr,直到成功或所有svr都不可用。

pullAssembleRoutine的数量需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我这里的测试用的100)。pullSvr的吞吐能力还取决于后端followSvr/usrMsgSvr/contentSvr。由于pullSvr是采用直连后端的模式,所以pullAssembleRoutine数量越大,后端的并发压力就越大;数量越小则pullSvr的并发处理能力会减弱。假设一个完整的pull流程会花费20ms(如果没有cache命中需要db加载则更长),那么100个routine的极限吞吐就是100*1/0.02=5000。更加科学和健壮的设计可以不用这种直连模式,所有后端也采用请求汇聚、按能力处理的方式。

pullSvr支持平行扩展,热缩扩容,故障熔断。这些能力都由frontSvr中的连接模块实现。(这里的实现没有用统一接入的透明连接模式,因为是所有svr都是内部开发嘛所以就由连接模块来实现了)

followSvr简述

followSvr负责查询用户的关注列表。

服务架构:
整体架构图
followSvr采用直连模式,未做请求队列汇聚。并发上限为pullSvr数量乘上pullSvr中pullAssembleRoutine的数量加上relationChangeSvr数量乘上relationChangeSvr中procRoutine的数量。

目前followSvr只做了单台部署设计,未做负荷分担等设计。主要是按照设计的量基本够用,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精力和时间有限。

usrMsgIdSvr简述

usrMsgIdSvr负责根据用户id和lastMsgId查询用户的在lastMsgId之前的历史微博id。这里不查询内容,只查询id。支持单个和批量用户查询。一次批量查询只会返回所有usrid中时间最近的若干条消息的id。

服务架构:
整体架构图
usrMsgIdSvr采用直连模式,未做请求队列汇聚。并发上限为pullSvr数量乘上pullSvr中pullAssembleRoutine的数量加上postSvr数量乘上postRoutine数量。

usrMsgIdSvr采用userId分片+平行扩展的部署模式。并支持热缩扩容,故障熔断。这些能力都由pullSvr和postSvr中的连接模块实现。(这里的实现没有用统一接入的透明连接模式,因为是所有svr都是内部开发嘛所以就由连接模块来实现了)
整体架构图

contentSvr简述

usrMsgIdSvr负责根据msgid获取微博消息的具体内容。支持单个和批量查询。

服务架构:
整体架构图
contentSvr采用直连模式,未做请求队列汇聚。并发上限为pullSvr数量乘上pullSvr中pullAssembleRoutine的数量加上postSvr数量乘上postRoutine数量。

contentSvr采用msgId分片+平行扩展的部署模式。并支持热缩扩容,故障熔断。这些能力都由pullSvr和postSvr中的连接模块实现。(这里的实现没有用统一接入的透明连接模式,因为是所有svr都是内部开发嘛所以就由连接模块来实现了)
整体架构图

relationChangeSvr简述

relationChangeSvr负责处理关注和取关命令。负责刷新数据库的关系表和实时通知followSvr/followedSvr。

服务架构:
整体架构图
relationChangeSvr的前端是连接frontSvr的各routine。这些routine会再创建一个负责接收本连接所有rsp的管道并对应一个负责处理rsp的routine。通过一个req 管道将所有请求都汇聚起来。这条集中的req管道后面是若干处理routine(procRoutine)。这些处理routine与followSvr/folledSvr/DB保持长连接,从req管道获取请求后按照流程处理。处理完后将rsp丢进对应的rsp的管道。

procRoutine的数量需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我这里的测试用的100)。pullSvr的吞吐能力主要还取决于后端DB。procRoutine数量越大,DB的并发压力就越大;数量越小则relationChangeSvr的并发处理能力会减弱。假设一个完整的follow/unfollow流程会花费20ms,那么100个routine的极限吞吐就是100*1/0.02=5000。如果DB分片处理能力够强则可以加大并发量,反之可以减小。

relationChangeSvr支持平行扩展,热缩扩容,故障熔断。这些能力都由frontSvr中的连接模块实现。(这里的实现没有用统一接入的透明连接模式,因为是所有svr都是内部开发嘛所以就由连接模块来实现了)

followedSvr简述

followedSvr负责查询用户的粉丝列表。

服务架构:
整体架构图
followedSvr采用直连模式,未做请求队列汇聚。并发上限为pushSvr数量乘上pushSvr中pushRoutine的数量加上relationChangeSvr数量乘上relationChangeSvr中procRoutine的数量。

followedSvr上除了缓存粉丝列表外,还缓存了在线用户表。目的是为了降低通信量。微博的一个大V的粉丝数就有几千万,在本次设计的数量量下大V也是百万粉丝级别。而在线的粉丝至少会低一个数量级。在线推送则只需要获取在线粉丝列表即可,所以在此缓存了一份实时在线用户表,作为过滤。

目前followedSvr只做了单台部署设计,未做负荷分担等设计。主要是按照设计的量基本够用,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精力和时间有限。

postSvr简述

postSvr负责处理post请求(发微博)。负责入DB,通知刷新usrMsgIdSvr,并且通知pushSvr对在线粉丝发送通知。

服务架构:
整体架构图
postSvr的前端是连接frontSvr的各routine。这些routine会再创建一个负责接收本连接所有rsp的管道并对应一个负责处理rsp的routine。通过一个req 管道将所有pullSvr的请求都汇聚起来。这条集中的req管道后面是若干处理routine(postRoutine)。这些处理routine与usrMsgIdSvr/DB/pushSvr保持长连接,从req管道获取请求后按照流程处理。处理完后将rsp丢进对应的rsp的管道。

msgIdGnerator接受多个并发postSvr的请求,互斥的生成不重复的msgId,严格保证在全系统中msgId按照时间顺序递增。在pull操作时,无需比较时间戳,直接用msgId就能进行时间排序。

postSvr不会去连接contentSvr,contentSvr中的缓存由粉丝的pull操作来驱动。

postRoutine负责根据配置文件连接对应的服务。所有服务连接支持平行扩展负荷分担,支持热扩容。支持实时检测可用性,如果一个svr不可用则马上尝试其他平行svr,直到成功或所有svr都不可用。

postRoutine的数量需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我这里的测试用的100)。由于实际的weibo系统中post的量是比较小的(相对与pull)所以这里基本不会是什么问题。post引发的对粉丝的push操作会是个考验,不过这个是pushSvr干的活了。这里只是简单的发送一条通知跟pushSvr就完事。

postSvr支持平行扩展,热缩扩容,故障熔断。这些能力都由frontSvr中的连接模块实现。(这里的实现没有用统一接入的透明连接模式,因为是所有svr都是内部开发嘛所以就由连接模块来实现了)

msgIdGenerator简述

msgIdGnerator接受多个并发postSvr的请求,互斥的生成不重复的msgId,严格保证在全系统中msgId按照时间顺序递增。msgId的顺序即是微博的时间顺序。

pushSvr简述

pushSvr负责在用户post一条微博后向其所有在线粉丝发送通知。

服务架构:
整体架构图
pushSvr中有一个userOnlineCache,这个cache除了缓存在线用户id还保存了用户对应的frontNotifySvr。

pushSvr从postSvr接受push命令。然后会将所有push命令通过一个req 管道汇聚起来。这条集中的req管道后面是若干处理routine(pRoutine)。

这些处理pushRoutine与followedSvr保持长连接,从req管道获取请求后会先向followedSvr查询在线的粉丝。然后再根据userOnlineCache中的数据将所有粉丝按照frontNotifySvr进行分组。分组完成后再批量向frontNotifySvr发送noitfy。

pushSvr支持平行扩展,热缩扩容,故障熔断。这些能力都由postSvr和frontNotifySvr中的连接模块实现。(这里的实现没有用统一接入的透明连接模式,因为是所有svr都是内部开发嘛所以就由连接模块来实现了)

pushSvr只负责在线用户的通知,因为微博系统中post操作相对与pull操作有数量级的差距,并且在线粉丝数量一般都与粉丝数差一个数量级。所以pushSvr只有在遇到大V发帖时才会有压力。在性能测试的数据模型中,大V粉丝数量在百万级别,在线粉丝大概在十万,目前的架构基本不会有性能压力。即使真实的微博,千万粉丝级的头部大V发帖,其在线粉丝数也基本在百万级别,一个pushRoutine也能在1~2秒内处理完并转发给所有frontNotifySvr。

这里并未实现离线粉丝的推送功能,这个功能是另一个话题与另外一个系统了。离线粉丝这里会真正考验推送系统的能力。目前Twitter的要求好像是5千万级别的头部大V要在5秒内完成全球范围内的粉丝推送。

frontNotifySvr简述

frontNotifySvr是客户端进行业务命令接入服务。采用多服务器平行扩展的方式进行部署(由frontNotifySvrMng面向客户端进行统一管理)。

frontNotifySvr通过grpc+protobuf接入。目前的实现中没有做鉴权和加密,实际商用中肯定是需要的,不过这部分比较独立这里就暂时不做了(太忙,后续有时间再加)。

服务架构如下
整体架构图
客户端通过单向stream连接frontNotifySvr来接收notify,并通过心跳来维持在线状态。客户端创建notifyStream即表示登录在线,grpc连接断开或心跳超时则下线。

所有online/offline命令全部汇聚到reqChan管道中,由onlineProcRoutine负责向pushSvr和followedSvr转发。

所有本svr服务的用户的在线信息缓存在UserIdOnlineDataMap中,其中包含了userId对应的通知接收管道notifyChan。当notifyRecvRoutine从pushSvr接收到noitfy消息后就会在此缓存中用userid查找对应的notifyChan,然后插入notify消息。

frontNotifySvrMng简述

frontNotifySvr是面向客户端的通知推送服务。frontNotifySvr不是固定url,每次客户端登录都动态分配。frontNotifySvrMng就是面向客户端对于frontNotifySvr的分配服务。客户端在接入weibo服务时,只需要知道frontNotifySvrMng的url,通过查询命令即可得到本次登录分配给自己的frontNotifySvr的url。

frontNotifySvrMng支持对frontNotifySvr的热缩扩容,实时熔断,而负荷分担则直接采用简单的循环分配即可。这部分能力可以参照common/scaleAndBreak包说明。

frontNotifySvrMng的查询量和连接数不会太大(每次客户端连接微博服务时用短连接查询一次即可,直到断开连接后下次需要时再查。)我在性能测试时直接只用一台服务器就行了,实际生产环境用主从热备的两个url应该就ok了。如果登录量实在密集,比如每秒过十万级,那么可以用dns解析到多个url上。或者客户端上保存多个url进行循环使用,平时多url全部解析到一个地址,忙时分散。frontNotifySvr对frontNotifySvrMng没有向上依赖关系,所以一个和n个mng对frontNotifySvr是透明的。

dbSvr简述

dbSvr作为整个系统数据库的接入服务。所有数据库操作全部发送到dbSvr,由dbSvr集中处理。这样可以统一操作,让db设计对业务系统透明,也能集中进行db性能优化。

服务架构:
整体架构图
各svr通过grpc与dbSvr通信。dbSvr针对每一个db维护一条req管道。管道后是若干处理routine。这样保证各db的命令排队分割开来。每个db都按照自身能力来提供服务。

DB可采用分片的方式,尽量将各DB的压力均衡开。

rlogSvr简述

rlogSvr是一个日志和状态数据远程集中式服务。系统中的服务通过common/rlog中的接口输出日志、告警和状态数据打点信息,统一发送到rlogSvr。便于集中日志查看和状态监控。

rlog提供如下接口:

  • Printf
  • Fatalf
  • Panicf
  • Warning
  • StatPoint

其中Printf/Fatalf/Panicf/Waring的接口除了会发送信息给rlogSvr,还会在本地通过log包输出。

statMonitor简述

rlogSvr会将实时的状态打点数据刷新到数据库中,monitorWsSvr定时读取并提供webSocket服务定时向前端刷新。monitorWsSvr是用php workMan来写的,一个很简单的实现。

h5Monitor是一个用h5引擎做的简陋的状态打点数据监控页面,提供数据警示(标黄)和数据告警(标红)。非常简陋但还能用:)。实际生产环境可以用更专业的监控系统。

scaleAndBreak包简述

scaleAndBreak包提供frontSvrMng/frontNotifySvrMng服务的所需要的对管理svr的平行扩展、在线缩扩容、可用性检测与故障熔断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直接修改配置文件来随时增删所管理的服务器url,服务会每秒定时读取配置文件来刷新数据,实现在线热扩容。

所有被管理的svr都需要提供一个可用性检测的接口供调用,接口的实现由svr决定。通过该接口可以定时检测该svr的可用性,一旦发现问题即从可用svr列表中删掉实现故障熔断。并且在下次刷新时再次检测,如果发现之前熔断的svr变得可用,则加入到可用svr列表中。

grpcStatHandler包简述

grpcStatHandler包提供grpc连接的统计和回调。便于数据统计以及在线状态维护。

dbConnPool包简述

dbConnPool包提供数据库连接池服务。创建固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供循环使用。避免所有并发都去自己连接数据库,造成数据库连接数膨胀。

dbSvrConnPool包简述

dbSvrConnPool包提供dbSvr连接池服务。创建固定数量的dbSvr连接供循环使用。避免所有并发都去自己连接dbSvr,造成dbSvr连接数膨胀。

DB设计

这里专门介绍一下我针对weibo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weibo系统只实现了最基本的pull/post/follow/unfollow命令,所以表也只有少数几个。

  • Follow表,存储用户的关注列表。字段有userid和followid。按照userid进行分为300张表,userid和followid作为联合index。
  • UserLevel表,存储用户等级。100粉以下为0级,1万粉以下为1级,10万粉以下为2级,100万粉以下为3级,100万粉以上为4级。字段有userid,level,followerCount,和其他字段(后面详细介绍)。按照userid分20张表。userid为index。
  • Followed表,存储用户粉丝表。字段有userid和followedid(粉丝id)。分表规则按照UserLevel进行。0~3级用户分别单独分表,每级100张。4级用户每个用户单独一张表。
  • UserMsgId表,存储用户发帖的id。字段有userid和msgid。按照userid分表,userid和msgid作为联合index。
  • ContentMsg表,存储微博消息。字段有msgid和其他内容信息。按照msgid分为100张表,msgid为index。

这里需要详细说明的userlevel表和Followed。因为用户粉丝数差距实在是太大,所以不能一股脑全部同样对待。这里就按照分数数进行分级,然后按等级分别对待。

但考虑到用户等级是可能上升的,怎么办呢?这里就在userlevel表中增加了intrans和transbegintime字段。每晚可以定期用userLevelTrans程序扫描level表,查看粉丝数。如果达到升级标准,则将intrans字段和transBeginTime置位,然后进行数据迁移。dbSvr在follow和unfollow时如果看到intrans字段置位,则不再修改对应的followed表,而将数据写入TransFollowed和TransUnFollowed表中。userLevelTrans迁移数据完成后,修改level和intrans字段,再将TransFollowed和TransUnFollowed表中记录的数据转入Followed表。ok

性能测试报告

微博类系统我认为是互联网业务系统中最复杂和最吃性能的。简单举两个最常用的操作为例:

  • pull操作分析:假设平均一个用户关注30个人,那么他的一次pull就会包含查询所有这30个人的最新若干条消息。然后拉通按照时间进行从近到远排序,选出若干条(假设15条)。然后再去查询出这15条微博的内容,再返回给该用户。这才完成一个用户的一次pull。而微博系统中pull的触发量是非常大的。一个在线用户如果在浏览时间线,那可能一分多钟就会触发一次。一百万在线光pull就会产生10万的QPS。
  • post操作分析:一个大V就是几百万几千万的粉丝量。他的一次post,就会触发对这些粉丝的消息推送。其中有在线的,有不在线的。twitter对推送的要求是一个5千万粉的大V的一条消息需要在5秒内送达所有粉丝。

这个微博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规格是支持百万级在线,十万级QPS。要支撑这个量级大概需要部署一百台左右的服务器(我算了一下账,发现个人私房钱有点撑不住),所有退而求其次,准备用一个缩量的配置(20台左右服务器),做一个十万在线一万QPS的性能测试。

测试环境服务器部署和规格设计:

  • frontSvr,2台(8核16G)

  • frontNotifySvr,2台(8核16G)

  • pullSvr,3台(16核32G)

  • usrMsgIdSvr,2x2台(8核16G)

  • contentSvr,2x2台(8核16G)

  • followSvr,1台(8核32G)

  • followedSvr,1台(8核32G)

  • pushSvr,1台(8核16G)

  • frontSvrMng,notifySvrMng,releationChangeSvr,msgIdGen,postSvr,共享1台 (8核16G)

  • dbSvr,1台(8核16G)

  • mongodb,4台(8核32G)

数量上,包含db一共22台服务器。配置上,也算普通不算奢华。

测试数据设计

这个系统的测试数据设计还是花了不少心思,要保证量,还要保证比较符合真实情况,这样才能模拟出比较真实的压力环境。

测试数据生成的程序在test/performTestDataGen里。

用户关系数据设计如下:

  • //用户id(10000000~19999999)一千万用户,每人10个粉丝。模拟普通用户。
  • //用户id(20000000~20009999)一万用户,每人一千粉丝。
  • //用户id(20010000~20007999)八千用户,每人三千粉丝
  • //用户id(20018000~20019999)两千用户,每人一万粉丝
  • //用户id(20020000~20020999)一千用户,每人两万粉丝
  • //用户id(20021000~20021799)八百用户,每人三万粉丝
  • //用户id(20021800~20019999)两百用户,每人十万粉丝
  • //用户id(20022000~20022099)一百用户,每人二十万粉丝
  • //用户id(20022100~20022199)一百用户,每人三十万粉丝
  • //用户id(20022200~20022299)一百用户,每人四十万粉丝
  • //用户id(20022300~20022302)三个用户,每人100万粉丝
  • //用户id(20022303~20022305)三个用户,每人150万粉丝
  • //用户id(20022306~20022308)三个用户,每人200万粉丝
  • //用户id(20022309~20022309)一个用户,每人300万粉丝

总用户数10022310。总follow的关系有3亿多。粉丝会按照算法随机到所有一千万普通用户中。平均每个用户大概关注了30多个人。

发帖数设计如下:

  • //普通用户0~15条微博
  • //10万粉以下用户15~150条微博
  • //其他用户50~300条

搞数据是个艰辛的活。唉,说多了都是泪啊

测试用户行为模拟

用户操作的模拟也是比较费神。

操作模拟如下:

  • 所有在线用户,每人平均每10秒一次pull操作
  • 每1千在线普通用户,每秒选1个用户进行一次post操作
  • 测试时人工手动用功能测试工具登录大V进行post操作

测试过程简述

性能测试整个耗费了好几天,包括做数据(数次),搭环境(数次),正式测试(数次),问题修正(若干)。期间发现了不少功能测试时没有能发现的问题。服务器+流量花费大概1千RMB左右吧(所以说一百多台的全性能测试做不起啊)。

测试报告

整体架构图

上图是10万在线1万QPS时的状态监控截图。所有队列无阻塞,无一条异常日志输出。整个系统如丝般润滑 :)

不过我继续加压下到1.4万QPS时,出现大量的pull超时。当时也是紧张出了一身汗。当时发现ssh终端都动不了了,突然想到是不是带宽满了。赶紧上云监控上看了下,果不其然。两台frontSvr设定的40Mbps带宽全部吃满,能不超时吗?赶紧撤下部分客户端,恢复到1万QPS。这个时候系统又恢复了美妙的安宁。

系统稳定时,查看了整个系统所有svr的负载情况,发现除了frontSvr的内存和带宽接近满负荷,frontNotifySvr内存接近满负荷外,其他svr都尚有较大余量。所以大胆推测,如果再加上两台frontSvr和两台frontNotifySvr,就这样20来台的集群配置大概支撑2万QPS是没啥问题的。不过,荷包烧的心痛就不去做了。有同学赞助的话可以再玩玩大的:)

期间我手动登录大V,发起post。在线推送基本都是一秒内客户端就收到notify。但由于登录量有限,实际在线的粉丝大概是几千级别。

如下是各svr的负载截图:

整体架构图

frontSvr两台,每台cpu基本吃掉3个核,内存基本耗尽,带宽占到40Mbps。整个系统配置的瓶颈就在这里。

整体架构图

pullSvr三台,每台吃掉6个核。还剩一半多的富裕。

整体架构图

userMsgIdSvr,2x2台,每台吃掉2个核。富裕较大。

整体架构图

contentSvr,2x2台,每台吃掉不到2个核,富裕较大。

整体架构图

followSvr一台,吃掉3个核,内存占用也较少。富裕较大。不过真实系统的话cache的数据会大很多,毕竟压力测试时并没有让所有用户id都登录一遍。

整体架构图

followedSvr一台,吃掉1个核,内存占用也较少。富裕较大。不过真实系统大V的活跃比例会较高,cache的粉丝数会很多。

整体架构图

pushSvr一台,吃掉1个核。不过这个不是在我用大v post的时候截图的。但根据notify收到的迅捷程度来看,大V post时压力也不过太大。

整体架构图

frontNotifySvr两台,吃掉1核,内存基本耗尽。这里的内存也是一个配置瓶颈,增加两台的配置整体系统负载能提高一倍。

整体架构图

多服务共享服务器,这上面都是业务量不大的svr,没啥压力。

整体架构图

dbSvr一台,没啥压力。由于大多数据已经被各svr cache了,所以db压力几乎没有。

下图是一台frontSvr的网络统计。可见外网出带宽40Mbps在高峰期完全被耗尽。

整体架构图

至此,这一轮性能测试算是圆满。cheers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