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四年十二月兵部尚書程信率兵十八萬剿滅大壩山都掌實錄

原標題:看成化四年十二月兵部尚書程信等十八萬大軍剿滅大壩山都掌實錄

原創作者:鍾濤

來源:興文史志

2012-10-30

鯢影萍蹤

(2020年4月11日)

大壩古戰場遺址——豹尾(今大壩平寨)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


據《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四十五》記載:“成化四年十二月,提督四川軍務兵部尚書程信等奏奉命出師。以十二月至蜀之永寧衛僉議(僉議-僉議 拼音: 解釋: 1.衆人的意見。多用於羣臣百官。 2.共同商議。)蜀,自永寧抵江門、戎縣一帶,爲川、貴、雲南三處水陸喉襟之會;普市、芒部等處爲三處肘掖腹背之所;而都掌夷部蟠據其中,實爲大患,宜速進兵以平之,乃決策。剋期(在嚴格規定的期限內)令都督芮成由戎縣進,都御史陳宜、參將吳經由芒部進;都指揮崔旻由普市、水腦進,留參將郭貴護守城池。四川總兵官毛榮爲左哨由李子關進,都御史汪浩參將宰用爲右哨由渡船鋪進,臣與太監劉恆總兵官李瑾居中節制左右遊擊將軍羅秉忠穆義由金鵝池進是月二十三日毛榮進至李子關伐木開路,疊石成橋,遣將分攻勇播(今新壩李子關)等寨。賊登高倚險,鏢弩礧石,亂下如雨,我軍各用神槍、弩箭仰射力攻。賊被殺傷遁入深箐中,我軍乘風縱火焚其屋廬,畜聚殆盡,其各路兵進攻龍背{青龍背}、豹尾(平寨)等百餘寨一一皆克。自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共焚燬賊寨七百五十六處,禾倉三千八百一十一所,斬首一千五百九十餘級,生擒三百四十餘人,俘獲賊屬八百餘口,追還被虜男婦一百人,馬牛羊豖三千,鉦鼓鏢弩等軍器五千餘事 。 上命降敕獎諭所遣齋奏百戶升副千戶舍人,授所鎮撫。”


——資料來源《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之卷四十五》

大壩古戰場遺址——豹尾,平寨,


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十二月,兵部尚書程信,總兵襄城伯李謹到了四川永寧府,急調雲貴川兵將18萬人,分路進剿。進兵圍剿路線爲:

總兵官襄城伯李謹、監軍太監劉恆、兵部尚書程信駐永寧居中節制提督軍務。

都督芮成由戎縣,興文,經多崗槽進軍,

貴州巡撫都御使陳宜、參將吳經由芒部,治所在今鎮雄北,進軍,

永寧衛指揮使崔炅由普市、水潦進軍,

南寧伯毛榮、左遊擊將軍羅秉忠、右遊擊將軍穆義由金鵝池進軍主攻李子關。

四川巡撫都御使汪浩、參將宰用從渡船浦,古宋,進軍,

永寧宣撫奢貴負責開通糧草運輸通道。

冬十二月庚子~南寧伯毛榮驅兵進攻李子關, 左遊擊將軍羅秉忠一馬當先~殺入關隘,羅秉忠~初名克羅俄領佔~天順初~因戰功卓著始賜姓名,~大軍趁機一擁而上~“山都掌”兵奮力死戰~全部戰死。明軍大破李子關。然後伐木開道~直下落巖壩。轉戰6日,直抵“山都掌”人中心大壩,酉陽土司冉簡齋率土家族保靖兵打前鋒從草鞋店一路攻殺直搗龍洞,吳亮,來安人~徵南副將軍,率軍在芮成指揮下由戎縣,今僰王山鎮,經多崗槽,今兩龍,、思峨洞,今石林天泉洞,、耳際山殺向大壩,湖南湘西土司彭顯英率永順兵從畢節、大方、落角利,今雲南威信,進攻。當時有一支蜀軍被“山都掌”兵阻擊在瀘江~不能前進。署指揮使李銘,字自新~山東鄒平縣醴泉鄉人,“冒險往迎之~軍大振。然後自率一軍入搗大穴塘,今雲南高田,~連破之~燔其寨數十~遂抵大壩”。李銘揮軍進攻關口~奪下豬圈門~直搗大壩,,明程敏政撰《驃騎將軍、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李公墓誌銘》,永寧衛指揮使崔炅率軍從普市、水潦、白臘、高峯攻上古佛臺~壓向黑林壩。陳宜、吳經從落角利攻涼風埡、下羅布坳~剿舊城~殺大壩~如入無人之境。

數路大軍彙集大壩後~“將士依程信方略~用神銃勁弩攻賊~賊不能支~連破二十於寨~獲銅鼓數十~斬首五千級~生擒二千於。”,《四庫全書》明程敏政撰程信墓誌銘,山都掌人幾十面銅鼓擂得山響~兵將齊集龍背,大壩關田村青龍寨,、豹尾,今大壩鄉沙壩頭平寨,~作最後的拼殺。明軍把兩個主寨圍得水泄不通。然後運來硫磺焰硝~用火箭射入原始森林~從東到西十餘里~一片大火~一直燃燒了十多天~“山都掌”人無一漏網~通通葬身火海~於是小寨盡破~“賊復走入深洞~公命軍士以土石窒其門~以兵圍之月於~賊死洞中臭聞十於裏。又陰察九姓土獠之附於賊者~還師撲之~未一載都掌悉平…”,《四庫全書》明程敏政撰程信墓誌銘,明軍踏平大壩山都六鄉。其他九姓不奉化者~全部遷居瀘州衛,即古宋,。於渡船浦增設關堡。把大壩裂土分疆~分而治之。從戎縣分出~改大壩爲太平川長官司~設官建治~委永寧土人黃祺爲首任長官~與九姓長官司同屬於永寧宣撫司管轄。太平長官司“北連都掌~南迫芒部~西接烏蒙~東抵永寧~延袤二百部餘里~……編戶二里”,顧祖輿《讀史方輿紀要》卷73《四川八•永寧宣撫司•太平長官司》,。除將太平長官司隸永寧宣撫司外~“將落角利,今雲南威信縣,地方四圍五百餘里並各漏殄殘蠻俱裂附芒部管轄”,《明經世文編》卷149,

此一仗火燒龍背、豹尾等2208寨,米倉4729所,斬首4617餘級,生擒1297人,燒死、閉餓而死山洞之中的無算。繳獲銅鼓63面,兵器無數.經四年反覆清剿~大壩“山都掌蠻”被徹底滅絕。據《興文志》記載~當時“山都掌”人被圍困於現在的大壩、落巖壩、三官殿、五村、雲南威信縣一帶彈丸之地~北、東、南三面官軍十八萬大軍壓境~西面有仇家九絲打牙仡佬族人阿氏堵截~西南有烏蒙、烏撒土兵助攻~呼天不應~叫地不靈~求生不得~求降不準。身強力壯者戰死沙場~老弱婦孺則躲避人遭此血光之災~劫數深山岩洞~官兵到後~封堵洞口~可憐“山都掌”洞無關~有難逃~通通餓死洞中~屍體腐爛~奇臭數月。官兵歌曰:“臭蠻”。皆掩鼻而行。真是慘無人道。大壩的山中巖洞~冤魂渺渺~訴說着那昏天黑地的絕望和無奈~今大壩苗族鄉沙壩頭的都司洞、萬人坑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沙溝子“山都掌”人居住的洞穴遺蹟猶存~向今人講述主人的悲慘遭遇,李子雄關古戰場殘壁斷垣尚在~任人憑弔,古佛臺天險“山都掌”人埋下的祕密~等待人們去揭開。

大壩“山都掌”人被滅絕後~九絲打牙仡佬族人成爲主體民族~以後~首領阿氏造反~同樣的厄運又降臨打牙仡佬族人頭上。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朝庭派四川巡撫曾省吾、大將劉顯及其子劉綎統大軍十五萬,經數月殺伐~克凌霄城~都都寨~九月九日大破九絲城~消滅了川南的打牙仡佬族,少數漏網者循祖先北遷原路逃到雲南丘北縣後隱族匿居。至此川南僰地千里赤地無人。因此,明朝仿效“洪武落業”,在湖北麻城孝感鄉“設移民局”,開始了“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大遷徙。漢人終於徹底征服佔據了川南。

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兵部議設大壩守備營“……以大壩壤接鎮雄,民多都掌夷,又接興文縣屬五村都夷,厥性難馴。修建大壩石城,設守備一員,防兵八百名”。調遊擊將軍井見龍任大壩營守備,築石城“周圍二里七分”。


——參考資料,光緒《敘永廳縣合志》卷首《輿地•沿革》卷1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