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P R&S:路由基础

1. 路由的基本概念
1.1 几个概念:计算机网络、IP网络、Internet、以太网
目前讨论的计算机网络多指IP网络,就是以TCP/IP协议簇为基础的通信网络
世界上最大的IP网络是Internet
计算机网络根据范围大小不同可以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网,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通讯方式。

1.2 路由的基本概念
路由:指导报文转发
具备路由功能的设备不仅仅有路由器,三层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同样能够支持路由功能。
1.3 路由表
目的网络地址/网络掩码:掩码长度指的是网络掩码中连续的二进制“1”的个数
路由协议:OSPF、ISIS、RIP、BGP等
优先级:值越小优先级越高。直连路由 < OSPF内部路由 < IS-IS < 静态 < RIP < OSPF ASE < OSPF NSSA < IBGP < EBGP
开销:本路由器到达目的网段的代价值。直连路由及静态路由缺省的度量值为0。
下一跳
出接口
1.4 路由的分类
直连路由(Direct):直连路由的目的网络一定是路由器自身某个接口所在的网络,路由器自动获取,能加载到路由表的前提是该接口的物理状态和协议状态都必须是UP的
静态路由:对于非直连网络,可以为路由器手工配置静态路由,可扩展性差
动态路由协议:设备之间可以交互信息从而自动计算或发现网络中的路由
2. 静态路由
2.1 配置须知
出接口为BMA(广播型多路访问,如以太网接口):需指定下一跳IP地址
出接口为P2P:仅需制定出接口
出接口为NBMA(非广播型多路访问,如帧中继):需指定下一跳IP地址
2.2 默认路由
默认路由也被称为缺省路由,0.0.0.0/0,所有的目的IP地址都能被这条路由匹配。
最长前缀匹配原则
2.3 浮动静态路由
配置静态路由时添加优先级,是一种路由备份机制

3. 动态路由协议
3.1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距离:度量值    矢量:下一跳
路由器并不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只知道自己与目的网络之间的距离以及从哪个方向可到达目的网络
3.2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所有路由器都会产生描述自己直连接口状况的链路状态信息
LSDB:对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及IP网段的描述
路由器基于LSDB计算出以自己为根、无环的最短路径树。
动态路由协议还可以分为BGP(AS间)和IGP(AS内),AS:一个独立的机构或者企业所管理的网络
4 最长前缀匹配
将报文目的IP地址与一路由条目的目的网络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将运算结果与该路由条目的目的网络地址的前(网络掩码位数)位进行比对

根据此原则可实现路由汇总
5 路由汇总
也可称为路由聚合,是将一组有规律的路由汇聚成一条路由,从而达到减小路由表规模以及优化设备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比默认路由更加精细
几乎所有动态路由协议都支持
6 黑洞路由
利用Null0(无效接口)流量过滤

在部署了路由汇总的网络中,用于防止数据转发出现环路
在部署了NAT的网络中,用于防止数据转发出现环路
在BGP网络中,用于发布特定路由
7 路由表与FIB(数据转发)表
路由器将路由表中活跃路由下载到FIB表中,真正指导数据转发的是FIB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