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法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下面的一些情况

1. 例如在管理项目的过程总是遇到类似的问题,例如时间评估不准确,资源不到位等

2. 看完的书过一段时间就不太记得,好像没看过似的,感觉没什么收货

3. 对于解决过的问题下次遇到又要回过头去看看上次的方案

上面的这些问题我都遇到过,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方法论的总结与实践。做了很多的PM,但是每次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类似的问题,项目也常常出现delay的情况,而很少停下来分析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优缺点;看完的书看过也就过了,缺乏思考与实践;有些技术方案明明很类似,但是就是在重复的讨论与建设。

在阿里有几个跟方法论有关的要求,第一个是成功经验可复制,第二个是既要结果也要过程。这两个其实是类似的,成功经验可复制例如做支付的时候可以做的不错,同时做营销也要做的不错,你的经验是需要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复制落地的。第二个是相同的意思,成功不能是靠运气,要有具体可行的方法作为支撑,有必然的逻辑。

方法论从何而来

方法论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是通过外部获取,例如看书,看文章,听分享等等,第二个是通过平时的思考与总结。

外部获取

我们平时看的书大部分都是方法论的介绍,例如《设计模式》、《财务自由之路》等等,这些书籍都是作者对自己多年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而来,里面往往会有很多具体可行的方法,并且这些方法是可以被复制使用的,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批判的性的思维对这些方法进行思考,然后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进行实践,然后再对这些方法进行修正融合,形成适用于自己的方法论。

内部生成

在我刚入职时,老板就跟我说过,在工作中一定要经常的进行总结与分享,这样才能往更高的层级去晋升。的确如此,在进行总结与分享时,会对自己的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分享,并且会去提炼一些共性的、适用面更广的知识。之前内网中的一篇程序员思考力里面就非常强调了这点,并有一些很好的例子,例如在做资金平衡的时候,根据总结出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方式去实现,就可以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更轻松的应对。

方法与方法论

上面提到的外部获取与内部生成很多时候都是具体的方法,例如《重构》里面都是具体的一条条的方法,总结也经常是对具体的case提炼的应对方案。方法类似术。而方法论是通过方法总结出来的更高level的原理性的东西,类似于道,有了方法论之后可以拓展出一些其他的可行方法。例如减肥的方法论是摄入的能量要小于消耗的(当然也可以直接抽脂掉。。),那就可以通过少吃或者运动等方式来实现。

方法与方法论与问题树有些类似,之前听过一个分享,讲到大禹的父亲鲧通过堵的方式来治水,最终失败了,后面大禹通过疏通的方式完成了治水。如果使用问题树来分享,治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洪水与人民生命安全”的问题,而不是让洪水不过来,就可以使用疏通的方式,或者是搬迁的方式,而“人民生命安全”又是为了解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矛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可以有一些其他的方式,例如消息封锁等。

小结

简单总结就是,多去获取与总结,并进行实践进行修正,不断提炼升级,做到举一反三,有过程有结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