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100本書之後,我終於知道了如何建立知識體系

本篇小文章是我在閱讀100本書之後,對於如何建立個人知識體系的一點思考。將包括三部分內容:

一:什麼是知識體系?

二:建立知識體系的好處是什麼?

三:怎樣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字數約:1600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是一個聽起來高、大、上的話題。尤其在現在這樣一個人人追求成長進步,人人都是“終身成長者”的時代。現在見了面不問“你吃了嗎?”而是“你又報啥課程了?”。

雖然自己很淡定的沒有加入報課學習的大潮,但只要聽說哪個夥伴已經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我也會投以羨慕的目光。

從去年11月19日到今年4月9號,讀完了100本書之後,我覺得,我纔算知道什麼是知識體系?有什麼用?以及如何建立了。我也將逐步梳理這100本書帶給我的幾個領域的知識體系框架,並在之後的閱讀中不斷更新、補充和迭代。

記得李笑來在《財富自由之路》中提到過“所謂執行力就是指一個人是否清楚的知道要怎麼一步一步做下去“。所以,一件事情沒想明白或者說概念不清楚,那就不可能去執行。so,先來解釋什麼是知識體系?

什麼是知識體系?

通常我們把知識體系比作是一棵樹,有主幹,分支還有樹葉。分別對應知識結構、知識點和碎片化的信息。這是在形式上看,有這樣三級。

本質上看是它們通過一種有序的結構交織在一起,這個結構上的每一個節點你都要很清楚的知道它是處在什麼位置上,他從哪裏來,到哪裏去,他和其他節點的關係是怎樣的?這樣纔算是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也就是說面對每天碎片化的信息,我們都要加以思考,看看它是什麼?不是什麼?它應該在知識體系的什麼位置上?有怎樣的上下前後關係,讓它和之前的知識產生足夠的關聯,形成知識點,然後再將各個知識點抽象出規律性的內容,整合成知識結構,這樣它們交織在一起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建立知識體系的好處是什麼?

有了這個體系的好處是我們看待問題就具備了全局思維或者說系統思維,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就能夠根據它所處的層級,從它的上級去解決他,也就是“上游思維”。就會有“四兩撥千斤”或者說能夠治本而不僅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另外一個好處是:我們對自己的知識體系會有更清晰直觀的判斷,我們會知道自己目前應該着重積累的是哪些,哪些是自己的長板和短板,從而更好的完善和發展自己。

怎樣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可以有以下三種方法:

1:系統的學習某一門課程。

2:找到導師。

3:自己通過網絡、書籍建立。

具體來說,比如我想建立有關閱讀的知識體系,我可以通過考察一門線上課程,看看這門課是否有完備的知識體系,或者說是不是一個系統性學習課程,它的課程大綱是否系統、完備?是否具備從閱讀方法、到內化理解、再到輸出實踐的閉環,這個課程的訓練營是否有足夠的練習和反饋指導等等。

這樣在這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我就會根據課程大綱建立自己閱讀的初步知識體系。在實踐環節就可以針對自己需要提高的分支加強訓練量,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會很清楚的知道哪些分支我還沒有開展,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長板和短板,並且明確接下來閱讀的方向。

當然,學生們在學校對某一學科的學習就屬於用這種方法建立知識體系。

如果不參加課程,但是可以找到能夠給自己提供幫助的該領域的導師,也是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的,比如古典老師在《成爲你想看到的改變》這本書裏就提到過,當他進入一個新領域的時候,就會先向該領域的專業人士請教,通過導師的指導和訓練,當然只要能提供給你完備的學習指導的都可以稱爲導師,也是可以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的。

最後就是通過網絡、書籍和各種資訊來自己建立知識體系了。這個對人的要求會高一點,通常會要求我們在其他領域具有完備的知識體系,也就是說,要把在其他領域的學習能力遷移到我們自主學習的領域。這樣上手會快一些。如果都要靠自己摸索,可能就會走一些彎路,從而花費更多的精力。

以上就是我對知識體系的一些思考,接下來,我會把閱讀100本書的過程中涉及的幾個主題分別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框架。加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