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創新中的民營銀行,如何爲新興產業崛起“加速”

QQ圖片20200613110022.png

文 | 瀟湘Lee

來源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最近,央行等8部委聯合下發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商業銀行把信貸資源從偏好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移到實體經濟領域。

指導意見的下發,是對商業銀行創新服務的進一步要求,而這方面,一貫強調創新的民營銀行或許已經走在前列。

當下,我國民營銀行數量已經達19家,陣容日益龐大,表現也頗爲優異——截止5月底,此前開業的19家民營銀行中已有16家披露了2019年全年業績,它們中的多數都實現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較大幅度增長。

以蘇寧銀行爲例,根據2019年年度報告,蘇寧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17億元,同比增長126%,總資產規模639億元,同比增長97%,在中國已經開業的19家民營銀行中,蘇寧銀行僅次於騰訊的微衆銀行和阿里的網商銀行。

業績增長背後,是民營銀行對中小微企業、新興產業現實需求的洞察和滿足,是不斷創新服務的結果。某種程度上,央行等8部委此次提出的相關意見要求,在民營銀行身上已經得到了“提前”踐行。

民營銀行創新服務有標準的“四步走”

從行業觀察的視角看,在經濟復甦疊加新興產業崛起的大背景下,以微衆銀行、網商銀行、蘇寧銀行等爲代表的民營銀行,已經逐步形成了創新服務的標準“四步走”。

理解它們如何進行創新服務,如何利用金融的力量爲經濟復甦助力、爲新興產業加速,也就理解了民營銀行披荊斬棘發展壯大的內在邏輯。

1、樹立了創新服務意識

意識永遠是第一位的東西,是行動力的源泉。

隨着金融服務的越發普及,市場需求變得更加多樣化,唯有更創新、更靈活的思維,才能指導更貼近現實金融需求的實踐,這決定了“創新”是民營銀行生來就必須帶有的稟賦。

事實上,經歷早期的摸爬滾打,逐漸站穩腳跟的民營銀行羣體這些年的“思路”已經逐步開闊,面對它們主要服務的實體經濟、新興產業,一方面,信貸的條件更靈活,這種靈活不是更寬鬆,而是跳出通常的抵押式思維,從更多角度考察、探索價值評價標準;

另一方面,在不良貸款等的處置上也更爲彈性,可以用靈活的方式解決——站在一個銀行owner的角度,只要合規,任何方式都值得嘗試,尤其是適合新興產業的資產處置實際情況的,例如通過專利、版權、字畫等資產進行不良處置,這些就是實事求是的創新。

這些年,民營銀行機制靈活,創新探索出許多信貸新評價模式,或者在壞賬即將發生時通過一些創新模式挽回了部分或全部損失,既合規又解決了很多現實問題。

2、認清了自己的特點和長處

一個銀行不可能面面俱到,總有自己擅長的與不擅長的。有挑戰的創新,除了意識層面到位,最佳策略應該是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實踐創新動作。

所謂長袖才能善舞,典型的、排名前三的民營銀行所主要耕耘的領域都來自其背景產業。例如,網商銀行背靠阿里系電商平臺服務電商羣體,微衆銀行坐擁騰訊巨量C端用戶提供消費金融服務,蘇寧銀行深耕蘇寧產業生態圈開展微商金融、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服務。

獨特的產業屬性讓蘇寧產業生態圈裏存在着供應商、加盟商、消費者等諸多羣體,它們有明確的金融需求,但沒有一般金融信貸所需要的漂亮財務報表、抵押物等,這給蘇寧銀行的創新提供了重要的市場窗口。

由於掌握了這些產業生態場景及數據,蘇寧銀行通過“大數據風控、金融AI、區塊鏈、物聯網金融”等核心金融科技,一方面自身可有效地甄別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爲“橋樑”,開展聯合貸等創新業務模式,有效地將普惠客羣與傳統金融機構連接起來,既爲傳統金融機構解決了普惠金融業務的痛點,又實現了開放賦能。

3、盯住了最迫切的創新需求羣體

有了意識和清晰的自我認知後,民營銀行進一步做的,就是對需求方的洞察。

如果從上文網商銀行、蘇寧銀行等服務情況進行順延,就可以很明顯發現,很多民營銀行都把中小微客戶作爲主要對象,並重點傾斜於新興產業。

這不難理解,在當下,對銀行業創新需求最迫切的莫過於這個羣體,對它們的幫助將極大帶動經濟發展的動能提升,而這些主體對民營銀行而言也是龐大的市場蛋糕。

以蘇寧銀行爲例,在既定的“科技驅動的O2O銀行”戰略方向下,蘇寧銀行給自己制定了一個“金融科技+場景金融=普惠金融”的經營邏輯,通過經營能力、科技能力的優化,來服務小微、服務供應鏈企業。

蘇寧銀行有關負責人曾透露該銀行2019年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幅接近500%,而小微企業貸款戶均只有不到10萬元。

民營銀行的行動正在與政府層面的動作相呼應。不久前,江蘇的知識產權局聯合多家省內金融機構,大力推動專利或商標質押融資,江蘇全省200多家戰“疫”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融資累計超10億元。

很多新興產業由於模式輕,沉澱的只有知識產權,讓知識產權變成授信來源,是非常適宜的做法。

事實上,早在2009年,無錫市就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爲江蘇省首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單位,人民網在2011年9月就刊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在探索中成長》,但截至2019年9月,知識產權融資才覆蓋了100家企業,累計的融資總額不過區區6億元,可見在金融領域進行革新有很大的挑戰。

但是,這些年更多像蘇寧銀行這樣的民營銀行開始關注到這一領域,類似行動進程將大大加快。

4、解決了最富有挑戰的具體創新問題

阿里的網商銀行服務於淘寶店主,參考的主要指標只是淘寶的流水,AI審批自動放款。

事實上,一個蓬勃發展的小店主,如果他要借錢把店鋪裝修一下,增加用戶網購消費體驗,最值得信任的東西就是流水了,這是民營銀行服務中面對的具體創新問題。

尤其在新興產業領域,類似的創新挑戰層出不窮,民營銀行註定與新興產業綁定很緊密,例如蘇寧銀行一直堅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定位,不做房地產,不做政府融資平臺,支持新興產業。

而實體經濟、新興產業有自己的特殊性,進行金融服務創新顯然需要自己的“姿勢”。這方面,民營銀行的思維和工作方式都在脫離“工業時代”,從新興產業的真實狀況和需求出發,做銀行服務該做的事。

一個典型的表現是,新興產業往往是輕資產,它們最缺的就是重資產抵押,而後者恰恰又是“工業時代信貸思維”最需要的東西,矛盾就此而生。

舉例來說,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電影遠不如好萊塢,這其中居然也有信貸的原因。即便是有票房保證的姜文、張藝謀、馮小剛等大導演,也難以獲得影視製作的貸款,更不用提新銳導演和演員的艱難了。電影行業往往只能依賴廠商、導演的自有資金,吳京拍攝票房大作《戰狼2》就是賣房籌的錢,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電影“工業化”程度和優質作品比率比不上好萊塢是必然。

所以,服務新興產業要建立對“非標準件”價值評估的能力(一般而言,能夠輕易看到、成熟評估價值的是“標準件”,例如房子),這恰恰是民營銀行在努力做到的,它們經過探索,已經十分有成效、建立了優勢。

還是看案例:

蘇寧銀行曾服務過一家農產品企業“香如生物”,首先對香如生物產品杏鮑菇售價及成本充分了解,通過一系列分析報告對企業做到心裏有數,對應放貸,貸後在線上徵信系統實現對杏鮑菇售價實時監控,線下走訪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最終,在蘇寧銀行的幫助下,香如生物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年增長20%的速度增長。

一個農產品企業,最關鍵、最具評價能力的指標就是產品的市場價格和銷售狀況,民營銀行用這些指標進行評估是最恰當也最有效的選擇。

類似的,還有蘇寧銀行依託徐工汽車爲核心企業,對其下游經銷商開展授信業務,無抵押,累計對下游經銷商授信額達到十億元級別,助推徐工汽車及其經銷商快速發展。

其主要創新點在於以重卡行業分析報告以及徐工汽車企業分析報告作爲判斷的基礎,配合線上線下貸後實時監控,其中線上徵信系統可實現對重卡行業、徐工汽車以及經銷商實時監控,線下貸後走訪幫助企業及經銷商解決實際問題,最終在對經銷商無抵押信貸的基礎上又保障了資金的安全。

當前,徐工汽車銷量排名躍升至第9,這與經銷商體系在金融支撐後的繁榮有分不開的關係。

總體而言,可以發現民營銀行創新服務的過程,已經形成從宏觀到具體、從思想到行動的完整閉環。

民營創新服務還有三大“實操”落地點

在創新大旗下,民營銀行一路凱歌,創新服務的價值正在湧現。

例如,微衆銀行、網商銀行、蘇寧銀行在信貸和不良率方面的表現持續亮眼,其中後起者蘇寧銀行2019年貸款規模爲305.06億元,增幅達到181.02%,貸款的增幅遠高於總資產的增幅,這切實表達了民營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而同期不良率只有0.88%,資本充足率12.39%,抵禦風險的能力並沒有隨着創新下降。

而實現這些成績,除了標準的“四步走”,民營銀行們在做創新服務的過程中,在這三個方面還有比較明顯的“實操”落地點。

1、心態上剋制了“跟風式”信貸的慾望

什麼行業好、授信多,就跟風投什麼行業,反正大家都上,我上肯定沒錯,這種做法會埋沒那些真正有信貸需求也對國計民生有利的新興產業、實體經濟,也會使銀行自己進入某種缺乏創新驅動力的“惰性”。

主動關注那些有強烈資金需求但不在“熱門”中的新興產業企業,其實也能倒逼民營銀行自己不斷提升創新能力的進程。

這方面,民營銀行長期與新興產業、實體經濟打交道,已經更會現實地思考企業的實際,尤其是接觸各種創新產業,對行業發展週期之類的認識會更深刻,這是市場環境使然。剋制住“跟風式”信貸懶惰的做法,正在讓民營銀行主動探索提升更多信用評價能力。

2、聚焦了提升優勢金融信貸能力

對民營銀行而言,如果銀行A與銀行B相比無非是規模大小的不同,幹得業務都差不多,則很難獲得體現差異性的“市場品牌”——一個對民營銀行十分重要的東西。

千篇一律的同質化會削弱民營銀行的競爭力,也讓民營銀行難於積累獨特的產業洞察、更好地理解客戶。

所以,可以看到,衆多民營銀行都在某些垂直領域有優勢金融信貸能力,推動它們對業務理解更深,並將理解能力逐步擴展到更多場景。

這一點上文其實已經有所提及,網商銀行有電商信貸,微衆銀行有消費貸,蘇寧銀行有微商金融、供應鏈金融等,它們都與銀行的“背景企業”業務有很大關係,例如蘇寧銀行的微商金融、供應鏈金融優勢來自於純線上互聯網平臺所不具備的線上線下融合的產業生態圈優勢。

3、盯住了技術的雙重價值

通常,在金融領域,技術開發要麼是爲了適應業務的需求,作爲結果;要麼是先開發再推動業務升級,作爲原因——民營銀行對技術的利用二者兼顧。

民營銀行在技術方面沒有歷史的負累,可以直接對接新的技術形態,像蘇寧銀行就採用了自研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雲開”核心系統,它是業務需求使然(傳統核心系統可能不能適應民營銀行的業務彈性需求),反過來也推動銀行不斷進行業務方式創新。

事實上,蘇寧銀行戰略定位的另一極就是“科技驅動”,核心在於通過金融科技爲各項業務提供支持,其中,蘇寧銀行“基於大數據分析的金融風控應用”、“人臉識別線下支付安全應用”兩個項目甚至獲批納入中國人民銀行首批金融科技應用試點。

具體業務上,蘇寧銀行服務微商金融、供應鏈金融等,還依賴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基礎之上的國內信用證、動產質押融資等系統。至於其他大數據風控、金融AI等更不用說,技術對現代銀行的推動價值越來越大。

可以說,民營銀行“全身都是新技術”,業務與技術相輔相成往前推進。

結語

當前經濟大背景,需要金融業打破固有思維定式,提供更多幫助經濟復甦、推動產業結構良性發展的創新服務。

民營銀行輕裝上陣,更容易產生創新的火花,在推動新興產業、實體經濟發展這件事上,它們正散發着耀眼的創新服務光芒。

歡迎來到財經愛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請添加微信:tanglangcaijing01

此內容爲【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覈實版權歸屬,不作爲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