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挖下的那些坑 之一

用“坑”这个词是因为郭德纲师傅的《坑王驾到》,毕竟那么大体量的文字、而且又分布在不同的主题情节里,难免会有照顾不到的细节,这一点三叔在自己的文字里有提到过。所以,这一篇,也有可能是一个系列里,我只是记录在三叔的文字里出现但是后面没有明显地批出来交代的人、事件等等,有同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讨论,有不同观点的朋友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聊聊。那么我们就从第一季《七星鲁王宫》开始,第一卷《七星鲁王》。


湘方言

又称湘话,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字舒声字清化为不送气清音。与官话古全浊声母字清化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不同。比如,以下几组字在长沙方言中,声母是相同的:情和尽、桃和道、同和洞。当然在小说里,这种发音上的区别是很难表现出来,但是在这一季的第一卷《七星鲁王》的第一章《血尸》的行文里,在50年前的那次镖子岭的对话里,用了大量的方言词汇。比如,四个人看到洛阳铲带上来的土里渗着”血水“之后,老烟头敲了敲旱烟袋说:”下面是个血尸嘎,弄不好我们这点儿当当,都要撂在下面噢”,这里的“嘎、噢”都是比较典型的区别于普通话的语气尾助词,而“点儿当当”也是方言惯用法,大概是来形容“数量、规模小,不值一提”的意思。吴邪的独眼的二爷爷的话里就更明显的方言特色,和老烟头争论的时候,他说”下不下去喃?要得要不得,一句话,莫七里八里的!“具体可以脑补一下湖南卫视的主持人何炅在节目里讲方言的语调和样子。在章节最开始的行文里集中出现的湘话方言,估计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更贴合情节发生的地点,长沙,增强文字本身和剧情的可信度。再加上,《七星鲁王宫》的创作时间应该在宁浩导演的电影《疯狂的石头》之后,方言作为一种对于电影和文学的表达比较时髦的方式刚好盛行。说起来,三叔本身是江浙人,也解释了这种语言的风格并没有持续多久,结束在吴邪二爷爷威胁吴邪爷爷要“拧你个花麻鸡”。

就是吴邪他们一行无人到达瓜子庙附近,从长途汽车倒了长途中巴,再倒了长途摩托,再倒了牛车之后,从牛车下来看到的那只狗,有个响亮的名字叫“驴蛋蛋”,按照向导的话来说,是撑排字渡他们过河洞,最后却死在洞里的船家养的。吴邪和他三叔都闻了驴蛋蛋身上的味道,还推断出这狗是从小吃腐尸长大。向导唤了驴蛋蛋去带船来之后,便再没有它的消息。直到后来,吴邪他们上了岸,从村里的招待所又出发进山,在塌坡下面的峡谷的溪边再见到在“洞里”消失的向导之后,才知道船家和向导怎么一瞬间消失,现在又出现的缘由:河洞的顶上有不少的窟窿,他和船家就是趁机从穿上站起来钻了窟窿避了起来,等要出来的时候喊驴蛋蛋拉了木盆来,划木盆出洞。自此,驴蛋蛋就再没有出现在文字里了。狗在这里解了向导消失又出现的迷,使得向导继续给他们带路顺理成章。不过,如果不再交待向导的出现,似乎也并不影响整个情节向前的推进。虽然在后面的情节里,蛇柏缠人的行为和向导讲述的十几年前的同样来探险的人的遭遇相互印证,并且十几年前留下来的汽油桶提供了阻隔尸蟞群的火墙的“素材”,但更多的可能是后面的行文为了使用前面铺排下的这些素材,换个说法就是,凑字数。

谁介绍了闷油瓶入伙?

面对吴邪提出的闷油瓶来历的问题,吴三省也摇摇头,说不清楚,只道是“让长沙的朋友介绍个有经验的帮手过来,他们就介绍了他,而且只知道姓张”。把后面几季的故事串起来看的话,闷油瓶小哥“主动”被介绍入伙的可能性反而更合理一些,不管是出于对老九门后人的保护,还是对于整个事件的控制。因为就单兵能力和对于地下世界的了解程度上,完全没有必要借助吴邪他们的力量,反而是“累赘”。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吴邪等老九门后人、以及裘得考那批人的加入确实可以加快很多事件的进程。吴三省在确认了“镶金丝帛”是仿冒的之后,也说“他必然是想由此甩开我们,自己一个人去做一些事情。”

胖子的那些图从哪里来?

吴邪他们进入墓室之后,大奎发现了多出来的影子,也就发现了胖子。耳室机关启动的时候,吴邪还发现了胖子留在耳室角落里的包,就在包里就是墓道的地图。吴邪通过地图的描绘大致推断了胖子进来的路径和胖子的活动范围,三叔也没有提到吴邪在胖子的包里发现笔;再结合胖子后来和吴邪、潘子吹嘘的时候说的,他在下墓之前做了一个月的准备工作,那么很有可能胖子在下墓之前就得到了这份地图,而胖子就是按照地图的标记一步步下到墓室。也就是说之前有人发现了鲁王墓,下了墓,画了图,还把地图带了出去。这个人是谁呢?

鲁殇王到底是埋在哪个棺椁里?

先得说这个墓的结构,吴邪他们刚下来进到墓地的时候,应该就是鲁殇王墓地的范畴,就是潘子大闹方鼎,逼得闷油瓶下跪求情的那一层。他们一行绕开这一层向下,遇到了按照北斗七星布置的墓室,按照胖子的解释,作为盗墓老前辈的鲁殇王很有可能就是布了这个局,因此这一层也该还是属于鲁殇王的墓室。直到他们陆陆续续的触发机关,掉到下一层的墓室,到拆了隐蔽的墓墙,找到露天溶洞和祭台的时候,这一部分应该是属于原西周墓的部分。那么,这一路以来,最有可能是鲁殇王的棺椁的是哪一个,哪一具尸体或者活尸、或者尸骨是属于鲁殇王本尊呢?

1、石棺大佬

按照吴邪他们在青铜棺椁里得到的紫玉函里的帛书记载(当然这个帛书按照吴三省的说法是伪造的):他们发现石棺的地方是整个西周墓的副墓室,这位大佬就是吴邪他们第一次遇到的在“石棺”里发脾气的那位,是玉俑的第一代主人,也就是原本这个西周墓的墓主人,鲁殇王盗墓的时候把这位正主从玉俑里脱出来,虽然变了血尸,但还是把它封在石棺里,最后也被闷油瓶给二次毁灭了。

2、七星疑棺

首先提出怀疑的是胖子,说,“这里的七口石棺,恐怕都是假的,恐怕这个鲁王墓,都是假的。”这是基于一个盗墓人对同行思维的推测,第一个使用七星棺的人就是倒斗摸金的前辈,墓盗的多了,却也还是想给自己留个全乎的,于是才“劳民伤财”的给自己被几个疑冢、疑棺,但是七星也不过是附会的一个说法,这7作为数量上来说,也不过是增加了盗墓者寻找的时间和风险。所以,再做多一步,还不如把真正地”藏“起来。

3、祭台玉床男

就是被吴邪扯掉腰带的那位青眼狐脸。为了摆脱树藤的纠缠,吴邪拿了人家的佩刀,还在和胖子的打斗中,吞了腰带上的甲片,再把胖子敲晕了之后也推到人家身上,算是“仁至义尽”了。不过按照胖子对于青眼狐脸的描述,帛书里记载的鲁殇王下葬前留有一男一女两位亲随来看,以及吴三省对于狐脸作为祭祀祭师的判断,鲁殇王”深藏功与名“,这么堂而皇之地躺在露天的玉床上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4、玉俑里的湿尸

本来最可信的就是这个“层层包裹”里的湿尸了,从棺椁的隐藏属性到棺椁的稀有程度,再到陪葬明器的珍贵程度,以及吴邪他们身体和情感上的疲劳程度,就应该是它无疑了,正准备放松一下精神,歇一口气的时候。就这档口,闷油瓶在所有人晃神的时候,冲过来“秒杀”了这位褪了好几次皮的“老人家”。而正当以胖子为首的各位质疑,闷油瓶和鲁殇王的仇恨的时候,闷油瓶又扔出来另一个“包袱”:鲁殇王的真身是被铁面生拖出了玉俑,自己取而代之。真正的鲁殇王的肉身似乎不知所踪了。

哎呦我去!这是真的没完了。不过再回头细品一下闷油瓶“掐死”湿尸的时候说的那句话,“你活的够久了,可以死了。”可见,俩人确实是有过节的,而且这个过节还应该是比较久就已经有了,再算上这位“老人家”已经在这棺椁里蜕了5、6次皮,一蜕500年来算,怎么着这梁子也结下有2、3000年了,2、3000年前的仇应该是世仇了。如果玉俑里的是铁面生,大胆猜想一下,说不定这鲁殇王是姓张,闷油瓶这是给祖先报了“千年不晚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